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文综历史
24.在甲骨文中,“德”字左边是表示路口或行动的符号,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上有条垂直线,意为行
动要正,目不斜视。下图西周铭文的“德”字多了一个心字底,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易经》中“君子进德修业”的“德”指道德、品行。德字的嬗变可用于研究
A.绘画艺术的起源 B.官府垄断教育的状况 C.儒家思想的渊源 D.秦朝统一文字的原因
25.古代文件传输主要依靠驿站。《唐律》规定:驿丁抵驿,须换马更行,不然杖八十。又规定:凡误期,
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邮驿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 B.唐法律遵行轻罪重罚原则 C.邮驿制度有利于政令畅通 D.唐政府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26. 唐朝开辟了丝绸之路中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到欧洲的西段后,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不再仅
仅是商人和士兵,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人们也逐渐出现在这一时期。由此可知 A.唐朝的繁荣强盛吸引了大量外国人来华 B.丝绸之路西段开通推动了中外交流发展 C.开明兼容的政策外国人来华的主要原因 D.唐代对外交流为世界文明做了重要贡献
27.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中国第一幅依照
西洋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随后,根据这一地图的形制重新刻印的地图不断出现,甚至万历皇帝也令人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这批地图
图4 《坤舆万国全图》(翻刻版)
A.冲击了中国士人的思想世界 B.动摇了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带动了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 D.诱导了对外政策的根本转变 28.1874年,日本以“番地无主”为由侵略台湾。清廷在给闽浙总督的上谕中强调:“番地虽居荒服,究
隶中国版图……遂听其蛮触相争,必为外国所轻视,更生觊觎。该督惟当按约理论,阻令回兵,以敦和好。”这表明清政府
A.高度重视台湾的海防地位 B.防范西方列强干预 C.以近代外交方式维护主权 D.力图维护天朝尊严 29.五四运动以后,学生和思想界领袖们得到了商人、民族资本家和工人的支持,希望通过思想改革、社
会改革来建设一个新中国。中国传统的伦理教条、风俗习惯、文学、历史、哲学、宗教,以及社会和政治制度,都遭受到猛烈批判。这主要是由于五四运动
A.找到了民族救亡正确道路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C.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D.弘扬了爱国进步与民主科学的精神
30.抗战时期,数以千计的学生、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离开城市前往延安,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抗
战等对广大民众显得陌生而遥远的概念,以通俗的形式广泛宣扬。这种宣传动员 A.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B.加快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 D.利于改善中国抗战的国际环境
31.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点建设城市非农业人口的变动情况表,根据表格可知,新中国初期
1949—1957年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年末非农业人口变动情况
(不包括市辖县)单位:万人
年份 1949 1957 增长率成都 66 西安 39.76 兰州 17 70 武汉 103.47 215 洛阳 7 45 包头 太原 大同 9.00 21.46 8.91 39.93 83.13 29.05 111 101.82 68.2 156.1 311.8 107.8 542.9 343.7 287.4 226.0 (%)
A.建立国营经济促进了城市发展 B.合理调整工商业推动人口迁移 C.一五计划有利于平衡工业布局 D.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工业结构 32.罗马法规定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关系人包括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等,在民事诉讼中应承相陈述真实情
况的义务,对故意违背真实义务的人处以“虚言罚”。这表明罗马法
A.遵循私法至上 B.重视诉讼程序 C.注重诉讼诚信 D.崇尚科学理性 33.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1910年,第二国际筹划
设立国际劳动妇女节;1914年3月8日,欧洲多国妇女举行反战示威;1917年3月8日,俄罗斯妇女的罢工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1924年3月,中国国共两党共同庆祝妇女节;1975年,联合国开始庆祝妇女节。可见,这一节日
A.由世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 B.适应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要求 C.植根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D.完成了保障女性权益的使命
34.1929—1941年,苏联共建成大型国营企业9000多个,新增大型国营农场2752个,拖拉机站7064个,
新建铁路13412公里,新增邮电企业3.6万个。苏联成就的取得
A.得益于计划体制的实施 B.深受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C.借助了二战的有利时机 D.受到罗斯福新政的推动
35.2000年10月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指出:“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在平等互利基础
上的集体对话框架,谋求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目标;强调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使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国际决策进程。”该宣言
A.促进了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 B.改变了美苏共同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C.凝聚了中国与非洲共同发展的愿景 D.推进了大国合作共赢新型关系的发展 41.阅读下面两幅图及相应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罗汉图》(宋 刘松年 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又名《猿猴献果图》,为《十
六罗汉图》(现仅存三幅)之一。作品虽取自佛教题材,实际上已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画中的罗汉双手相交,伏在一横斜树枝上作沉思状。此形象已不同于早期怪异的西域特征,更接近现实的世俗生活。罗汉注视着眼前两只温顺的小鹿。树上有两只活泼的猿猴在摘果子,树下一清秀文稚的小和尚正双袖合抱去接其中一只猿猴扔下的果子。这种极富生活情趣的描写,也淡化了作品的宗教气氛。画中罗汉与小和尚的僧袍僧衣的用色在多样变化中求得协调和谐。
材料二 西斯廷《圣母像》。16世纪,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的圣母像则是温柔的,慈爱的,美丽的。在拉斐尔的画中,耶稣在圣母的怀里,圣母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他,无论是孩子还是圣母都洋溢着幸福。年轻的圣母就像带着孩子的民间母亲,充满了母爱。美丽温柔的圣母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因为她怀抱的孩子将拯救世间,同时她的脸上也流露住一种不舍之情,因为她将把心爱的儿子奉献人间,拯救人类。它不仅画出了女性的温柔与秀美,更歌颂了圣母的崇高行动。其对圣母的赞美,在生活美的价值观上战胜了基督教的厌世哲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罗汉图》与西斯廷《圣母像》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产生历史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幅图所刻画神像在内涵上的不同点,分析产生不同的根本因素,与中国比较这种内涵对欧洲历史发展走向的影响?(10分)
42.今年是新中国建国90周年,下列漫画从作者的视角再现了普通百姓消费的变迁,反映了新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
第1组
第2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