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线路曲线绳正法拨道方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4:11: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曲线绳正法拨道

一、曲线绳正法概述

曲线圆度通常是用半径来表达,如果一处曲线,其圆曲线部分各点半径完全相等,而缓和曲线部分从起点开始按照同一规律从无限大逐渐减少,到终点时和圆曲线半径相等,那就说明这处曲线是圆顺的。但是铁路曲线半径都是很大的。现场无法用实测半径的方法来检查曲线圆度,通常以曲线半径(R)、弦长(L)、正矢(f)的几何关系来检验,如图1一1。

图1-1

以弦线测量正矢的方法,即用绳正法来检查曲线的圆度,用调整正矢的方法,使曲线达到圆顺。测量现场正矢时,应用20m弦,在钢轨踏面下16mm处测量正矢,其偏差不得超过《修规》规定的限度。

曲线正矢作业验收容许偏差

曲线半径R (m) R≤250 250

圆曲线正矢最大 18 15 12 9 圆曲线正矢 连续差(mm) 12 10 8 6 R>800 υυmax≤120 km/h max >120km/h 3 2 6 4 9 6 注:曲线正矢用20m弦在钢轨踏面下16mm处测量。 《修规》绳正法拨正曲线的基本要求

一、曲线两端直线轨向不良,应事先拨正;两曲线间直线段较短时,可与两曲线同时拨正。

二、在外股钢轨上用钢尺丈量,每10m设置1个测点(曲线头尾是否在测点上不限)。

三、在风力较小条件下,拉绳测量每个测点的正矢,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四、按绳正法计算拨道量,计算时不宜为减少拨道量而大量调整计划正矢。

五、设置拨道桩,按桩拨道。 二、曲线整正的基本原理 (一)两条假定

1、假定曲线两端切线方向不变,即曲线始终点拨量为零。 切线方向不变,也就是曲线的转角不变。即∑f现=∑f计 式中:∑f现——现场正矢总和 ∑f计——计划正矢总和

同时还要保证曲线两端直线不发生平行移动,即始终点拨量为零,即

e始=e终=2??df00n?1n?1?0

式中:e始——曲线始点处拨量 e终——曲线终点处拨量

df——正矢差,等于现场正矢减计划正矢

n?1n?12?0?df—-全拨量。即为二倍的正矢差累计的合计。

0 2、曲线上某一点拨道时,其相邻测点在长度上并不随之移动,拨动后钢轨总长不变。

(二)四条基本原理

1、等长弦分圆曲线为若干弧段,则每弧段正矢相等。 即等圆等弧的弦心距相等(平面几何定理)。

2、曲线上任一点拨动,对相邻点均有影响,对相邻点正矢的影响量为拨点处拨动量的二分之一,其方向相反。

这是由于线路上钢轨是连续的,拨动曲线时,某一点正矢增加,前后两点正矢则各减少拨动量的二分之一值;反之,某一点正矢拨动量减少,前后两点正矢则随之增加拨量的二分之一值。如图1—2所示。i点处由fi拨至i'点,此时,f?i=fi?ei (此时仅限于

i—l及

i+l点保证不动)。i点的拨动对i一1点和i+1点正矢产生影响均为

?ei2。同理,若i一1点和i+1点分别拨动ei一1和ei+1,则对i点影

ei?12响各为?和?ei?12。

∴fi'?fi?ei?ei?1?ei?12

图1-2

式中:f——i点处拨后正矢

'i fi——i点处现场正矢 ei——i点处拨动量 ei一1——i点前点拨动量 ei+1——i点后点拨动量

3、由以上推论可知,拨道前与拨道后整个曲线正矢总和不变。 4、由第二条推论,在拨道时整个曲线各测点正矢发生的增减量总和必等于零。

三、曲线整正的外业测量

测量现场正矢是曲线整正计算前的准备工作,这项工作的质量好环.直接关系到计算工作,并影响到拨后曲线的圆顺。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l、测量现场正矢前,先用钢尺在曲线外股按计划的桩距(10m)丈量.并划好标记和编出测点号。测点应尽量与直缓、缓圆等点重合。 2、测量现场正矢时.应避免在大风或雨天进行,弦线必须抽紧,

搜索更多关于: 线路曲线绳正法拨道方法 的文档
线路曲线绳正法拨道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krb506nyt797950l82a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