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之道 奥修
导言(一) 注释:
⒈在本译文中,mind 主要翻译为“思想”,而有时根据上下文译为“大脑”。
⒉Discipline 原意为纪律,或是训练。在本篇原文中的意思,大致是指一种身心的自我的调整、自我训练。译文根据原意,将 其译为“纪律”,间或译为“训练”,便于理解。
我们生活在深深的幻觉中——对希望、未来、明天的幻觉。实际上是,人总是自欺欺人否则就不能存活。
尼采说过人不能与真实同时存在:他需要梦想、需要幻觉,需要谎言而活。尼采是对的。人不能与真实同
时存在。这必须深刻理解,因为若不理解这一点,就无法进入对瑜伽的学习。
思想必须得到深刻理解——思想需要谎言,思想需要幻觉,思想不能与真共存,思想需要梦想。你不仅在
夜晚做梦,甚至是在白天清醒时亦是在不停地做梦。你也许在看着我,你也许正听我讲话,但一个梦流正在你
脑中,思想不断地创造梦想、假象、幻觉。 如今科学家说人没有睡眠照样可以生活,但没有梦却不能活。在过去人们以为睡眠是必须的,但现代科学
研究认为睡眠并非必不可少,而是梦才是不可少。如果你被允许睡觉却不被允许做梦,早上你将不会觉得有生
气,而是十分疲惫,就象是完全没睡觉一样。
夜晚可分为几个时段—深睡的时期与做梦的时期。就象白天与黑夜一样,有一个节奏。一开始你进入深睡
状态达45 分钟左右,接着进入做梦状态,接着又是无梦的深睡状态??如此往复整个夜晚。如果早晨你是在深
睡阶段被吵醒,你不会觉得什么,但如果你是在做梦状态中被吵醒,那么你会觉得十分疲乏。 这可以从外部区分。你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处于哪个阶段。如果他在做梦,则他的眼球会不停地运动,仿佛
是闭着眼睛在看什么东西。如果是在沉睡,则眼球静止不动。换言之,如果你是在眼球处于运动的阶段被叫醒,
你会觉得疲惫,如果是眼球静止时被叫醒,则无关紧要。
许多学者已证明人类的思想依赖于做梦,做梦是必需的。而做梦是完全的自欺的。而这并不光是在夜晚,
即使是白天醒时亦是如此。你可以发现,在白天有时脑海中有梦境浮动,有时没有。
当有梦境时,你做事就心不在焉,在内心你已被占领了。比如说,你在这里,如果你的脑海里正处于做梦
状态,那么你虽是在听着我讲话,实际上却一点也未听到,因为你的思想已被占据了。只有当你并未处于梦境
状态时,你才会听到我的讲话。
白天到夜晚,思想总是从梦境状态转到非梦境状态,又从非梦境状态转到梦境状态。这是一
个内在节奏。
我们不仅是不断地做梦,生活中我们还向未来倾注了希望。
现在几乎总是地狱:你能忍受并延长这个地狱是因为你把希望寄予了未来。你今天能活下来是因为有明天。
你希望明天能发生些什么—明天会有天堂之门打开。而这些天堂之门从不在今天打开,而当明天到来,又已变
成为今天,而这时你的思想又变了,你总是不停地在变动,这就是梦所代表的含义。你并不是那一个真的你,
那一个就在近前、就在此时、此地的你,你在别处——你已走到前、跳到前头去了。
而那一个明天,那一个未来,你们已经为其创造了许多叫法。有人称之为天国,有人称之为MOKSHA(解
脱,印度教和耆那教中指最高的精神目标),但它总是在未来。有人视之为财富,但那财富是在未来的,有人以
之为天堂,而那天堂是在你死后的了——很远的未来。你将你的现在荒费在并非现在上:这就是梦所含的意义。
你不能在现时现处(此时此处),哪怕只是一小会儿的此时此处,对你而言都是艰难的。 你可以处于过去,因为再-一次又是在梦——记忆、失去的不可复得的事物的怀念,或者你可以处于未来,
未来是对已有事物的映照,是从过去得出的创造。未来是过去的再次投射罢了——更精彩,更美丽,更愉快,
但是是从过去提炼出的。
除了过去,你不能再想到其它:未来无它,只是过去的映射而已,未来与过去其实都没有什么意义,只有
现在是重要的,但你却从未在现在过。这就是做梦的含义。尼采是对的,当他说人不能与真实同在。人需要谎
言,人在谎言中生活。尼采说我们总是不断地说我们要真理,但并没有人真的想要它。我们所谓的真理除了谎 瑜伽之道
第 2 页共 18 页
言再无其它,美丽的谎言。没有人愿意看到赤裸裸的现实。
这种思想不能进入瑜伽之道,因为瑜伽表示的是一种揭示真实的方法。瑜伽是一种到达无有梦境的思想的
方法。瑜伽是在此时此地的科学。瑜伽意味着现在你原意不进入到未来,你愿意不去希望,不跳到你的现在的 前面去。
瑜伽意味着去面对现实,本来的面目
因此,只有当一个人对他的思想感到幻灭时,他才能进入瑜伽之道。如果你仍在希望着可以通过思想获取
某些东西,瑜伽不适合你。必须是一种完全的绝望,感受到抱有希望的思想完全是无用的,是胡言乱语。它仅
会蒙骗你的眼睛,迷醉你,妨碍你看清现实。
你的思想是一片药物。它扭曲已存在的。所以除非你已对你的思想,对你的生活方式,你至今的存在方式??
感到绝望,你能无条件地抛弃它们,你才能进入瑜伽之道。
许多人对瑜伽感兴趣,但只有几个能得其真义,因为你们的兴趣只是因思想而来,你也许希望着通过瑜伽
来获取某些东西,动机在那儿——通过瑜伽,你成为完美,你成为婆罗门的一员,你达到SATCHITANANDA
(sat 指存在,chit 指意识,ananda 指极乐。)??这也许是你们对瑜伽感兴趣的原因。假如是这样,那么你将不能
达到瑜伽之道,你正与瑜伽背道而驰。
瑜伽的含义是:只有现在,没有希望,没有未来,没有期望。但我已准备好去了解,我是什么。我对可能
成为什么,应该成为什么,一点不感兴趣,我只对现在是什么感兴趣。 完全的绝望——放弃虚幻希望的安慰是必须的。这种绝望佛称之为 DUKKHA(释为苦;du=难,kha=忍)。
如果你确实处于苦难中,不要抱有希望,因为你的希望只会延续苦难。你的希望是麻醉药。它可以帮助你持续
下去,但你走向何方?它只会引你走向死亡。所有的希望正是这样。
成为完全的不抱希望——没有未来,没有希望。这很难??面对真实需要勇气。但每个人都会碰到这种时
刻,他觉得完全的没有希望,无助的。他感到毫无意义。当他意识到无论做什么、无论去哪儿都毫无意义,生
活没有意义——忽然间希望破灭了。未来不存在了,他第一次与现在达到了和谐,第一次面对现实。
除非这个时刻降到你身上,否则即使你可以做各种姿势,但那不是瑜伽。瑜伽是内心的转变。它是一个大
转变。当你不再进入未来,不再沉浸于过去,你就开始进入你自己,因为你的“人”正在此时此处,而不是在
未来,你存在于此地,此时,你可进入这个现实中。但思想必须在这儿。
瑜伽不是一个宗教,记住这一点。瑜伽不是印度教的、不是伊斯兰教的,瑜伽是一门科学,就象数学、物
理或化学。物理不是天主教的,不是佛教的。即使是天主教徒发现的物理学定律,同样物理也不是天主教的。
只不过是偶然由天主教徒发现了某个定律而已。而物理仍然是科学的。瑜伽是科学—偶然由印度徒发现了。但
它不是印度教的。它是纯粹的内在的科学。因此一个伊斯兰教徒可以为瑜伽者,一个天主教徒,一个佛教徒可 以为瑜伽者。 瑜伽是纯粹的科学
对瑜伽界而言,PATANJALI 是最伟大的名字。这个人是稀有的,从没有人可与之相比。在人类史上第一次,
这个人将宗教带入了科学的地位。他使得宗教成为了科学:单纯的科学,不需要任何信仰。 所谓的宗教需要信仰。在宗教之间并没有其它的差别,其差别在于信仰。伊斯兰教有其特定的信仰,印度
教、天主教、等皆如此。其不同在于所信仰的不同。瑜伽对于信仰不作要求,瑜伽并不说信仰任何东西。瑜伽 说“体验”,就象科学说“实验”。体验与实验是一样的。尽管方式不同。实验是说你可从外
部进行,而体验则
是从内部进行。体验是内部的实验。
科学说“不要相信,尽可能的怀疑”但同时“不要不相信”因为不相信同时就是一种相信。你可信神,你 可以信仰无神论,你可以虔诚地说:“神就是”,你也可以同样虔诚地说“神不是”。无神论者,有神论者,他们
都是信仰者。相信不是科学的范畴。科学就是对存在的东西的探索与体验,不需要任何信仰。 因此第一件需牢记的是,瑜伽是存在主义的、体验的、实验的。不需要任何信仰、忠诚。——所需的仅是
体验的勇气。——而那正是人类缺少的。你可以很容易的相信,因为有了信仰你就不必去改变。信仰是加于你
的,是表面化的。你的“人”并未改变,并未完成改变。你或许是一个印度教徒,而你或会在第二天变为基督 瑜伽之道
第 3 页共 18 页
徒。你简单地变了,将 GITA 变成了BIBLE。但拿着经书的人并未变。他只是变了信仰。 种种信仰就象衣服。没有发生实质的改变,你仍然保持不变。分析一个印度教徒,一个穆斯林,他们的内
在是一样的。无论是去寺院,去教堂,还是清真寺。
信仰是轻易的,因为你并不需要去做任何事,就象表面的衣服、装饰品一样,你可以随时抛开。瑜伽不是
信仰,这是其之所以艰难、不易的原因,有时甚至看上去是不可能的。它是一种存在的接近。你不是通过信仰、
而是通过自身的体验,自身的认识而达到真实。也就是说,你必须完全改变,你的观点,生活的方式,思想;
你原有的心灵要完全的粉碎。一些新的东西得到创生。只有这个新你才能达到真实。
因此瑜伽既是死亡又是新生。你的旧我必须死去,而达成新我。新我藏于你之中。你有一粒种子,而这粒
种子必须撒下,被大地吸收。种子消亡,而新的从中生长。你的消亡将成为你的新生。瑜伽是死亡,又是新生。
除非你愿意死亡,你达不到新生。这不是一个改变信仰的问题。 瑜伽不是一种哲学
我说它不是一种宗教,我说它不是一种哲学。它不是你所想到的任何东西。它是,你要成为的一种东西(状 态)。思索是不成的。思想在你的脑海中翻腾,但它并不是在你的深处,不是你的全部。它是一部分,一个功能
性的部分。它可以接受训练,你可以有逻辑性地辩论,理智地思想,但你的心保持不变。你的心才是你的最深
处,而你的大脑,只是一个分支。没有头脑你可以存在,但没有心却不行。你的头并不是最基本的。
瑜伽关心的是你的整个存在,你的根本。它不是哲学的。与 PATANJALI 在一起,我们不须思索,我们将
尽力去感知存在的最终规律、改变的规律、如何消亡以及如何新生的规律、一个新秩序的存在的规律。这就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