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13:
四幅图象分别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请按图象的顺序,将下面的四种情境用英文序号与之对应排序 .
a.运动员推出去的铅球(铅球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
b.静止的小车从光滑的斜面滑下(小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c.一个弹簧由不挂重物到所挂重物的质量逐渐增加(弹簧的长度与所挂重物质量的关系);
d.小明从A地到B地后,停留一段时间,然后按原速度原路返回(小明离A地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试题14:
小明早晨从家骑车到学校,先上坡后下坡,行程情况如图所示,若返回时上、下坡的速度保持不变,那么小明从学校骑车回家用的时间
是 分钟.
试题15:
在△ABC中,AB=AC=12 cm,BC=6 cm,D为BC的中点,动点P从 B点出发,以每秒1 cm的速度沿B→A→C的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那么当t= 秒时,过D、P两点的直线将△ABC的周长分成两个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2倍. 试题16:
某农场租用播种机播种小麦,在甲播种机播种2天后,又调来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直至完成800亩的播种任务,播种亩数与天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那么乙播种机参与播种的天数是 天.
试题17:
如图所示的函数图象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书店,又去学校取封信后马上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明离他家的距离,则小明从学校回家的平均速度为 千米∕小时.
试题18:
某型号汽油的数量与相应金额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这种汽油的单价是每升 元.
试题19:
父亲告诉小明:“距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并给小明出示了下面的表格.
距离地面高度(千米) 0 温度(℃) 20 1 14 2 8 3 2 4 -4 5 -10 根据上表,父亲还给小明出了下面几个问题,你和小明一起回答.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如果用h表示距离地面的高度,用t表示温度,那么随着h的变化,t是怎么变化的? (3)你知道距离地面6千米的高空温度是多少吗? 试题20: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象表示的是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从图象中观察,哪一年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最高?哪一年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最低? (3)你能否大致的描述1986-2000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吗? 试题21:
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单位:分)之间有如下关系(其中0≤x≤30).
提出概念所用时间(x) 2 5 7 10 12 59.8 13 59.9 14 59.8 17 58.3 20 55 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47.8 53.5 56.3 59
(1)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那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提出概念所用时间为几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3)从表格中可知,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
(4)根据表格大致估计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为23分钟时,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是多少. 试题22: 看图说故事.
请你编写一个故事,使故事情境中出现的一对变量x、y满足图示的函数关系,要求: (1)写出变量x和y的含义;
(2)利用图中的数据说明这对变量变化过程的实际意义,其中需涉及“速度”这个量.
试题23:
如图所示是某个函数图象的一部分,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函数图象所反映的两个变量之间是怎样的函数关系?
(2)请你根据所给出的图象,举出一个合乎情理且符合图象所给出的情形的实际例子. (3)写出你所举的例子中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说出图象中A点在你所举例子中的实际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