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众人在公共交往中所达到的最基本的共识;而个人道德追求乃因人而异,一般不能强迫他人遵守。 3.广泛性
公共领域道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无论具有何种社会身份、职业和地位都必须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这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最根本的发展基础。只有一个具有优秀社会道德感的人会促成一个基本拥有良好修养的国民素质。 4.简明性
公共领域道德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做更多的说明能被人们理解,社会公德的内容和要求通俗易懂,易于实行,只要具有起码的道德观念,就可以做到。
二、公共领域各方面道德缺失的表现
(一)社会公共生活方面
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中,存在很多的道德缺失现象。比如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说脏话现象,不顾他人当众抽烟现象,不注重保护环境乱扔杂物现象,破坏公共秩序插队现象,就餐时大肆铺张浪费现象等等。而如今,这种缺失已经扩散到整个社会群体,成为群体道德缺失。例如,在今年8月新闻报道:一名白发老人站在海滨浴场出口,专撞女子胸部。这种道德败坏的现象不禁令人发指,这个恶劣的环境怎么让孩子能在健康的社会环境中正常的成长。怎么可以给下一代做一个好的榜样。道德的缺失,我们不得不警醒,不得不重视。 (二)虚拟网络方面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公共交流平台。但是,网络的发展在带给社会巨大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的诸多问题。
- 5 -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获得与传递高速化、灵活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全的网络游戏、虚假信息、网络诈骗等问题。例如网络上比较流行的诈骗,通过病毒盗取老板QQ号,然后冒充公司老板,向出纳发出转账指令,两小时内将骗的145万元快速提走。由于网络诈骗事件越来越多,打击网络诈骗的力度也开始加大,网络诈骗慢慢变得收敛,但还是屡禁不止。
相对于传统诈骗,抓捕这类“非接触式”诈骗者的难度要高很多,办案成本也高很多。而且,QQ诈骗已经升级,他们已经在找专业取款公司负责转款,不仅在银行,还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进行。在追踪资金古城中,警方发现,一家取款公司是在菲律宾的IP登录,这意味着,新的QQ诈骗案中,洗钱取款有向海外转移的可能。这类案件侦破更加麻烦。 (三)经济交往方面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人们在市场中之所以需要诚信,是因为人们在市场经济中要与他人发生各种合作和交易关系,诚信能降低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能给交易双方带来更大的利益。但是,由于市场中信息的不确定性、不对称性,市场上的个人存在着社会主义行为。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是人在经济行为中自动保持诚信,社会的诚信机制需要制度的维持与保证。制度的设置,大体上可以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正式制度,一类是非正式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就是典型的非正式制度。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立身之道”和“立政之本”,是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但中国传统的道德诚信是自然经济和宗族社会的产物,主要适用于相对封闭的朋友和熟人之间的社会伦理关系,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中人们广泛的交易关系和合作关系,有很大的局限性。
今年媒体曝光的虚假广告、伪劣产品案件数不胜数;地沟油、抹了羊油的羊肉串等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在食品安全方面,社会上还存在着其他的虚假产品,假文凭、考试作弊、还有多年来让人深恶痛绝的盗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日益膨胀的物欲引发了道德流失。
传统的道德诚信,是人们在长期经济活动中的经验总结,是与封闭的、稳定的自然经济向适应。虽然它对于提高个人的自身修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一定的
- 6 -
意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我们不仅需要提倡道德诚信,让人们出于道义自觉遵守诚信准则,还必须加强诚信的法制建设,从正式制度着手来约束人们的经济行为。
三、公共领域道德缺失的事例
当今道德缺失的现象;“封口费”成为行业的潜规则,老人摔倒不敢扶,黑心产品,毒奶粉事件,好心扶老人起来反被告。
山西繁峙金矿爆炸事件中11名记者拿到7万多元的现金后,对矿难视而不见了;沈阳的“慕马案”报道中,有记者拿到钞票和礼品后,用“内参”这种特殊新闻形式为贪官评功摆好,开脱罪责。今天的媒体从业人员仅仅从自身作为“自然人”的角度出发,忘记了作为“社会人”的社会责任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片面追求具有轰动性。爆炸性的新闻,制造,捏造和炒作的例子层出不穷。经济利益驱动下,传媒严重违背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也与社会功德相背离,缺失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反映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公德是一面文明镜还是已经成为了变色镜?上公交车拥挤不排队、不让座,乱扔果皮纸屑,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上完厕所不冲水,这些事情每个人天天都能遇到;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泛滥;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层出不穷;犯罪猖獗,大案要案急剧上升;吸毒贩毒,卖淫嫖娼见惯不怪;见死不救,见利忘义,个体的孤独焦虑、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不再是个别现象……凡此种种,说明今天的社会公德,已经不是一面凸显人类精神和时代进步的文明镜,而是一面反映社会问题和人的异化的变色镜!所以,我们不能再陶醉在道德大国的虚幻美梦中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道德在滑坡,社会公德已经变色,社会公德建设刻不容缓。要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就必须先找出当今我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以期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注重物质文化的同时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虽然在现阶段较为全面、公正、合理,比较适应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全面贯彻执行;安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渐渐淡忘;学校教育缺乏信仰建设,缺乏伦理道德教育。
- 7 -
社会人士丧失了职业道德,社会风气是物欲崇拜,娱乐至上。小孩子学大孩子,青少年学中老年,而中老年心中又空空如也,得过且过,结果就是道德沦丧。膨胀的物欲占据了人们的心,人们常常会感到不满足,进一步就是惶恐不安。社会存在着危机!
四、公共领域道德缺失的根源
(一)经济状况方面的原因
经济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们的行动受经济利益的支配。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统治,使中国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主导之下,分散的小农经济使我们的民族一直以来都缺乏公德意识,缺乏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虽然现在经过经济改革,小农经济的状况已经完全改变,但是那种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依然影响着人们。“个人自扫门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制约着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 (二)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
社会公德是社会成员起码的社会生活规范,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制性约束。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呈现出新旧交替和由传统向现代过度的特点,人们在强调尊重个人权利、利益的同时尚未认同个人与社会利益的联系,公德意识、公民意识仍十分匮乏,但是法制建设却明显的之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道德的支持力度不强,影响了社会公德的进步。 (三)道德观念不深
公共领域道德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其内容,创新其形势。在我国,过去一出身北京为基础的血缘、地缘的社会联系逐渐过度到以居民身份为基础的社区联系,公共生活场所逐渐成为的生活场所。与此相对应,传统的大家庭的亲情伦理的家长负责制有排斥社会成员之间民主、平等地位的倾向,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关系收到阻碍。
- 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