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5:22: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现在父母都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把成绩作为第一位,娇声惯养,不知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思想。父母自己的理念就错了,他们自己的所做作为也还给孩子做了反面教材,不孝老人,贪财,玩乐。

孩子进入学校后,学校更是只注重升学率,都有尽到教育的责任,老师根本不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也是社会上的金钱关系。社会上对孩子恶污染就更大了,电视,网路,报纸,杂志上的内容天天在教孩子们学坏。媒体的力量比什么都大。一天24小时在教所有的人啊。还有现在的商店啊,酒吧了,歌舞厅了,洗浴按摩等等,都是充斥着迷惑人的内容,想找个好地方去都没有,想不学坏都难。 (四)道德教育不当,缺乏公共意识

道德教育是人类精神绵延所不可或缺的手段,它使人类能够在短时间内汲取几千年来积淀流传下来的文化成果,从而走向文明。但是,由于教育侧重带你的不同,公德建设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封闭式的单元结构住房,把邻里过去四合院之间的亲情隔开,有由于受到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不关注公共利益,认为社会公德于己无关,是多管闲事,加上长期的分配不公,造成人们心里失衡,现在实行市场经济,对过去分配不公的补偿心理导致一部分人的行为危机社会与公众的利益。 (五)政府监管部门监督力度不够

现如今特别的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层出不穷,老人倒地不敢扶,当众行窃无人管,也不敢管。面对各种各样人的冷漠,仅仅是谴责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想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变成了这样。在受污蔑的人满肚子委屈无处说理的时候,我们的政府、舆论甚至法律都做了什么。没有法律出面制裁这些毫无良心道德的人,只是一味的议论谴责,谁又能保证他们不被歹人再次讹上。

- 9 -

五、怎样治理公共领域道德缺失

(一)教育引导:建立良好的德育体系

教育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道德的传播业应该以教育为中介,通过父母,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实现道德理想和道德习惯的传播发展。从小进行培养熏陶,辨是非善恶,反复强化反复矫正,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用崇拜的力量引领人们追随道德榜样的脚步,从未而达到人人提高道德水平,人人以正身为荣,让社会的道德水平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要选择性的吸收借鉴优秀的道德文明,继承优秀的传统道德同时大胆的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从而达到最好的道德教育效果,使得全民道德水平得到提高。

(二)社会保障:建立社会赏罚机制

在我国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相分离导致了道德评价与道德赏罚的不公平。社会赏罚机制缺失也是使得道德逐渐下滑的原因之一。有效的社会赏罚机制能扬善抑恶,使人因德而得、因不德而失。这是一种有力的价值导向,能够有效的处理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

(三)约束机制:加强公共领域道德确实的法律约束

当人们对社会公德教育不理解,对遵守社会公德不自觉时。强制性的法律途径来约束公民的日常社会行为是一种必要的手段。法律规范是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要求,它依靠国家强制力试试。通过立法,从具体细节执行上要求公民遵守社会公德,可以有效的约束禁止非道德行为的滋生和蔓延。例如《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条文中可以写入对诸如破坏公共措施、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不孝敬老人以及乱贴小广告等不文明现象的处罚措施,诸如罚金、行政拘留等等。

- 10 -

总结

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际关系和谐的基本前提。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就是要对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每个人和每个机构的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并提供给信用记录的使用者,使用不良信用记录者受到惩戒,使有良好信用记录者得到激励。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能有效改善公共道德缺失现状、提高全民道德水平。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健全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化体系为基础,以实现政务信用信息共享和完善征信系统为目标,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和征信市场发展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构建“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使城市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是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全面改善,逐步提高全民道德水平。

- 11 -

参考文献

[1] 《公法评论》,简军波 陶国宏载于《社会科学论坛》,2000

[2] 《当前我国公共领域的特征分析》刘伟中国农村观察,1994年第4期 [3] 《某些社会道德缺失现象分析》《边疆经济与文化》王力2006年第5期 [4] 《公共领域与生活方式》邹晓莉南京师范大学 2007 [5] 《关于道德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刘洋商品与质量 2001 [6] 《公共领域》哈贝马斯《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 [7] 《社会道德与个人道德》田秀云2004

[8] 《道德社会学》青连斌译《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6 [9] 《道德需要与制度公正》 沈慧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2003 [10] 《论公共领域与公德》龚群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

- 12 -

搜索更多关于: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研究 的文档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kvur9slaq4mn0g1mmp04oweh0q68m00onw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