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高 精品 教案 试卷
第四单元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为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范仲淹被称颂千古;因为有了“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胸襟,蔺相如名垂青史。著名京剧《将相和》传唱了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的美谈,成语“完璧归赵”彰显了蔺相如过人的智慧与才干,“渑池之会”记录下蔺相如不畏强暴的机智与胆识。“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睿智者以智立于不败之地。
美字体 足 宽
赏美文 铮铮傲骨蔺相如 ①明月如水,疏桐如剑,萧萧寒夜中,太史公披衣而起,他一支瘦笔写尽帝王霸主,一册书简涤尽千代风华,却始终无法忘记一个名字,那就是:蔺相如! ②如果不是赵国危机,如果不是一册史书,也许,没人会记得这个名字。他不过是缪贤的一个舍人,不过是数千门客当中的一个。历史淘尽了一代又一代的君王,史官的笔连那君王诸事都盛搁不下,又哪里有位置安放这样一个卑微的门人?而恰恰就是这个门人,挽狂澜于既倒,敌强秦于自若,以身涉险,舌战强敌,在危险中从容自若,在对手前应付自如! 智 宏 多 大 谋 量 为 顾 赵 大 国 局 两 又 挫 让 秦 老 王 将 官 名 拜 传 上 青 卿 史 ③我常常惊叹于蔺相如的能力,我常常拍案于蔺相如的胆识。夜里,我也常常跨越千年时光,去追寻相如那文人弱质下的铮铮傲骨,去寻找那傲骨深处蕴藏的大智慧、大勇敢和大从容。 ④当赵王的臣子畏缩在衣袍之下,当赵王的宫廷笼罩着愁云惨雾,蔺相如来了,从容而优雅,带着他的睿智和胆识,带着他的傲岸,带着他忠正赤诚的丹心,带着他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镇定,一匹瘦马,一队士卒,一袭布衣短褐,一身瘦骨铮铮,他走向秦国的城墙,走向虎狼之王为他陈设的獠牙的盛宴。身后,是战战兢兢的君王和同僚;身前,是虎视眈眈的秦王和众臣……没有犹豫,没有回头。生,原本是为报国而生,死,亦当是为救国而死! 制作不易 推荐下载
1
小中高 精品 教案 试卷
⑤历史穿越时光的深邃抵达我们的灵魂,渑池上空的硝烟逐渐消散,剑拔弩张回归成歌舞升平,而蔺相如,他还是那个蔺相如,接受君王的恩赐,接受爵禄的封赏。然而,一个真正的勇士,又怎能让一袭华衣掩盖了灵魂的从容?一个真正的文人,又怎能让一顶官帽改变了内心的淡定?蔺相如是真勇士和真文人,他处世以若即若离之法,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然后在这从容和淡定中等待挑战危难,等待赴汤蹈火!这就是中国文人的风骨,从古代到现代,从今天到明天! ⑥而今天,蔺相如来了,他穿越时光的梦境,穿越昏君美人凌乱的舞袖,穿过弄臣贼子谄媚的笑容,从竹简和木牍中走来,布衣青发,瘦骨如山,依然从容淡定,依然睿智豁达,依然高瞻远瞩。他一袭布衣,数根傲骨,温和而桀骜地站在汗青之上,以他独特的睿智和通达,矗立于历史的流光之中,亘古不朽!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双赢的智慧
蔺相如当初仅是一舍人,但是在强秦强索和氏璧之时,毅然赴秦,并当众斥责秦王,凭其大智大勇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渑池会上,在廉颇大军为后盾的基础上,又智斗秦王,为赵王扭转了败势。因此位居廉颇之上。蔺相如面对廉颇言行上的挑衅,他没有针锋相对,而是顾全大局,最终感化了知错能改且心中有国的廉颇,演绎了“负荆请罪”“将相和”的故事。千百年来,蔺相如的坚忍、包容让人钦佩;廉颇的知错能改亦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二人的和谐共处,保证了国家的稳固,为国家长治久安做出了贡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运用角度]“爱国”“宽容”“知错能改”“双赢的智慧”等。 ⊙运用示例
在武将廉颇的眼里,一个仅凭三寸不烂之舌立功的文相蔺相如何以职位比他高?于是他处处与之作对,出言不逊。而相如并没有跟他计较,而是以一颗包容之心,道出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君子之言。这话着实令廉颇汗颜,于是就有了“负荆请罪”的佳话、“将相和”的美谈。文相武将共同辅佐君主,繁荣国家。
正是蔺相如的坚忍、包容,使得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使得他与廉颇都受到人们的尊敬,同时为国家稳定做出了贡献。
世间万物皆如此,在现实生活中,竞争无时不在,但它不应该是一味地言论相攻,两败俱伤。或许,只要我们多一点关爱、包容、谦让、无私,不仅会成就别人,更会成就自己,在付出中收获双赢。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带一份平和、一份智慧,彰显我们的长处,承托别人的短处,在茫茫人海中,尽显自己双赢的人生大智慧。
(节选自《尽显双赢智慧》)
2
制作不易 推荐下载
小中高 精品 教案 试卷
【课外运用】
缪贤赞
读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人往往为蔺相如机智勇敢的胆识和顾全大局的精神所感动,也为廉颇知错就改的态度和“负荆请罪”的行动而赞叹。多少年来,他们的事迹一直脍炙人口,传颂不衰。
然而,今我不解的是,赞廉颇、蔺相如者大有人在,而故事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缪贤却很少被提及。惊诧之余,感到有点不平。
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明白,蔺相如是缪贤推荐给赵王的,没有缪贤,蔺相如恐怕就无缘会见赵王,出使秦国,恐怕也谈不上为维护赵国的尊严而崭露头角,显露才华。诚然,相如不辱君命,廷叱秦王,愿以头与璧俱碎于柱,敢于“跪请击缶”,使“完璧归赵”,华丽而归,其功可谓大矣。但是此功同缪贤的推荐分不开,可以说“完璧归赵”的功劳有蔺相如的一半也有缪贤的一半。特别是在当时的社会,真正“脱颖而出”的能有几人?在特定的情况下,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缪贤,哪会有蔺相如?徐元直推荐诸葛亮,一直传为佳话;王亚南之识陈景润,也已成为美谈。而缪贤荐举蔺相如,自也应该大赞特赞。俗话说:“慧眼识英雄。”“慧眼”的可贵就在于一个“识”字。缪贤确实“别具慧眼”能“识”相如之才,并能“替人才开路”,把蔺相如这个人才推荐给赵王,这实在是了不起的。如果“功劳簿”上的名次有先后之分,那么,我认为,缪贤第一,蔺相如第二。
缪贤第一,不但是因为他能“识”、能“荐”相如,而且还因为他在向赵王推荐之时,能扬相如之长,不避自己之短,并敢于以己之短来衬托相如之长。这就更加可贵了。为了荐贤,为了让贤才为世所用,为了赵国的荣辱安危,缪贤不计一己之利害,勇于在赵王面前揭“短”,敢于把自己的“短”同相如的“长”对比,肯定相如是“勇士,有智谋,宜可使”。试想,没有一点为人才铺路、开路的决心和勇气,没有爱才、荐才、用才的强烈意愿,能这样吗?世人都赞扬春秋时期的祁黄羊,说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这自然有道理。而缪贤的举才不瞒隐私,不避短,那就更难了。要不是缪贤这样极力推荐,赵王能否“召见”蔺相如,那也很难说呢!
“慧眼识英雄”可贵,“舍己荐英雄”更可贵。缪贤既具“慧眼”又能“舍己”,善“识”又敢“荐”,这就是我特别要赞他的原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肉袒(tǎn) .赦免(shè) .
B.妃嫔(pín) .礼节甚倨(jù) .
制作不易 推荐下载
秦曲(qū) .璧瑕(xiá) .列观(ɡuān) .诀别(jué) .
3
小中高 精品 教案 试卷
C.揣度(chuǎi) .汤镬(huò) .D.酒酣(hān) .披靡(mǐ) .
解析:B项,“观”应读ɡuàn。 答案:B
衣褐(yì) .毋宁(wú) .奏瑟(sè) .击缶(fǒu) .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B.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璧有瑕,请指示王 ..
解析: A项,“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B项,古今意义一致,认为。C项,“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D项,“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答案:B
3.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左右欲刃相如 .C.臣请完璧归赵 .答案:A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勇气闻于诸侯?①以.A.?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①臣窃以为其人勇士?.B.? ?②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负秦曲?①宁许以.?C. ?②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修敬也?①严大国之威以.?D.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秦王恐其破璧 .D.毕礼而归之 .
解析:A项,是名词作动词。其他三项都是使动用法。
解析:A项,介词,表凭借;B项,“以为”是一个复音虚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认为”;C项,连词,表目的;D项,①中的“以”是连词,表目的;②中的“以”是介词,表原因。
制作不易 推荐下载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