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昌中学高三化学最后一课讲义(二)──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0:53: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新昌中学2008届高三化学最后一课讲义(二)--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班级 姓名

1.我国今年遭遇了特大雪灾,我国科学家用氯化钙、尿素、葡萄糖酸钠等为原料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融雪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传统的氯化钠融雪剂通过升高水的凝固点实现雪融化 C.葡萄糖酸钠是强电解质 B.传统的氯化钠融雪剂由于价格偏高而减少使用 D.尿素通过CO2与NH3发生化合反应制取 2.2007年1月1日,我国科学家在全球率先成功发现了有效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神奇分子——非肽类分子激动剂(代号为Boc5,化学式为C54H52N4O16S2),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能模拟人体内的某些大分子,促进人体的胰岛素分泌,发挥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这一发现将为千百万Ⅱ型糖尿病患者解除病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oc5中一定不含 C N C.Boc5是高分子化合物

B.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均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Cu2O D.糖类的通式均满足 (CH2O)n 3.右图是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 B.1mol锌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2g氢气

C.配制200mL 4.6mol/L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mL

D.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9.2 mol/L 4.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B.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2种元素 D.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族含有7种元素 5.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CaCl2、NaOH、HCl、HD

③电解质:明矾、石膏、冰醋酸、食盐 二氧化硫 氨气 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水、重水 ⑤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

⑥同分异构体:乙二酸二乙酯、乙二酸乙二酯、二乙酸乙二酯 ⑦同位素:氢、重氢、超重氢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⑦ 6.下列方程式书写或判断正确的是

A. 以Pt作电极、以NaOH溶液为电解质的丙烷、氧气燃料电池中:负极的反应是

C3H8-20e-+20OH-=3CO2+14H2O

B.在标准状况下,17.92LCO2气体通入到1Llmol/L的NaOH溶液中:

-2-- 4C02 + 50H = CO3 + 3HC03 + H20

_2_+

C. 碳酸氢钠的水解:HCO3+H2OCO3+H3O

-1-1

D.同温同压下2A(g)+B(g)=2C(g) △H1=-Q1kJ·mol2A(g)+B(g)=2C(l) △H2=-Q2kJ·mol △H1小于△H2

2+-3+++

7.有Fe、NO3、Fe、NH4、H和H2O六种微粒,分别属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l

OHB.还原产物为NH4

-_

C.若有1mol NO3参加还原反应,则转移8mol e

2+_3+

D.若把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则负极反应为Fe-e=Fe

8.向一定质量的饱和CuSO4溶液中加入ag无水CuSO4粉末得bg晶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质量增加ag B.溶液质量减少bg C.溶液质量减少(b-a)g D.溶液质量减少9/16g 9.按照图3接通线路,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池的四个电极上均会产生气泡 B.a、b两烧杯中溶液颜色均有明显变化 C.甲、乙两池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进入a、b两烧杯中气体的质量相等

10.近年来,中国防治禽流感药物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从中药材提取的金丝桃素对人工感染的H5N1亚型禽流感家禽活体具有良好的治愈率。已知金丝桃素的结构简式如下: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金丝桃素的分子式为C17H22O3N OCH2OH B.在一定条件下金丝桃素能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反应

OCCHNCH3C.金丝桃素能在NaOH溶液中加热得到两种芳香族化合物 D.1mol金丝桃素最多能与4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11.Cu2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O,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Cu2S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5 B.1∶7 C.1∶9 D.2∶9 12.如图所示:每个编号代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物质,凡是用直线相连的两种物质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供填写的物质有:a.Na2CO3溶液;b.MgSO4溶液;c.BaCl2溶液;d.稀H2SO4;e.铁;f.Cu(NO3)2溶液。则图中编号④代表的物质是

A.e B.f C.a D.d

13.某温度下,向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L A气体和2L B气体,发生如下反应:3A(g)+2B(g)2C(g)+2D(g)。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p%。若维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3L A气体和2L B气体,重新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 A.>p% B.

14.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 其中X、Y、Z三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21

(1)氢元素与Z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

(2)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Y的氢化物恰好完反应,生成物的水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

该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请写出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X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中每转移8mol 电子,消耗的还原剂质量为 g。

(3)恒温恒容下,在一密闭容器中,2mol H2与2mol Y的单质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单质为1.8mol,H2 的转化率为 ;若该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其它条件相同),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比上述条件下H2的转化率 (填“大”、“小”或“相同”)。

(4)由X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Z的单质和KOH溶液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中,正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

+

(5)Z与W形成常温下为气态的某化合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该化合物可和Y与Z形成的红棕色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和一种无污染的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Ⅰ:水煤气 (主要成分:CO、H2 ) 是重要燃料和化工原料,可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制得。己知:

C (s) + H2O(g) CO (g) +H2 (g);△H =+131.3kJ?mol1

C (s) + 1/2O2(g)=CO (g);△H = -110.5kJ·mo11

CO(g) + 1/2O2(g) =CO2 (g);△H =-283.0 kJ·mo11

H2 (g) + 1/2O2 (g) =H2O (g);△H = -241.8kJ·mo11

H2 (g) + 1/2O2 (g) =H2O (l);△H = -285.8kJ·mo11

(1)将2.4g炭转化为水煤气,再完全燃烧,整个过程的△H = kJ·mo11。

(2)由CO、H2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汽油的替代品——甲醇,甲醇的燃烧热为-726.5kJ/mol,试写出由CO、H2生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 。 Ⅱ:在1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2(g)+H2(g) CO(g)+H2O(g),在一定温度下达平

c(CO)×c(H2O)

衡时,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已知:K= )

c(CO2)×c(H2)

T(℃) K 700 0.6 800 0.9 1000 1.7 1200 2.6 (3) 将1 mol CO与1 mol H2O混合加热到800℃,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2的物质的量为0.53 mol,若将混合气体加热至830℃,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 (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0.53 mol。

(4)800℃时,放入CO、H2O、CO2、H2,其物质的量分别为:0.01、0.01、0.01、0.01mol。则反应CO2(g)+H2(g) CO(g)+H2O(g)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其依据是 。 (5)下面四个选项是四位学生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程度以后,联系化工生产实际所发表的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_______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有效碰撞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C. 勒夏特列原理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D. 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程度都可以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16.向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A、0.1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

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容器中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条件,所用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已知t0-t1阶段c(B)未画出)

(1)若t1=15s,则t0—t1阶段以C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C)为= 。 (2)若t2—t3阶段,C的体积分数变小,此阶段v(正) v(逆)(填“>”“<”“=”) (3)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 ,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 (4)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共减小0.03mol,而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

为a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17.今有甲:HCl、乙:CH3COOH、丙:H2SO4 三种溶液,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I(1)当它们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排列是: (2)当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其pH由大到小排列是:

(3)中和同一烧碱溶液,需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体积关系为:

(4)体积和浓度相同的甲、乙、丙三溶液,分别与同浓度的烧碱溶液反应,要使反应后的溶液pH为7,所需烧碱溶液的体积关系为:

(5)体积和浓度相同的甲、乙、丙三溶液,分别与同浓度的烧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需烧碱溶液的体积关系为: II、(1)取10mL的乙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醋酸的电离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移”),此时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是否都变小 (填“是”或“否)”;另取10mL的乙溶液,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待固体溶解后,

+

溶液中c(H)/c(CH3COOH)的比值将 (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2)取PH相同、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各稀释100倍。稀释后的溶液,其pH大小关系为:pH(甲) pH(乙)(填“>”、“<”或“=”)。

(3)取25mL pH=2的乙溶液,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c(Na+)、 c(CH3COO-)的大小关系 为:c(Na+) c(CH3COO-)(填“>”、“<”或“=”)。 18.某课外学习小组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b为石墨电极,烧杯中盛放的是等浓度的Cu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实验可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闭合k,只有一个电极上有大量气体生成。

(1)产生大量气体的电极是__________(选填“a”或“b”),写出其电极反应式______

阶段二:继续通电,另一个电极上出现了大量无色无味气体,标志着新的反应阶段开始。 (1)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段三:继续通电,实验现象又发生明显改变,标志第三阶段开始。

(1)标志第三阶段开始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阶段中,溶液的pH变化趋势是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数据分析:

(1) 当第二阶段结束时,某电极上析出0.02mol无色气体,至此,阶段一和阶段二理论上共

析出Cl2________mol,而实际上逸出的气体明显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a是饱和NaCl溶液,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请回答以下问题:

A ― +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则

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 X Y (2)若X、Y都是铜电极,则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a 总反应方程式为: 。

(3)如用右图电解精炼粗铜,电解液a应选用 溶液, 则①X、Y电极的材料分别是 , 。

②若某电极质量增加m克,则另一电极质量减少 克。

(4)如用右图,制得镀锌铁,则X、Y电极的材料分别是 , 。

新昌中学高三化学最后一课讲义(二)──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k9tb05d5e20sz532alg3gznb0gt5600bu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