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利率对耐用消费品支出的影响:
M↑→i↓→耐用消费品和住房支出↑→Y↑ ② 财富效应:
M↑→PS↑→财富↑→消费↑→Y↑ ③ 流动性效应:
M↑→PS↑→资产价值↑→财务困难可能性↓→耐用消费品和住房支出↑→Y↑ 论述题
1. 一个国家为什么需要中央银行?请对中央银行产生的必然性做出经济分析。
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有中央银行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
在商业银行发展初期,各家都有发行银行券的权利。因当时实行金本位制,各家银行只要保证自己所发行的银行券能随时换成金属货币,就可以稳妥经营。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与银行经营的问题,商业银行可能无法保证自己所发银行券的兑现。此外,因商业银行资金实力,经营范围的限制,其发行的银行券流通往往有很大限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资金实力雄厚且具有权威性的银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并确保其兑现。
(2)票据交换、清算的需要。
随着商业银行间相互支付量的增加,每天收受的票据数量在扩大,由各银行自行轧差清算成为问题,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统一的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清算机构,为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提供服务。
(3)稳定货币与金融系统的需要。
a.最后贷款人的需要。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与市场的扩张,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不断扩大,期限不断延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上升。单个银行由于资金有限,支付能力不足而产生挤兑与破产事件。为此,有必要集中各家银行的准备金,对某一银行的支付困难实施救助。
b.货币调控的需要。 (4)金融监管的需要。
随着银行业与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活动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管理。这种管理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很强,一般的政府机构很难胜任,要由专业性的机构来对全国的货币金融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
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担负统一发行,票据清算,提供再贷款与金融管理任务。这就是现代的中央银行。
2. 试论中央银行职能历史演进规律和未来趋势。
职能演进的历史路径:
(1)货币发行管理→“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接受国家政府的授权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纵观其发展历史,垄断货币发行同中央银行产生于发展密切相关,中央银行成为发行的银行是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所以,一部中央银行史首先是一部货币发行权逐渐走向集中、垄断和独占的历史。 (2)集中清算→“银行的银行”
集中存款准备金,最后贷款人,票据交换和清算
(3)调控与监管职能→“政府的银行”
根据国家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金融政策,通过办理业务为政府服务,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向政府提供信用、代理政府债券、满足政府的需求。 未来趋势:调控职能强化、监管职能退化
3. 请阐述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构成,并分析联储委员会和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哪些特征有
助于其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联邦储备体系的构成: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开市场委员会、联邦咨询委员会、12家联邦储备银行和作为联储成员的商业银行。
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测度:(1)优化货币政策决策者的选择、任命和授权。(2)明确货币政策的首要乃至于唯一目标是稳定价格水平。(3)明确谁制定货币政策以及央行和政府冲突的解决机制。(4)限制央行对政府融资
联储委员会的特征:7名理事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任期14年,且不得连任,每两年改选1位。理事须来自不同的联邦储备区,以防止过分突出某一地区的利益。主席从7位理事中产生,任期4年。职责:货币政策决策与指导执行、批准银行兼并和新型业务申请、规定银行控股公司业务范围、监管住美外国银行业务
公开市场委员会的特征:由联储委员会7位成员加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和其他4家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组成,其他7位地区储备银行行长列席会议,但无表决权。每年举行8次会议。
4. 试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及意义。
内涵:中央银行独立性是关于央行与政府间关系的概念,其内涵是中央银行不受政府干预、独立地掌管货币政策的程度和能力。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行使而采取的相关法律措施。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中央银行享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中央银行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独立监督、检测金融市场。
意义:
(1)中央银行享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
中央银行独立行使货币发行权,既是其履行职责的需要,也是其发挥作用的基础。如果中央银行没有货币发行权,就不能有效实现对国家经济的宏观调。另外,中央银行在何时何地发行多少货币、发行什么面额的货币,应当是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确定的,不收任何政府更替、任何个人观点的影响。因此,只有保障中央银行独立地发行货币,才能保证币值稳定。
(2)中央银行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作为一种宏观经济管理的工具,是为调节社会种需求和总供给服务的,其实质是通过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货币稳定的关系,是国民经济的有关指标利用货币机制紧密服务于国民经济政策,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央银行必须把货币政策的制定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制定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应当保持高度独立性,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中央银行和政府发生不同意见时,政府应当充分尊重中央银行的经验和意见,以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
(3)独立监督、检测金融市场
胃口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规避金融风险,中央银行有权独立行使金融监管和管理职权,对违反金融法律、法规的金融活动或者抗拒检查、管理的金融机构给予经济或者行政制裁。
5. 运用IS-LM-BP模型解释“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定理”,并运用这个定理探讨我国外汇管
理与汇率制度的改革问题。
在现代金融理论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定理,即蒙代尔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angle)。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如果一个国家想允许资本流动,又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那么就难以保持汇率稳定。如果要求汇率稳定和
资本流动,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
如图所示,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的货币供给一次性增加,或导致本币贬值,收入上升,对利率无影响,即在于允许货币流动的前提下,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引起本币的汇率波动。同理在汇率稳定情况下,国际资金的完全流动会是货币政策发挥不了作用。
中国现行的汇率决定机制事实上是一种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当局必须维持现行汇率。如果外汇市场上供不应求,本币就会有升值的压力,此时货币当局就必须买入外币,卖出本币,以维持当前的外汇价格即汇率水平。
中国目前的外汇管理实行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资本项目严格管制。体现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就是竖直的BP曲线。但是考虑到管制不可能做到非常严格,总有无法监管到的资本流动,所以中国现实面对的BP曲线应该是接近竖直但有一定斜率的直线,或者说是BP曲线斜率大于LM曲线斜率的模型。BP接近竖直水平意味着利率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非常小。
克鲁格曼的不可能三角形指出,一个经济体在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三个目标当中,只能实现其中两个,必须放弃一个。上面的例子说明了中国即使放弃了资本流动而实现固定汇率制,仍然无法获得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并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影响生产和消费的渠道并不畅通,没有形成市场供求决定意义上的利率。按照“先利率,后汇率”的开放原则,利率的市场化比汇率放开更紧要。因此在我国建立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体系前,必须保持汇率稳定,以减少风险和波动。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 蒙代尔所言,中国货币政策最大的成就就是保持了外汇稳定。外汇稳定已成为中国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基础和指导方针。中国应当坚持稳定的汇率制度。如果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将给中国经济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并很可能使中国重蹈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的覆辙。 6. 比较分析古典学派、现代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学派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
古典学派:货币中性论。货币政策即使能够增加总需求也不能增加均衡产出,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现代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正斜率的,在货币政策能够影响总需求的情况下,就能够影响均衡产出。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货币政策对增加产出在短期内有效,但无长期效应。在长期内,货币政策的变动只会加剧经济的波动。
7. 中央银行能否同时控制住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为什么?中央银行应该怎样选择货币政
策中介目标?
理论上难以同时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以利率为控制目标会导致货币量的波动,以货币量为控制目标会导致利率的波动。
(1)选择哪一个变量作为中介目标变量,要具体比较这些变量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可测性及可控性的强弱。
(2)实践中在选择了主要的中介目标变量后,也要重视其他变量的作用。 分析题
2、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查阅我国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根据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信息分析
报表项目 2007.12 2008.12 2009.12 国外资产 124825.18 162543.52 185333.00 外汇 115168.71 149624.26 175154.59 货币337.24 337.24 669.84 黄金 其他9319.23 12582.02 9508.57 国外资产 对政府债权 16317.71 16195.99 15661.97 对存款性公司7862.80 8432.50 7161.92 债权 对金融性公司12972.34 11852.66 1153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