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交组合是AAbb×aaBB,则子二代的重组类型是双显性和双隐性,概率为。
8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
1.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测交法。 (2)遗传图解
(3)实验结论
①F1是杂合子,基因型为YyRr。
②F1产生了YR、Yr、yR、yr四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配子。 ③F1在形成配子时,每对基因彼此分离,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的提出
(1)条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实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一个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自由组合。
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分析:
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取决于哪个亲代个体?为什么?
答案 取决于杂种子一代,因为隐性纯合子的绿色皱粒豌豆只产生一种配子。
2.两亲本相交,后代性状出现了1∶1∶1∶1的比例,能否确定两亲本的基因型就是YyRr和yyrr?试举例说明。
答案 不一定。Yyrr和yyRr相交,后代也会出现1∶1∶1∶1的比例。
3.如果对具有独立遗传的三对基因的杂合子AaBbCc进行测交,子代中aabbcc所占比例是多少? 1答案 。
8
5
5.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能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 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 B.黑光×白粗→25黑粗
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 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 答案 D
解析 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就是论证杂种F1产生配子时,是否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最佳方法为测交。D项符合测交的概念和结果:黑粗(相当于F1的双显)×白光(双隐性纯合子)→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四种类型,比例接近1∶1∶1∶1)。 6.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 A.带有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基因的组合 C.两亲本间的组合
D.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 D
解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生物在产生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6
1.下列对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F1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
B.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3∶1,与分离定律相符 C.F2出现4种基因型的个体
D.F2出现4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3∶3∶1 答案 C
解析 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为双杂合子,其可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雌雄配子,A正确;F2中,圆粒与皱粒、黄色与绿色比例均接近3∶1,符合分离定律,B正确;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2中应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且其比例为9∶3∶3∶1,C错误、D正确。
2.孟德尔认为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 ) A.YR∶Yr=1∶1 C.R∶r=1∶1 答案 A
解析 YYRr的个体产生配子时,YY分离,Rr分离,Y与R(r)自由组合。
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类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 A.F1产生了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的四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 答案 B
解析 通常情况,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
4.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A.自交结果中黄色甜与红色非甜比例为9∶1
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为3∶1,非甜与甜比例为3∶1 C.测交结果是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1∶1∶1∶1 D.测交结果是红色与黄色比例为1∶1,甜与非甜比例为1∶1 答案 A
解析 黄色甜和红色非甜都属于单显类型,它们的比例应为1∶1,所以A错误。
7
B.YR∶yr=1∶1 D.Y∶R∶r=2∶1∶1
5.番茄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果对黄果为显性。现有高茎黄果的纯合子(TTrr)和矮茎红果的纯合子(ttRR)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F2中出现的重组类型个体占总数的________。
(2)F2中高茎红果番茄占总数的________,矮茎红果番茄占总数的________,高茎黄果番茄中纯合子占________。
(3)若F2共收获800个番茄,其中黄果番茄约有________个。 5931
答案 (1) (2) (3)200
816163
课时作业 [学考达标]
1.孟德尔通过做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他选用纯合黄色圆粒豌豆种子和纯合绿色皱粒豌豆种子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种子全为黄色圆粒。F1自交得到F2,F2种子有4种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其比例为9∶3∶3∶1。有关该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 B.F2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性状组合 1
C.F2黄色皱粒种子中纯合子占
161
D.F2中杂合黄色圆粒种子占 2答案 C
解析 本题根据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分别分析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F1全为显性性状(黄色和圆粒),F2出现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故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F1基因型为YyRr,由于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的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F2出现了4类基因型:Y__R__、yyR__、Y__rr、yyrr,其中yyR__、Y__rr的表现类型为绿色圆粒、黄色皱粒,是重组性状。F2黄色皱粒有两种基因型:YYrr和Yyrr,1
且比例为1∶2,故F2黄色皱粒种子中纯合子占。F2中黄色圆粒种子有4种基因型,只有一
381
种纯合子,其他均为杂合子,且组合数所占比例为,故F2中杂合黄色圆粒种子占。
1622.已知玉米子粒的黄色对白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F1自交得F2,在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F2中表现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约为( )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