37.(12分)(2012?上海)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
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已知甲病致病基因与乙病致病基因连锁,且II﹣7没有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III﹣10同时患有甲病(A﹣a)和乙病(B﹣b).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仅考虑甲病,III一9的基因型是 ,A和a的传递遵循 定律.
(2)III﹣13的X染色体来自第Ⅰ代的 号个体.
(3)若同时考虑甲、乙两病,III﹣10的基因型是 .图中,染色体上的横线分别代表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位置,在III﹣10的精子形成过程中,若仅考虑染色体行为,可能出现的细胞类型有 (多选).
(4)已知II﹣3和II﹣4生出与III﹣10表现型相同孩子的概率为2.5%,则他们生出与III﹣8表现型相同孩子的概率为 . 38.(10分)(2012?上海)回答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问题. 图1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示意图.
(1)在A、B、C三图中,靶细胞对信息的接受具有相似的结构基础,即 ,其化学成分为 ,因其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而具有特异性.
9
(2)A、B、C三种方式中,能表示脂肪细胞接受胰高血糖素的是 ;表示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的是 ;肉毒杆菌通过抑制某种神经递质的作用而导致肌肉松弛,其中神经递质作用的方式是 ;高度紧张时心肌细胞收缩加速,其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 . 人类以及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舌和软腭分布着丰富的卵状味蕾,每个味蕾约含100个味细胞,每个味细胞只负责感应酸、甜、苦、成、鲜五大主体味觉中的一种,其基部与相应的味觉神经相连(图2).味细胞靠其特殊的质膜表面受体感应相应的化合物,当一种化合物被一种味细胞的质膜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受体便通过G蛋白调控并打开附近的离子通道,离子的跨膜流动导致膜电位的改变(图3),后者经味细胞基部的味觉神经传递至脑部味觉中枢,最终产生味觉.猫科动物在早期进化阶段缺失了针对甜味化合物的受体编码基因T1R2,因此表现出对糖类食物的冷漠行为.
(3)据上所述,每个味蕾中对应一种味觉的平均味细胞数为 :味细胞质膜表面受体 激活离子通道打开的前提条件是 .
(4)据上所述,若要使小鼠对苦味物质产生“甜”的喜好感,合理的做法是 . A.抑制小鼠苦味神经之间的冲动传递 B.刺激并打开甜味细胞质膜上的离子通道 C.阻断小鼠苦味细胞与其味觉神经之间的联系
D.将识别苦味化合物的受体编码基因导入小鼠甜味细胞中表达. 39.(10分)(2012?上海)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为了探究植物矿质吸收是否与水分吸收同步(即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和水分),特设计如实验图:通过光照控制大麦叶片的蒸腾作用(水分蒸发忽略不计),然后测定大麦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探究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和水分.
【实验设计】依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如表. 实验条件 检测参数 … Y1 Y2 Y3 Yn X1 Z1 Z2 X2 Z3 Z4 (1)表中,如果实验条件X1代表光照,检测变量Y2代表大麦培养液中的Ca浓度,那
么x2应为 ,而作为Y1的大麦根系水分吸收(或蒸腾量)可借助于 测得.
(2)表中的实验数据应按 方式处理方可初步证实探究假设的成立与否. A.比较z1:Z3和Z2:z4两个比值 B.比较z1+Z2和Z3+Z4两个加和 c.比较z1一z3和Z2一Z4两个差值 D.比较Z1×z2和Z3×Z4两个乘积
(3)为了进一步调查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5中的Y3至Yn应为 . (4)实验条件xl的光照既有光能因素又有热能因素,为区分两者,增设一实验条件x3 . A.将II号杯置于晨光或夕照之下 B.在II号杯中加装散热搅拌装置
10
2+
C.在光源与II号杯之间加装滤色玻片D.将II号杯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中
(5)在本探究中,检测变量Y2的初始浓度(大麦插入前)不宜过高,否则 . 【探究结论】植物根系以不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和水分.
2012年上海市高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分)
【考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细胞的分化.
【分析】1.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同一个生物体的相同组织中,细胞的大小也不一样,同一个细胞,处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大小也会发生改变.细胞的形态具有多样性. 2.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低.
【解答】解:A、是精子,已经高度分化,不能分裂,故A错误; B、是正常体细胞,未分化,具有分裂能力,故B正确; C、是已经高度分化的肌细胞,故C错误;
D、是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细胞,已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备分裂能力,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不同细胞形态特征的识别与分化程度的判断,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相对简单. 2.(2分)
【考点】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分析】核酸包括核糖核酸和脱氧核酸,其中核糖核酸是以核糖核苷酸(四种)为基本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酸是以脱氧核糖核苷酸(四种)为基本单位聚合而成的;多肽是以氨基酸(约有20种)为基本单位聚合而成的;纤维素、淀粉和糖原都是以单糖(只有葡萄糖一种)为基本单位聚合而成的.
【解答】解:①核酸包括核糖核酸和脱氧核酸,其中核糖核酸是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基本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酸是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基本单位聚合而成的,与图2相符,①正确;
②多肽是以氨基酸(约有20种)为基本单位聚合而成的,与图2相符,②正确;
11
③淀粉是以葡萄糖为基本单位聚合而成的,与图1相符,③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及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3.(2分)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分析】从淀粉、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鉴定所用的试剂及对应的颜色变化,考虑问题.
【解答】解:A、淀粉的检测和观察,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出现蓝紫色,A正确; B、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乙液:0.05g/ml的CuSO4)又称班氏试剂,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或红黄色,B正确;
C、脂肪的鉴定,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C正确;
D、蛋白质的鉴定,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B液:0.01g/ml的CuSO4)颜色变化:变成紫色,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淀粉、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鉴定所用的试剂及对应的颜色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基础性强,难度不大. 4.(2分)
【考点】细胞核的功能.
【分析】本题应由图切入,图中的结构为粗面内质网,将粗面内质网上核糖体的形成与细胞核的功能结合起来.
【解答】解:此电镜照片为粗面内质网,箭头所指“小点”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A、细胞核中的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正确;
B、中心体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可以在有丝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错误;
C、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与核糖体的形成无关,错误;
D、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其中包含多种水解酶,可以水解衰老和死亡的细胞或细胞碎片,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核仁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能力,难度不大. 5.(2分)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本题应从生物的分类着手.微生物包括细菌、蓝藻、真菌等生物,又可以根据细胞结构中有无核膜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中没有由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
【解答】解:①黏菌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如同变形虫一样的,可任意改变体形,故又称为”变形菌”,被归入和原生动物一样的生物界,属于真核生物,错误; ②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错误;
③蓝细菌又叫蓝藻,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类原核生物,正确; ④⑤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较简单,意在考查考生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分类的识记能力.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