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思想与小学德育
摘要:诸子百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它以人为核心,以社会伦理和道德修养为主要内容。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对当前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对诸子百家思想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儒家德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及怎样继承发展百家思想服务于小学生教育。
关键词:诸子百家思想 高校德育 批判继承
一. 诸子百家思想是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资源
在春秋战国那个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思想家们以天下为己任,积极寻找救世良方。儒家找到的是仁和礼,道家找到的是无为,墨家找到的是兼爱,法家找到的是法治。
儒家提倡仁, 认为人人都有爱父母、子女的天性,把这种天性推及家、国乃至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所谓的仁;但是这种爱是有差别的,人最爱自己的父母、子女,对其他人的爱是随血缘关系远近和尊卑贵贱而逐渐递减的。儒家还主张推行礼 来恢复社会的秩序,把人分为不同的等级,并规定不同的行为规范,使人人各安其位,各守本分,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儒家要求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正是在这种注重整体利益的思想影响下,形成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成为中华民族所尊奉的道德传统,是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的精神源泉。引导小学生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 必将有利于塑造小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老子主张的无为,并不是真正的无所作为,而是不刻意作为,更反对盲目作为和胡作非为,实际上是要求统治者顺应道的要求,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谨慎而为,虽然字面上讲无为,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是有为, 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墨家所谓的兼爱,就是无差别的爱,要求人们平等地爱一切人,爱天下人与爱自己的亲人没有任何差别。墨家还身体力行,实行他们的主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社会的公正。为此,墨子一生凄凄惶惶, 奔走救世。
法家认为要解决当时社会面临的问题,就必须实行法治,制定严格的法律,用法律来管理社会,统治人民。这与人治相比,具有进步意义。但是,法家所谓的法治绝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由于当时没有民主观念,统治者为了自身利益走上了严
刑峻法的道路,这是必然的。
先秦思想家们给出的救世药方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关心社会。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对激发小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作用。
二.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先秦儒家的德育思想以 仁、义、礼,为核心,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 (一) 国家意识。先秦儒家历来以治国、平天下为个人修身最高目的。按论语的记载,孔子把战事、祭祀和疾病三者并列在一起, 认为它关系邦、国、家、身的生死存亡, 从而战战兢兢、谨慎之至地把它作为大事来看待。先秦儒家德育思想中所倡导的家国观念与我们在青年学生中努力弘扬的国家观念、民族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二) 和谐观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要求:“礼之用,和为贵;以德服人、兼容并包 、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 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不欲人加诸我也,吾亦欲勿加诸人”宽容、开放、同情的情怀对待他人。在作为个体的人的问题上, 孔子说:“不怨天, 不尤人, 下学而上达。”充分吸纳这种和谐思想,是满足我们发展和谐社会的需要, 也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个人品格修养。在当代小学生普遍关注的诚信问题上, 孔子早在两千年之前就提出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论断, 提倡:“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主忠信”。孟子在这一问题上也有论述:“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 未之有也; 不诚, 未有能动者”。在多种思潮涌入校园, 学生的价值取向无所适从时, 先秦儒家强调的高尚道德境界、追求的道德完善和心灵的净化无疑给了我们正确的利义观“: 君子义为上 ;君子固穷, 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
(四) 荣辱观。孔子提出: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要“ 义以为上”。孟子明确提出“ 仁则荣, 不仁则辱” 。荀子突出强调了“ 义” 的标准:“先义而后利者荣, 先利而后义者辱”。在荀子看来, 有势辱无害为尧, 有势荣我害为桀。先秦儒家以仁、义为标准的荣辱观, 是社会主义“八荣八耻”的历史基础, 深刻
理会其中的涵义, 有利于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要实现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在当代的转化和升华,使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能起到借鉴作用, 必须用时代的发展要求来重新审视先秦儒家的德育思想。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探讨研究先秦儒家德育思想时, 要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批判继承, 从而使之转化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手段和方法。除此之外, 还应该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 把先秦儒家德育思想里的积极部分转化为青年学生的精神动力。因此,做好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在当代的批判继承工作, 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新的重要任务。
三.批判地继承诸子百家思想, 服务于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先秦诸子的思想既博大精深又内涵丰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能够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思想营养, 同时也有包含着不少封建糟粕,禁锢人民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产生阻碍作用。我们要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目的对其进行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想、文化营养。
(一)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批判地继承诸子百家思想
诸子百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代形成的,必然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从今天科学的眼光来看, 虽然富含科学合理的成分, 但也有不少落后于时代的成分, 我们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其进行批判地继承, 吸收其适合时代要求的东西, 抛弃其封建、落后的东西。如要继承儒家仁的思想中,仁者爱人的方面, 抛弃其礼的思想中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方面。我们还可以对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智、信 赋予新的内涵:仁,即团结友善, 助人为乐。义,即见利思义, 见义勇为。礼,即知耻礼让, 谦虚和善。智,即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信,则遵纪守法, 崇尚诚信。对于道家思想中重视辩证、尊重客观规律方面加以继承,但要抛弃其消极无为的方面。对于墨家要学习其兼爱理想和身体力行的精神。
(二)在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重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1、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重视教育和强调人格塑造的优良传统, 重视道德教育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从一定程度上
来说,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既能影响人的价值观念, 也能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 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潜能。我们要切实尊重教育规律, 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 把青年学生的人格塑造放在教育的核心地位,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的, 培养一代又一代人格健全、务实求真, 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 继承儒家伦理思想,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强调忠和孝,要求人们对长辈要孝,对皇帝要忠。在孝的方面,我们要继承其孝敬长辈的内涵,摒弃其愚孝的内涵,一方面要提倡晚辈对长辈的孝,另一方面也要提倡建立长辈和晚辈之间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要转变忠的内涵, 把对皇帝的忠彻底转变为对祖国的忠, 转变为对祖国的爱。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要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把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高校德育的重点内容, 切实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3、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为中华文化的现代化作贡献高校既是人才的摇篮,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历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我国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念,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在多样化的世界文化面前,我们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自我超越, 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在西方文化正日益渗透到我们的意识形态之中的今天,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决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袭,在吸收西方文化精华的同时去除西方文化的糟粕,将西方文化的优良因子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
四.结语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其内容及方式很多,但都离不开我国的优良道德传统,我们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此为平台大力加强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使他们与时俱进,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晖, 李四光. 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家思想教育[ J] .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 2): 123- 125.
[2]党刘栓, 张云云 。诸子百家思想在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J].西南石油小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1月
[3]张宇,刘会杰。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的融合山西大同小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2009 年12 月
[4]薛继红.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