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19:41: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4. 造血诱导微环境:是造血细胞赖以生存、增殖与分化的场所。 二、 问答题

1. 血浆和血清有哪些不同?

取一定量的血液与抗凝剂混匀后静置或离心后,上层淡黄色的液体为血浆。血清不同于血浆,它是血液凝固后产生的液体,其中缺乏参与血液凝固的一些凝血因子,但又增添了少量在血液凝固时由血管皮细胞和血小板所释放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

2. 何谓血液凝固?它包括哪些主要步骤?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或血凝。它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即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生成和纤维蛋白的形成。

3. 何谓造血干细胞?它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特征?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始祖细胞,它起源于人胚卵黄囊、血岛。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红骨髓中,约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5%,其次在脾、肝、淋巴结和外周血也有分布。至今仍不能用单纯形态学来识别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具有以下重要的生物学特性:

(1)自我更新,自我复制,保持数量上的相对恒定:造血干细胞在不断产生造血祖细胞的同时又能进行自我复制,并保持自身生物学特征和数量上的恒定。

(2)高度的增殖能力:在正常情况下,仅有不足5%的造血干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S/G2/M期,就可以维持外周血细胞数量上的相对稳定。

.

.

(3)多向分化能力: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系造血细胞,并由此分化为各系血细胞。此外,造血干细胞还可分化成某些非造血细胞,如树突状细胞、破骨细胞、郎汉氏细胞和皮细胞等。

(4)细胞表型:造血干细胞高度表达CD34和CDW90抗原;缺乏CD33、CD77等相关抗原。 一、 名词解释

1. 最大复极电位:3期复极结束时膜电位所达到的最低值称为最大复极电位 2. 期前收缩:有效不应期之后,于下一次窦房结产生的兴奋到达之前,心房或心室肌细胞可接受阈强度的人工刺激或来自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发出的兴奋,而产生一次提前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3. 代偿间歇:期前收缩也有其有效不应期,如果窦房结发出的兴奋紧接在期前收缩之后到达,恰好落在心房或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就不能引起心房或心室产生收缩,而出现一次窦房结兴奋的“脱失”,因此,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常伴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心房或心室的舒期,称之为代偿间歇。 4. 自动节律性:心脏在脱离神经和体液因素以及其他外来刺激的条件下,具有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的能力或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

5. 正常起搏点: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对全心活动的节侓和频率起控制作用,称为正常起搏点。

6.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7. 心音: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肌收缩、瓣膜开闭、血液流速改变和血流撞击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通过心脏周围组织的传导。用听诊器在胸壁上听到的声音称为心音。

.

.

9.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11.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12. 中心静脉压:存在于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二、 问答题

1. 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2期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功能意义。

特征:膜电位稳定于0mV左右,电位变化仅为20mV左右,持续时间长达100-150ms。

形成机制:在2期开始时,由于膜上Ca2+通道处于全面激活状态,Ca2+流;膜上Ik再次激活,K+外流。开始时Ca2+流和等电荷的K+外流,使膜电位停滞在0mV左右;随后Ca2+通道逐渐失活至流停止,K+外流使膜电位下降达-20mV左右,进人复极3期。

功能意义: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缓慢复极的2期,是其一次兴奋后有效不应期长的主要原因。另外2期流的Ca2+,具有触发肌质网释放Ca2+和参与心室肌细胞收缩的作用。

2. 试述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长的生理意义。

同骨骼肌细胞比较,心肌细胞一次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长,从心脏收缩期开始持续至舒的早期。因此,必须待舒开始后才可能再接受刺激而产生新的收缩,故不会发生强直性收缩,而是收缩和舒交替地进行,保证了心脏射血功能的实现。

3. 试述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的产生机制。

现认为,有三个因素参与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的过程:① Ik通道逐渐失活致K+外流的进行性衰减;② If电流的进行性增强;③ 窦房结细胞除

.

.

存在L型Ca2+通道外,还存在T型Ca2+通道,T型通道在膜去极化到-50mV时激活,Ca2+流参与4期自动去极化后期电位的形成。三种因素共同作用,使膜自动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膜上L型Ca2+通道被激活,引起下一次动作电位。

4. 试述窦性心律的产生机制。

由窦房结发出一定频率的冲动控制全心所表现出的节律性活动,称为窦性心律。窦房结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速驱动抑制两种方式,实现对全心活动的控制。 (1)抢先占领:由于潜在起搏点的4期自动去极化速率较窦房结慢,当潜在起搏点尚未去极化达阈电位时,已被由窦房结下传的节律性冲动所兴奋,使之产生动作电位。

(2)超速驱动抑制:潜在起搏点被迫随窦房结的冲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窦房结超速兴奋对潜在起博点造成的抑制称为超速抑制。这种抑制作用在二者间的频率差别愈大时,表现得愈明显。 5. 试述房-室延搁的意义。

房室连接处兴奋传导的速度缓慢,其中结区的传导速度最慢。导致兴奋在房室连接处延搁一段时间的现象称为房室延搁。房室延搁使心室兴奋落后于心房,使心室收缩发生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7. 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输出量等于搏出量和心率的乘积,凡能影响搏出量和心率的因素都将影响心输出量。

(1) 搏出量 搏出量取决于心室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心肌和骨骼肌一样,其收缩强度与速度也受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的影响。

.

搜索更多关于: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的文档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kg1f7swra0zn011oo6h6et871df1c0193n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