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椎和 椎,是陆生脊椎动物脊柱的特点,其中前者的出现及分化,使动物的
能转动,后者的出现是后肢支撑身体 的直接结果。 1.结缔组织的典型特征是 和 。 2.血吸虫能感染人体的是生活史中自由生活的 阶段。
3.环境条件好的时候,轮虫多数雌性个体以 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4.蛔虫适应寄生生活,上皮细胞形成 结构。 5.平胸总目鸟类的生态类型均为 禽,适于行走,其特点是 、 。 6.动物个体之间通过信息素建立的联系方式称为 。 7.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 、 、 、 和 等。 8.脊椎动物精子的形成经历了 、 、 、 和精子等五个阶段。 9.扁形动物的原肾管由 和 组成。
1.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有:( )、( )和( ) 。
2.腔肠动物的生活史中,水螅型个体和水母型个体相互交替出现。水螅型个体以出芽或横裂的( )生殖方式产生水母型个体。水母型个体则进行( )生殖。 3.两种动物生活在一起的联合关系称共生。在共生关系中,根据其利害关系,大致分为三类:( )、( )和( )。
4.软体动物左右侧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围成的空腔称为( ),并有入水孔和出水孔与外界相通。
5.动物分类系统,由大到小分为( )、( )、( )、( )、( )、( )、( )等7个等级(阶元)。6.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为具有( )、呼吸器官为( )、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盲管,称为( )。
7.爬行动物除了像两栖动物可借口底运动进行口咽式呼吸外,同时还发展了羊膜动物所特有的( )方式。
8.鸟类皮肤的特点是( )、( )而且缺乏( ),鸟类唯一的皮肤腺是( )。 9.哺乳动物的生殖过程包括( )、( )、( )、( )、( )、( )等阶段。
名词解释
1、脊索与脊柱 2、排泄与排遗 1、侧线 2、羊膜卵 3、嗉囊 4、气囊 5、反射弧 1、脊索 2、洄游 3、候鸟 4、嗉囊 5、气囊 6、排泄 7、排遗
5
8、抗原 9、神经元 10、反射弧 1.假体腔 2.后口动物 3.闭锁式骨盆 4.双重呼吸 5.两辐射对称 6.次生腭
7.不完全双循环 8.膈肌 9.羊膜卵
10.侧线系统 1. 真体腔 2. 原口动物
3.开放式锁式骨盆4.鸟眼三重调节 5.五辐对称 6.初生腭 7.完全双循环 8.咽式呼吸 9.羊膜动物 10.侧线系统 1.真体腔 2.学习行为 3.后口动物 4.细胞免疫
5.同工器官 6.异律分节 7.双重呼吸 8.痕迹器官 9.世代交替 10.物种
1.辐射对称 2.完全卵裂 3.假体腔 4.同律分节 5.同源器官 6.无性生殖 7.定型行为 8.生态演替 9.皮肤肌肉囊 10.种群
6
选择题
1.胚胎发育过程中具胚层逆转现象的动物是( )。 A.多孔动物 B.腔肠动物 C.轮虫动物 D.线虫动物
2.河蚌的个体发育中具有( )幼虫期,此幼虫需要过一段寄生生活。 A.牟勒氏幼虫 B. 帽状幼虫 C. 钩介幼虫 D.浮浪幼虫 3.文昌鱼在分类地位上属于( )。
A.原索动物 B.尾索动物 C.半索动物 D. 头索动物。 4.( )为鱼类和两栖类成体的排泄器官。
A.前肾 B. 中肾 C.后肾 D.原肾 5.脊椎动物的( )。
A. 心脏在消化道腹面,而神经管在消化道背面 B. 心脏在消化道背面,而神经管在消化道腹面 C. 心脏和神经管均在消化道腹面 D. 心脏和神经管均在消化道背面
6.在脊椎动物的演化史中,( )是首次出现于两栖类的特征。 A. 五趾型附肢 B. 羊膜卵 C. 恒温 D. 完全双循环 7.鸟类一般有9个气囊,除单个( )外,均为左右成对。
A. 前胸气囊 B. 后胸气囊 C. 锁间气囊 D.腹气囊 8.血液中红细胞无核的动物是( )。
A.鸟类 B.两栖类 C.哺乳类 D.爬行类 9.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 )
A.血压升高 B.心跳加快 C.面色苍白 D.唾液及胃液分泌增加 10.水管系统为( )特有器官,主要的功能是运动。
A.海绵动物 B. 腔肠动物 C.节肢动物 D.棘皮动物 1. 原肾管起源于( )、后肾管起源于( )。 A. 外胚层; B. 中胚层; C. 中胶层; D. 中胚层
2.蚯蚓类适应于土中穴居生活而( )退化。
A. 刚毛; B. 疣足; C. 口器; D. 排泄系统
3.软体动物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结构分3层,最内为层( )。
A. 角质层; B. 珍珠质层; C. 棱柱层腔; D. 内胚层 4.( )为鱼类和两栖类成体的排泄器官。
7
A.前肾 B. 中肾 C.后肾 D.原肾 5.心脏中只含缺氧血的动物是:( )
A.软骨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鸟类 6.爬行类的血液循环方式为( )。
A. 开管式循环; B.不完全双循环; C. 完全双循环; D. 单循环。
7.脊椎动物从( )类动物开始出现了中耳,外被鼓膜,内有耳柱骨。声波对鼓膜的振动,可经耳柱骨传入内耳。
A.鱼类、B. 两栖类 、C.爬行类、D.鸟类 8.血液中红细胞无核的动物是( )。
A.鸟类 B.两栖类 C.哺乳类 D.爬行类
9.鸭嘴兽为哺乳类( )的代表动物。
A 后兽亚纲; B 真兽亚纲; C 原兽亚纲 10.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 )
A.血压升高 B.心跳加快 C.面色苍白 D.唾液及胃液分泌增加
1.结缔组织来源于( )。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和物质运输等功能。 A. 中胚层 B. 外胚层 C. 内胚层 D. 中胚层。 2.胚胎发育过程中具胚层逆转现象的动物是( )。 A 多孔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轮虫动物 D 线虫动物
3.河蚌的个体发育中具有( )幼虫期,此幼虫需要过一段寄生生活。 A. 牟勒氏幼虫; B. 帽状幼虫; C. 钩介幼虫; D.浮浪幼虫 4.棘皮动物成体身体为( )对称,幼体为( )对称。 A.两侧对称 B. 无对称 C. 辐射对称 D.球形对称 5.文昌鱼在分类地位上属于( )。
A. 原索动物;B. 尾索动物; C. 半索动物;D. 头索动物。 6.( )为鱼类和两栖类成体的排泄器官。 A.前肾、B. 中肾、C.后肾、D.原肾
7.脊椎动物从( )类动物开始出现了中耳,外被鼓膜,内有耳柱骨。声波对鼓膜的振动,可经耳柱骨传入内耳。
A.鱼类、B. 两栖类 、C.爬行类、D.鸟类
8.鸟类一般有9个气囊,除单个( )外,均为左右成对。 A. 前胸气囊、 B. 后胸气囊 、 C. 锁间气囊、 D.腹气囊 9.血液中红细胞无核的动物是( )。 A 鸟类; B 两栖类; C 哺乳类; D 爬行类 10.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 )
A.血压升高 B.心跳加快 C.面色苍白 D.唾液及胃液分泌增加 1. 脊索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是( )。 A. 头索动物 B. 尾索动物 C. 圆口动物 D. 鱼类 2. 原肾管起源于( )。 A. 外胚层 B. 内胚层 C. 中胶层 D. 中胚层
3. ( )的保温功能最好。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