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和磁教案
教学内容:
《电和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也是今年教材修订中改动比较大的一课。
设计说明
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本课设计主要围绕两个活动展开: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作伏笔。电、磁是本课学习的基础,教学时从学生的前概念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和存疑的问题入手,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然后按照“探究电能否产生磁”、“探究怎样使指南针偏转现象更明显(包括探究短路大电流实验,通电线圈和指南针实验)”、“拓展活动(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中是否还有电)”的步骤,紧扣思维的层层深入发展,来组织学生设计、操作与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流越大、线越多,磁性越强。线圈可以检测是否有电流。
过程与方法:动手探究过程中边思考边实验,作好记录,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善于思考探究,能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悟科学就在身边,只要做有心人,谁都能有所发现。
【教学重点】
如何让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实验讨论和设计(短路;用通电线圈代替通电直导线)。
【教学难点】
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 【教学准备】
1. 小组准备:一号新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灯泡、灯座、导线、指南针、长导线、自粘性小标签等。
2. 教师准备:学生用器材一套、演示用指南针1个、增加条形磁铁一块,铁钉一枚、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我们现在是六年级的学生了,相信大家应该知道了很多科学知识,现在我想考考大家,我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我们六(1)班的学生可真了不起!)
2、大家看,(展示台上出示指南针)这就是指南针,它在静止的情况下能指示南北方向,里面的指针是用磁铁做的。我再来考考大家,看谁最聪明:不能用其他东西接触小磁针,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它动起来?(预设:磁铁和铁类物质)
3、真是这样吗?师拿出磁铁和铁钉请学生上来演示。
4、看来磁铁和铁真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那还有其它办法吗? (预设:如有学生说,请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及时表扬:你真是个有心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这个实验。
如学生说不上来:老师有个方法,这个方法倒不是老师想出来的,而是一位科学家无意中发现的,想做一做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这个实验。)
二、通电导线周围有磁性
1、要想做这个实验,大家得先利用桌上所放着的小灯泡、开关、导线和电池组装一个电路,使小电珠发光,行吗?
2、学生合作组装电路,师巡视
3、大家真能干,小电珠都亮了,那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板书:“电”) 4、那谁能说一说当小电珠发光时,电在电路中是怎么流动的呢?。(出示图片) 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真了不起,过去学过的知识掌握得真好) 接下来,请大家先把灯给“关”了。(出示幻灯片)
将指南针水平放在桌面上,等指南针静止后把我们刚才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指针方向一致。然后仔细观察:1、通电流之前,小磁针有没有变化?接通电流时指南针有没有变化?断开电流后又怎样? 2、试试导线其他不同的放法,观察现象有什么不同?反复做几次,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到实验记录表(一)。
思考从这个现象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见实验记录表一。 5、明白怎么做了吗?
6、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引导学生去发现电流方向、靠近远近的影响?) 7、交流: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请同学拿实验记录单展示汇报(接通电流,指南针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这个现象哪些小组也观察到了? 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如通电导线离磁针远近不同,磁针的偏转程度会不同;导线在磁针下方磁针也会偏转,但方向相反;把导线顺着磁针移动,各处都一样……)
8、小结:从你们的汇报中我得出了一点: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时,小磁针发生了偏转现象,是吗?
9、那是什么原因使小磁针发生了偏转呢?各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解释写到记录表(一)中。
生讨论,师巡视。
10、请小组派代表上来汇报一下。
如学生说出来了,反问:你为什么这么肯定是电产生了磁啊?如学生说不上来,引导:我们知道什么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磁铁或铁类物质)那导线是铜的,导线是铜的。不可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接通电流,指南针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说明了什么?——电流动过程中产生了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11、小结:通过实验和讨论,我们探究出了“电能产生磁”师板书:磁 三、怎样使指南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1、谈话:刚才各小组在实验中都看到了指针发生了偏转,但有的小组只看到了一点点,那有办法使指针偏转角度大一些吗?
预设:A、电池多几节 B、增加导线圈数(增粗导线)C、使电路短路,电流增强…… 2、同学们刚才其实是从两个思路去设计实验,一是想办法增大电流,二是增加导线圈数,(板书“增大电流”、“增加导线圈数”)那么这些办法真能使指针偏转角度变大吗?我们先来试试增大电流(短路)的方法。
3、要增大电流我们可以增加电池数量,可现在每组就两节电池,怎么办呢?我们还可以让电路短时间里“短路”的方法。(幻灯片出示)
在原先的电路中,拿掉电珠,保留开关,让电流直接从电池正级流向负极。这就变成了短路,电流大大增强。如图:
但这样做很危险,会使电池、导线发热,甚至会烧坏电池。在实验前老师有个温馨的提示送给大家:(幻灯片出示)
做实验时,小组成员相互合作,把一切准备好以后再通电,看到指针偏转现象后马上断开电路,时间不能过长。反复做几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实验记录单(二)中,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明白怎么做了吗?那就开始吧! 4、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5、请小组派代表上来汇报实验记录单(二)。
师引导:短路时,指针偏转角度变大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电能产生磁性,增大电流也就增强了磁性,所以指针偏转角度就变大了。)
6、过渡:增大电流果然可以使指针偏转角度变大。那增加导线圈数的方法可以使指针偏转角度变大吗?现在我们就来试试。
7、(幻灯片出示)先请大家把短路的电路恢复到正常的电路,然后我们来做一个线圈,用导线在手指上绕几圈然后用标签纸固定线圈和引出的线,(师示范)最后把正常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换成线圈就可以了。
8、准备就绪,那就可以开始实验了。别急着动手,(幻灯片出示)做实验时,同样要留心观察:A、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线圈与一根导线相比哪个使磁针偏转更大?B、试试线圈的各种放法,怎么放置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把实验现象以及你们对现象的解释记录到实验记录表(三)中。
9、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10、请小组派代表上来汇报实验记录单(三)。
师引导:用了线圈,导线偏转角度也变大了,是什么原因?(线圈把磁性都集中起来了)线圈怎样放小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呢?(线圈立着放,用线圈的平面靠近指南针,或者把线圈套在指南针上,指针偏转角度最大。)
四、简介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
1、谈话:其实今天我们所看到这些现象早在180多年前早就被一名丹麦的科学家所发现了,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奥斯特——出示图片)他是怎样发现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1820年4月的一天,奥斯特在一次讲演快结束的时候,他把一条非常细的铂导线放在一个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源的瞬间,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这一跳,使有心的奥斯特喜出望外,竟激动得在讲台上摔了一跤。但是因为偏转角度很小,而且不是很规则,这一跳并没有引起听众注意。奥斯特是个有心人,他紧紧抓住这个现象,又反复做了几十次实验,终于确定了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电流磁效应。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看来我们要向科学家奥斯特学习,留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思考、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3、如果有几节废电池,它已经不能使小电珠发光了。我们平时就会把它扔掉,但废电池里一点电都没有了吗?
4、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测?(——用线圈和指南针来检测。)怎么来判断废电池里有没有电呢?(磁针偏转说明废电池里还有电,磁针不偏转说明废电池里没有电,它们成了检测电流的检测器啦!)
这个方法行不行呢?课外,我们自己去研究研究。 五、课堂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