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1.9 1.9 1.9 10 10 5 90 135 90 81.9 71.1 81.9 2.20 1.84 2.20 (1)对于纸锥下落前的初始位置,有乙图所示的两种摆放方式,正确的是____(选填“A“或“B”)。 (2)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纸锥下落快慢与半径____,与锥角_____(选填“有关”、“无关”)。
(3)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选项正确的是_____。 A.4号纸锥先到地面 B.5号纸锥先到地 C.两个纸锥同时到达地面 (4)本实验运用了____的研究方法。
24.为了测量某石块的密度,某学校物理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一只小玻璃杯、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做了如下实验:
(1)在量筒内倒入60cm3的水;
(2)将小玻璃杯开口向上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甲所示),此时水面与84cm刻线相平; (3)将石块放入小玻璃杯中,让小玻璃杯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乙所示),此时水面与100cm刻线相平;
(4)取出小玻璃杯,将石块沉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如图丙所示),此时水面与64cm刻线相平。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小玻璃杯的质量为_____kg;石块的体积是_____m;石块的密度是_____kg/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D B B A A A B 二、填空题 11.变小 12.02 4
13.直线传播 反射 介质 折射 14.40 15.声音 大 16.84 0.192 三、计算题
17. 2N 4 g/cm 200 Pa
18.(1)小明骑车的速度是5m/s;(2)小明骑车时车对地面的压强是7×104Pa;(3)小明骑车的功率是350W。 四、实验题
19.变暗 左
20.前面 反射 大小关系 找准像的位置 增强光的反射,更容易成像。 刻度尺 物距u/cm 像距v/cm
21.使物质受热均匀 2 不变 晶体 固液共存 CD
3
3
3
3
3
3
22. 能 铃声变小 声音传播需要依靠介质 23.A 无关 有关 B 控制变量 24.024 4×10﹣6 4×103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水平升降台面上有一个足够深、底面积为40c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容器中装有深为20cm的水。现将底面积为10cm2、高为20cm的圆柱体A用细线(足够长)悬挂在固定的弹簧测力计下端,使A浸入水中,稳定后,A的下表面距水面4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 2N,在此基础上,在使升降台不断上升的过程中(g=10N/kg,水的密度为1.0× 103kg/m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圆柱体A的重力为1.2N
B.圆柱体A的密度为0.8×10kg/m
C.圆柱体A的下表面距水面4cm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2.3×103Pa D.升降台上升的高度等于容器中水面上升的高度
2.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描绘出V―m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3
3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m乙 D.若m甲=m乙,则V甲<V乙
3.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4.如图所示是在镜中看到的钟面指针位置,则实际时刻是
A.9:30
B.2:30
C.6:15
D.12:15
5.(2017?连云港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cm
C.当物距是30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6.(题文)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用放大镜看蚂蚁 B. 日全食
C. 水中倒影 D. 海市蜃楼
7.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初春,冰河消融
B.仲夏,绿叶挂珠
C.深秋,红叶落霜
D.寒冬,滴水成冰
8.小明开着锅盖煮鸡蛋.第一次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加热;第二次水烧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则( )
A.第一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高 B.第二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低 C.熟得一样快,因为水在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D.无法比较,因为无法知道哪次水温高
9.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会听到声音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考场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人能听到的声音,都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二、填空题
11.“彩球温度计”是一种家居装饰品.如图所示,在圆柱形玻璃容器内装有对温度敏感的液体,将一些体积相同的小球,按照密度大小排序,依次沉入液体中,球上标有设定好的温度用来读数.当外界气温降低时,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变小、密度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大,使沉在容器底部的一些小球依次浮起,我们就用最后浮起的小球上标记的温度来表示外界的气温.根据图中小球的位置可以判断,小球B上标的温度应该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4℃。
1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_____像的性质制成的。摄影师用一台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完半身照后,接着又给她拍全身照,摄影师应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小芳,同时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之间的距离。
13.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用字母表示)是______,反射角等于______度。
14.小榕榕用如图所示的A、B两种装置来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则小榕榕应选用______(选填“A”或“B”)装置来进行实验,此时C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