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的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讲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2:43: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升余弦滚降系统的频谱1α=0α=0.7α=10.50-1-0.8-0.6-0.4-0.20f/Ts0.20.40.60.81升余弦滚降系统的时域波形10.50-0.5-10α=0α=0.7α=1-8-6-4-20t246810

图2-7 程序运行图

4.2.1 结论

在上述运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频域波形在滚降段中心频率处呈奇对称特性,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图可证明,滚降系数越大,超出奈奎斯特带宽的扩展量越大,要求带宽增大。

时域波形中,滚降系数越大,波形的拖尾衰减越快,对位定时精度要求越低。

数学分析证明,升余弦滚降系统的h?t?不但满足抽样值上无码间串扰的传输条件,且各抽样值之间又增加了一个零点,其尾部衰减较快,这样有利于减小码间串扰和位定时误差的影响。但是这种系统所占频带带宽是理想低通系统的2倍,频带利用率为1BHz,是基带系统最高利用率的一半。

本次实验主要是利用MATLAB软件来进行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的仿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刚开始对系统的整体构成不是很熟悉,思维比较模糊,后来和其他同学进行了交流,明白了整个系统的构成。知道了程序设计的步骤和流程。

2、由于是对于Matlab软件使用不熟练,所以没有采用simulink仿真,这个在下次实验中我们会继续研究和努力。

3、鉴于是一个大程序的书写,在运行中总会存在问题,是结果运行不出来。我刚开始是采用分部运行,逐次更改错误,后来经过同学们共同的努力,我学会了使用断点来查找错误和单步运行程序,这对我以后的实验有很大的帮助。

4、我对整个实验的结果在仿真前没有大体的概念,导致我面对仿真结果也难以判断正误。由于知识掌握的不牢固,使我在编程过程中存在了理解的偏差。今后我们要扎实基础,对于系统的过

第 11 页 共 20 页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程了如指掌。遇到不会的,先查书自己解决,实在不行,再互相讨论。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学到了很多理论以及实践的知识,总结如下:

1、未经调制的数字信号所占据的频谱是从零频或很低频率开始,称为数字基带信号。 2、不经载波调制而直接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的系统,称为数字基带传输系统。而把包括调制和调解过程的传输系统称为数字带通(或频带)传输系统。

3、余弦滚降系统频域波形在滚降段中心频率处呈奇对称特性,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滚降系数越大,超出奈奎斯特带宽的扩展量越大,要求带宽增大。

4、升余弦滚降系统的h?t?不但满足抽样值上无码间串扰的传输条件,且各抽样值之间又增加了一个零点,其尾部衰减较快,这样有利于减小码间串扰和位定时误差的影响。

致谢

在这次课设中,首先要感谢蒋霎老师的悉心指导,她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实验仿真过程中我对编码不太理解,但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学会了。在此,谨向蒋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此外感谢学校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让我们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只有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要感谢同学们无私的帮助,正是他们我才能在大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轻松,让我觉得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在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中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被同学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深深感染。他们乐于助人,耐心的解答我提出的问题,对我的论文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并对一些技术上的细节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此致予我深深的感谢!

最后,感谢蒋霞老师对我的指导,也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使我本次的课程设计圆满结束。

第 12 页 共 20 页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樊昌信,通信原理(第3版),电子工程出版社. [2]刘树棠,现代通信系统(第1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Lucky R W.Automatic Equalization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Bell Syst.Tech.J.,1965,(44)4:547-588.

[4]John G.Proakis.Digital Communications.Third Edition 1995. [5]马宏杰. 数据通信.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5. 37~40.

[6]丁玉美, 高西全, 彭学愚. 数字信号处理.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4. 265~268. [7]郭梯云, 刘增基, 王新海, 詹道庸, 杨洽. 数据传输.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8. 123~164.

[8]施阳, 严卫生, 李俊, 郑会永. MATLAB 语言精要及动态仿真工具SIM ULINK. 西安: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67~81.

第 13 页 共 20 页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附录

CMI编码程序

clear;

x=[1 0 1 0 0 0 1 1 1 1]; %原始码元绘图 subplot(211);

stairs(x,'-k.','linewidth',2); axis([1 11 -0.5 1.1]); title('NRZ序列'); grid on; m=1; n=1; q=[0,;]; h=[0,;]; for k=1:10 m=mod(n,2); if (x(k)==0) q(k)=0; h(k)=1; end

if (x(k)==1 & m==1) q(k)=1; h(k)=1; n=n+1; end

if (x(k)==1 & m==0) q(k)=0; h(k)=0; n=n+1; end end

fprintf('Display encode result:\\n'); for k=1:10

if (q(k)==1 &h(k)==1) fprintf(' 11 ')

else if (q(k)==0 &h(k)==0) fprintf(' 00 ') else

fprintf(' 01 ') end end end

subplot(212); %得出CMI码后再编程绘出图像 y=[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1 0 0 1 1 0 0]; stairs(y,'-k.','linewidth',2); axis([1 21 -0.5 1.1]); title('CMI序列'); grid on;

第 14 页 共 20 页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结果图

NRZ序列10.50-0.5123456CMI序列789101110.50-0.52468101214161820

第 15 页 共 20 页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的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讲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km3w6bthu4bptb11x4w7g2499iozz00mjr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