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1)下面对选段内容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热爱祖国。
B. 选文中写邓稼先第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情节用以表现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C. (B)段文字采用了排比修辞方法,既增强了语势,又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一生及其贡献。
D. 选段(A)按照贡献的大小顺序来介绍邓稼先在“两弹”研发上的事迹。
(2)邓稼先是“两弹元勋”,(B)段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感动人,对这样写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B. 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C. 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 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3)为什么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根据课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 (1)D (2)B
(3)因为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所以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解析】【分析】(1)D“按照贡献的大小顺序来介绍邓稼先”对选段内容理解分析不当。应该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邓稼先为“两弹”事业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2)B“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理解错误。题干说的很清楚,即“而是以情感动人”。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突出他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3)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可提取第②段的“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作为答案。
故答案为:⑴D;⑵B;⑶ 因为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所以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
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设误类型包括: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因果混乱、主次颠倒、偷换概念、混淆时间、混淆条件。
⑵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⑶本小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细读全文,可以锁定答案应在第二段“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结合理解自行归纳,注意语言的简明精要。
6.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光美
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您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您是说,用爱吗?”
“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
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您愿意把您看到的告诉我吗?” “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1)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其实前文中有一句话已暗示了这一点,请找出来。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第19段划线句的作用。
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 (3)细读全文,标题“春光美”,除了指景色美之外,还有什么深层含义?
(4)文中的老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2)神态、动作(细节)描写,形象描绘出女孩在老人的帮助下战胜自卑变得愉悦乐观的样子,侧面表现老人的善良热心,关于教育引导人。
(3)从表层来看,指春天美丽的景色;从深层理解,指老人善良美好的心灵,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讲述的启迪人的深刻道理,也指导小女孩走出阴影变得积极乐观的状态。 (4)①宽容大度,如小女孩碰到她时,“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②热爱生活,如她明明自己看不见却能将世界描绘得美丽明艳,可见她热爱生活;③积极乐观,如她是盲人,但还能教育小孩不要自卑,要感受生活的美,可见她本身就是这样的人;④善于教育引导人,如她对女孩说的“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帮助小女孩走出了阴影,战胜了自卑;⑤乐于助人,如她热心引导女孩,积极帮助;⑥善良体贴,如女孩说她是盲人时,她告诉她“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解析】【分析】⑴结尾“ 导盲犬、戴着很大的墨镜 ”,和前面的“ 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都在暗示: 老人也是一位盲人 。
⑵根据“ 笑着、离开、敲、步履轻松”等词句概括, 运用神态、动作(细节)描写, “步履轻松”了,“敲打出清脆的声音”,表现了女孩轻松、喜悦的心情.是老人的一番话语使女孩的心情发生了变化,战胜自卑变得愉悦乐观的样子,侧面表现老人的善良热心,关于教育引导人,体现了老人美好心灵对她产生的影响。 形象描绘出女孩在老人的帮助下。 ⑶ 分析题目的含义,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表层上,二、深层上(文章的主题),
这样来理解题目的含义会较为全面。题目中的“美”不仅指景色美。还指“老人的心灵美以及老人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老人本身就是一位盲人,但他却能用乐观的语言来开导小女孩,这点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⑷概括人物形象要从分析人物所做之事入手,结合具体的写人方法,抓住抒情、议论语句,用准确的词语写出人物身上的品质、精神方面的特点,从 宽容大度 、 热爱生活 、 积极乐观 、 善于教育引导人 等方面概括。
故答案为:⑴ 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⑵ 神态、动作(细节)描写,形象描绘出女孩在老人的帮助下战胜自卑变得愉悦乐观的样子,侧面表现老人的善良热心,关于教育引导人。
⑶ 从表层来看,指春天美丽的景色;从深层理解,指老人善良美好的心灵,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讲述的启迪人的深刻道理,也指导小女孩走出阴影变得积极乐观的状态。 ⑷ ①宽容大度,如小女孩碰到她时,“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②热爱生活,如她明明自己看不见却能将世界描绘得美丽明艳,可见她热爱生活;③积极乐观,如她是盲人,但还能教育小孩不要自卑,要感受生活的美,可见她本身就是这样的人;④善于教育引导人,如她对女孩说的“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帮助小女孩走出了阴影,战胜了自卑;⑤乐于助人,如她热心引导女孩,积极帮助;⑥善良体贴,如女孩说她是盲人时,她告诉她“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⑶本题考查分析题目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
⑷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