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处键入]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与行车组织分析 [在此处键入]
务水平也降低很少。可见,大、小交路嵌套的形式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集聚中心城区的情况具有较好的适应链。 (2) 交叉组合交路适应向心单峰客流
随着城镇体系的发展,郊区客流出行比例增大,仍然是向中心城区集中,里现明显的向心单峰客流特征,即1 (3)衔接组合交路适应分散多中心型客流 随着城镇及副中心的发展,功能的完善,将具备区域内部独立客流的基础,日常的出行具有很强的区域内部化特征。由于沿线客流具有明显的分区段特征,可以开行分段独立运行、相互衔接换乘的衔接组合交路(如图3.6a)。其根据各区域内不同的客流需求来进行运输组织,运输能力利用充分,运营的经济性好,但是对中间折返站设备和基础设搐的能力和换乘条件要求高。从城市发展的趋势看,市区的持续近郊化以及郊区的城市化愈演愈烈。不只是近郊人口的增长,而且在许多郊区,零售、服务、办公以及居住活动也向稠密区域发展,将形成“小的商业区”。这些活动中心不仅造成内部出行交通,而且带来了一个中心向另一个中心转移的跨区域的长距离出行。采用相互衔接换乘的衔接组合交路可以保证各区段内具有较高的服务水平,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长距离跨区域出行的乘客服务水平。可以采用小交路高密度、小编组,大交路低密度、小编组(如图3.6b),避免长距离跨区出行的换乘,提高其服务水平。 [在此处键入] 第13页/共15页 [在此处键入] [在此处键入]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与行车组织分析 [在此处键入] (4)全线单一交路适应均衡型客流 最终发展到区域内部以及区域之间的出行量大致相同,即呈现近似均衡性的客流特征。对于运输组织而言是有利的,采用全线、全日单一交路(如图3-1),统一行车间隔,统一车辆编组,就可以适应客流的需求,实现运能的充分利用,运输组织简单。 4结论 本文从城市客流出行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在不同运营时期列车编组方案的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近期采用最大编组一半的小编组列车、远期采用可解列和连挂的灵活编组方案,以提供满足不同时期以及每日不同时段的运能要求和高水平运营服务。通过对列车不同满载率情况下列车牵引能耗的初步定量分析,以及对其他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后,认为在平峰时段采用小编组运营将有效减少运营支出和显著提高服务水平。在列车开行交路方案的选择中,针对充分条件,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分布与列车开行交路方式的关系,得出了大、小交路嵌套适应集聚中心客流,交叉组合交路适应向心单峰客流,衔接组合交路适应分散多中心。 [在此处键入] 第14页/共15页 [在此处键入] [在此处键入]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与行车组织分析 [在此处键入] 参 考 文 献 [1] 梁广深.地铁设计中几个热点问题的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2009(2):30-40 [2] 崔文.巴黎市郊铁路启示录[J].铁道知识,2009(1):45-54 [3] 何晔.南京地铁2号线列车编组的比较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2010(6):77-89 [4] 瑞华,陈菁菁,杜世敏.城轨交通多种列车交路模式下的通过能力和车底运用研究[J].铁道学报,2009(4):25-33 [5] 孙焰,等.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的确定[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8):88-93 致 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学友情深,情同兄妹。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最后,我要特别感谢###老师、###老师。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与鼓励,使我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 #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谢她耐心的辅导。 [在此处键入] 第15页/共15页 [在此处键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