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上海市静安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0:12: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静安区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三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1.按要求填空。

(1)子曰:“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2)“天朗气清,_______________。”既是景语又是情语。( )《兰亭集序》)

(3)《石钟山记》中,李渤根据敲石头的声音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断石钟山命名的原因。

【答案】 (1). 于我如浮云 (2). 惠风和畅 (3). 王羲之 (4). 南声函胡 (5). 北音清越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言以及文学常识能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本题中要注意如下词语:“惠”“畅”“羲”“函胡”“清越”。

2.小李准备在祝贺母亲生日的贺卡上题写古诗表达心意,适用的诗句是( )。 A.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D.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小李准备在祝贺母亲生日的

贺卡上题写古诗表达心意,适用的诗句”,然后理解名句的意思,再看是否与“祝贺

母亲生日”这一情境相合。B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这是形容友情;C项,“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意思是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像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这是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也是表达友情;D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是说人事更迭,古今变异,这三个选项与题干设置的情境不合。A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里是说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对比和比喻之中寄托着赤子对慈母的爱和感恩。与情境相合。故选A。

3.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前后照应并连贯的一项是( )。

总之,在人们的语言活动中出现的意义是很 的。有语言本身的意义,有环境给予语言的意义;在语言本身的意义之中,有字句显示的意义,有字句暗示的意义;在字句显示的意义之中,有单字、单词的意义,有语法结构的意义。这种种情况从前人也都知道,所以才有“ ”、

“ ”、“ ”这些个话。 A. 多变\\意在言外\\言不尽意\\求之于字里行间 B. 灵动\\求之于字里行间\\意在言外\\言不尽意 C. 特殊\\意在言外\\求之于字里行间\\言不尽意 D. 复杂\\言不尽意\\意在言外\\求之于字里行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结合词语的适用对象以及具体的语境进行排除。“多变”指易变和多样性;“灵动”,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特殊”,不同于一般的,与别的事物不相同;“复杂”,指的是(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第一处,从语句与下文的关系来看,第一句“总之,在人们的语言活动中出现的意义是很……”是这段文字的总领句,所以应该根据后面对语言意义的分析来选择,后文说“有语言本身的意义,有环境给予语言的意义;在语言本身的意义之中,有字句显示的意义,有字句暗示的意义;在字句显示的意义之中,有单字、单词的意义,有语法结构的意义”,可见“人们语言活动中出现的意义”应该是很“复杂”的。“意在言外”,言辞的真正用意是暗含着的,没有明白说出;“求之于字里行间”,从字里行间品味寻

求意思;“言不尽意”,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后面三处是连在一起的,前面说“这种种情况从前人也都知道”,即语言活动中出现的意义很复杂这一情况,“所以”说明后面是前面的结果,从语言表达的逻辑顺序来看,应先是“没有把意思全都表达出来”,然后是真正的意思是暗含的,所以需要到字里行间去分析寻找,这就确定这三者的顺序,应为“言不尽意”“意在言外”“求之于字里行间”。故选D。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

熊月之

①近代上海跟江南有什么样的关系?从地域来讲,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从空间性质来说,是城市与乡村、大城市与一般城镇的关系;从相互关系上说,是中心与腹地的关系。从上述三个维度来考察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关联,我认为有五个方面。

②近代以前的上海地区文化,统属于江南文化。在文化地位上,苏州、杭州、南京等地高于上海。以上海与苏州而言,近代以前苏州为江南中心城市。苏州物产丰盈,多富商大户,多合商儒为一体的上流阶层,多文化名人。

③近代以前的上海县,扩大而至松江府,一直笼罩在苏州文化里,仰视苏州,苏州书画岀名,上海人便模仿苏州书画。苏州戏剧出色,上海人便争赏苏州戏。苏州的家具、服饰、饮食,以及各类行为方式,都是上海人歆羡的对象。明清人形容上海城市发展不错,最好的表彰语便是“小苏州”。民国时期学者硏究上海话语素,发现苏州...语系占了7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派文化对江南文化的继承关系。

④1860年代以后,上海经济、文化地位已超过苏州、南京、杭州。1900年,上海人口超过100万,已是中国最大城市。1947年,上海人口430万,南京103万,杭州61万,苏州39万,上海以外江南城市人口总和仅为309万。集聚到上海的人口绝大多数是江南人。1930年,江苏、浙江两省籍人占公共租界人口的88.4%,占华界人口的85.5%。1950年1月,江苏、浙江与上海本地籍人,占上海总人口的88.9%。近代上海人口中,江南人占了80%以上。

⑤近代外资企业,几乎全部集中在上海。华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上海。到1923年累计,上海有华资企业312家,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共106家。近代中国外资银行总部全部集中在上海,华资银行总部也大部分设在上海。太平天国战事以后,江南富户相当部分移居到上海,相应地也将财富带到了上海。

⑥密布的水网,黄浦江、苏州河两条重要的水路,沪宁、沪杭两条铁路,众多的公

路,将上海与江南各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上海的人才、技术、资金,以及文化、风习,都与江南各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典型就是有很多企业家,同时在上海和其他城市,一起创办企业。荣氏兄弟既在上海设厂,也在无锡设厂,两地技术相通,人才互动。刘国钧在常州办的大纶机器织布厂,技术人员都从上海来的。

⑦文化与社会风气方面的辐射,几如浓雾罩地,无处不在。从照相机、留声机、自行车、电灯、电话,到西装、西餐、电影、跳舞,几乎都是先从西洋传入上海,再由上海传到江南各地。时论认为,苏州、杭州、南京、无锡等地都是“上海化”严重的地方。无锡被人们干脆称为“小上海”。

⑧上海仿佛是一只镕化人的洪炉,一切风俗习惯,便是这洪炉中的木材煤炭,最会镕化人的。但瞧无论那一省那一府那一县的人,到了上海不需一年,就会被上海的风俗习惯所镕化,化成了一个上海式的人,言与行两大方面,都会变成了上海式。至于一衣一履之微,那更不用说了。说也奇怪,不但是本国人容易上海化,连碧眼虬髯的外囯人,也容易上海化,他们路远迢迢地到了上海,不多时自会变成一个上海式的外囯人。(沧海客:《上海观察谈》,《新上海》,1925年第1期)

⑨1934年,有很多知识界名人讨论“上海明天”。曾觉之预言,异质文化经过会面、交流、交融,将会产生新的文化。上海就具有这种异质文化会面、交流、交融、化合的容受力与消化力,成为催生新文明的“洪炉”

⑩人口规模越大,人们互动、交流机会便越多,创造与创新也越多。产业、人口、资金高度集聚,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必然刺激分工细密、技术创新与产品卓越。创造与创新的增长速率,通常远高于人口增长速率。

?城市人口异质程度越高,不同文化相互之间差异越大,相互取长补短的概率越高,创新速率越大。

?近代上海不光是中国特大城市,还是人口异质程度特别高的城市,在全中国所有城市当中,外国人、居住外侨比例最高的。这两个特点,导致了近代上海城市创新能力特强。

?值得注意的是,集聚、创新的最突出之点,就是将爱乡观念升华为爱国主义。 ?各地来沪移民大多与移出地保持着广泛、持久而密切的联系。这使得上海的市场,犹如全国各地人共同开办的大超市,使得全国各地发生的事情都与上海有关,使得上海人对全国各地发生的事情特别关心,极易将爱乡情怀升华为爱国主义。

?近代上海“一市三治”,日常生活中,租界市政建设先进,整洁卫生;华界落后肮脏,这极易刺激中国人的耻感文化。租界众多场所禁止华人入内。租界华人长时期

上海市静安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kuq570e1r9uewu2s0h44x67j2pwjr01ea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