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本题以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观察为背景,涉及到染色体横纹代表的意义、细胞中DNA含量的判定、显微观察异物位置的确定及观察是如何移动装片以调整物象位置等问题,难度中等. 19.(2分)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免疫类型:分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和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解答】解: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A错误;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B错误;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不属于免疫反应,故C错误;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类型的判别,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0.(2分)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模式图是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图中的X是有机物,Y是CO2和水,若X代表氨基酸,首先脱氨基形成丙酮酸,再形成乙酰辅酶A,再产生CO2、H2O,没有尿素. 【解答】解:A、乙酰辅酶A的彻底氧化的场所是线粒体,A正确;
B、过程过程②代表有机物的彻底氧化过程,产生大量的能量,多于过程①不彻底氧化的过程,B正确;
C、组成糖类的元素是C、H、O,其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正确; D、若X代表氨基酸,首先脱氨基形成丙酮酸,再形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中不在含有N元素,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是CO2、H2O,没有尿素,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借助于模式图考查有氧呼吸的氧化分解产生的中间产物以及终产物,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1.(2分)
【考点】生物的多样性.
【分析】物种的多样性的影响因素有2个:①是群落中物种数目越多,多样性就越大;②群落中物种的相对密度越均匀,多样性就越高.
【解答】解:A和B中皆有3个物种,C和D中都是4个物种. A、A中物种数目少,多样性低,A错误; B、B中物种数目少,多样性低,B错误; C、C中物种分布不均与,多样性低,C错误;
D、D中物种数目是4种,且物种分布相对均匀,物种的多样性最高,D正确. 故选:D.
17
【点评】本题考查物种多样性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灵活运用知识点解题. 22.(2分)
【考点】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所需的培养基中应该加入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此外,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保护,其离体培养时更需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
【解答】解: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培养液渗透压较低时,动物细胞会吸水涨破,而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含有细胞壁,则不会出现吸水涨破的情况,所以动物细胞培养基要特别关注渗透压.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要求考生识记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掌握渗透压的原理,明确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会对培养基渗透压更敏感,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3.(2分)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从图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可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有降低;内环境的稳态调节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并非只有神经调节.
【解答】解:A、图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A正确;
B、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淋巴进入血浆,B正确;
C、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有降低,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及细胞内液等成分的判断,涉及到内环境各种成分的转化关系及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难度不大. 24.(2分)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分析】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由题意中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钙离子的通透性,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可加速释放神经递质,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2+2+
【解答】解: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的通透性,使Ca进入突触前膜内,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速度加快,将引起神经冲动的传递加快. 故选:A.
2+
【点评】本题以Ca在神经调节中的作用为切入点,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及2+
Ca对该过程的影响. 25.(2分)
18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共同点,分析题图可知,本过程是糖酵解阶段,既可以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也可以是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解答】解:A、该阶段细胞有氧、无氧都可以发生,不只发生在细胞有氧时,A错误; B、该阶段细胞有氧、无氧都可以发生,不只发生在细胞缺氧时,B错误; C、该过程是糖酵解阶段,不发生在线粒体内,C错误;
D、该过程是糖酵解阶段,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点和糖酵解发生的场所,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26.(2分)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解:已知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三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c决定白色.因为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据叠加性,所以后代表现型与Aabbcc相同的个体有Aabbcc、aaBbcc、aabbCc.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就是AABBCC与aabbcc
杂交,则F1为AaBbCc.让F1AaBbCc自交,将三对基因分别考虑,Aa×Aa后代是Aa的概率为,后代是aa概率为;Bb×Bb后代是Bb的概率为,后代是bb概率为;Cc×Cc后代是Cc的概率为,后代是cc概率为.所以后代表现型与Aabbcc相同的概率为Aabbcc(××=
)+aaBbcc(××=
)+aabbCc(××=
)=
=
.
故选:B. 【点评】本题要求掌握和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通过3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7.(2分)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用电刺激离体蛙心的某条神经能使心跳变缓的实验过程.用电刺激离体蛙心会使心跳减慢,吸取其浸泡液加入受体心脏,结果导致其心跳减慢.
【解答】解:通过对比实验可以发现,两组实验最后都导致了心跳减慢,二者的自变量是:一个用电刺激,另一个用浸泡液注入,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电刺激的效果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化学物质再使心跳减慢.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过程图,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其次能分析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推测受体心脏跳动减慢的原因,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28.(2分)
19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下丘脑的功能主要有:1、水、无机盐平衡调节中枢;2、体温调节中枢;3、血糖调节中枢;4、内分泌的调节枢纽; 5.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
(2)反馈调节:当一种激素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异生理效应,而当血液中该激素的含量过高时又反过来抑制或促进这种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叫反馈调节.若这种反馈作用是促进原来激素的分泌称正反馈,若这种反馈作用是抑制原来激素的分泌称负反馈,其中以负反馈较为常见.
【解答】解: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引起尿量减少,A错误;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产生肾上腺素,C正确;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加快,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下丘脑的功能,涉及到下丘脑在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等过程中的作用,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的生理过程熟练掌握和理解. 29.(2分)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Aa个体比例,进而计算基因频率;在计算过程中明确自由交配过程中没有发生选择,因此F1中基因频率不变,再进行相关计算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因此杂合子
的概率是30%,故A的基因频率是55%+×30%=70%,a的基因频率是30%.
自由交配过程中没有发生自然选择,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因此A基因的频率仍为70%,Aa的基因型频率是2×70%×30%=42%.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数据的处理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在自由交配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 30.(2分)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通过题图看出,该遗传是多对基因控制同一效应的遗传现象.再分析问题要求可知题型是根据亲代基因型求出后代表现型的类型,用正推法写出遗传图解,然后结合题目信息直接解出.
【解答】解:由题意知,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aabb,杂交获得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
子一代自交子得二代,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B﹣:A﹣bb:aaB﹣:aabb═9:3:3:1
观察题图可知,基因型为aaB﹣ 和aabb的个体为白色,又知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所以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其余的为粉花,综上所述三种花的比例为 白:粉:红═4:9:3. 故答案应为:C
【点评】本题是自由组合现象的灵活运用,分析好题图,正确理解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这一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