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云南事业单位考试言语理解:片段阅读的解题小妙招
为什么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解题小妙招呢?因为咱们在做片段阅读的时候,分析或者侧重的句式可能与作者及出题人不一致。即如果文段本身并没有直接把作者的意图表现出来,需要考生去揣摩的话。那这个时候单纯靠语感就不能帮助我们解题了。所以如果单纯靠语感这样的做法就太过于草率了。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下材料分析的魅力,材料分析是通过对片段的分析判断出关键句的过程,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解下片段阅读中的细节判断题和主旨观点题。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文段:
1.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的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于是,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绿色,可以给生命带来希望 B.艺术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C.有了希望,就有了创造奇迹的可能
D.希望,一定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
【答案】C。解析:文段首先交代了一个背景“生命垂危的病人”因为在意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情况也一天天变差。得知这个后的一位老画家知道病人在意的树叶的情况,然后用自己的画笔给病人画了一片树叶。于是,病人从生病垂危的状态竟奇迹般地活下来。而这一切都来自于病人在意的树叶的情况:萧萧落叶---叶脉清脆的树叶。所以咱们可以知道,病人能痊愈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她自己的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情况联系自身,当作是自己的信念。由此,文段其实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奇迹要发生和人的信念或希望间的关系,故符合文段主要内容的只有C、D两项,而D表述的太过于绝对。题干仅仅只提供了一个例子。故C的表述比D更符合题干要求。
2.有学者曾经把思维定势比作一份“地图”。我们都知道,地图不代表地域,只是对地域的某些方面进行说明。思维定势就是这样,它是关于某种事物的理论、诠释或模型,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影响到我们的态度和行为。符合世界本来面目的“地图”,有利于我们迅速地处理日常事务,解决一般性问题。但是,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或需要开拓创新时,思维定势绘制的“地图”不仅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会变成“思维的枷锁”,阻碍我们拓展新思路。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说的是: A.思维定势消极影响的具体表现
B.个人经验的积累有助于打破思维定势 C.人在思考过程中是如何形成思维定势的 D.面对新情况时如何突破思维定势
【答案】A。解析:整个文段都在围绕着“思维定势”展开讨论,以学者对于思维定势的比喻来引出此话题。接下来,文段着重分析了思维定势的含义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在文段的倒数第三行出现了转折词“但是”。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后文是要围绕着与前文相反
的内容进行具体阐述。根据文中“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或需要开拓创新时,思维定势绘制的“地图”不仅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会变成“思维的枷锁”,阻碍我们拓展新思路。”可以得知,接下来分析的重点的确在于分析思维定势在我们面临新情况时带来的困扰。故,根据话题一致、思路一致原则,可知,文段接下来最可能说的就是有关于“思维定势”带来的负作用的具体内容。A项符合要求;B说的是通过个人经验如何去解决思维定势;C项主要论述的是如何形成思维定势,与尾句话题不一致,D项也是侧重于“如何突破”,与尾句话题不一致,排除B、C、D。故本题选择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