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城市总体规划C总结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5 11:33: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城市总体规划概述

一、确定城市发展性质的依据:

1、 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城市建设的要求。 2、 该城市在所在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

3、 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建设条件和历史及现状基础

条件。 二、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

1、研究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其它上层次法定规划为依据,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加以研究);

2、控制人口规模和提高人口素质(按照人口和产业、就业岗位的协调发展要求);

3、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按照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

4、合理确定城乡空间分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上位规划: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四、总体规划的三个主要空间层次 市(县)域 - 城市(镇)规划区 - 中心城区

五、强制性内容

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包括经济和社会两大方面。从区域看,是指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从产业看,是指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从群体看,时指市民和农民的利益。

从主体看,城乡一体化应该是农村和城市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城乡融合主体。 城乡一体化的目的:加大各种要素向农村转移覆盖,帮助农村更快地发展。对农村而言,统筹城乡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太,一是城市与乡村无障碍的经济社会联系,二是农村地区本身的发展。

一、城乡一体化的内容:

1、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

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2、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升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二、助推城市中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

同时,要推进农业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政府承担公共成本。

1.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2.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3.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4.对于不同的城市,应有差别化的落户政策 a.全面开放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50万人,其中<20万人为II型小城市,20万—50万为I型小城市)

b.有序开放城区人口50万—1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中等城市)

c.合理开放城区人口100万—300万的大城市落户限制(II型大城市) d.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I型大城市)

e.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500万—1000万为特大城市,>=1000万人为超大城市)

《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2014年10月29日

三、城乡建设环境和特色塑造的一体化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镇形象特征塑造上,应注重城镇建设的整体环境特色,将城镇与周边区域自然环境及人工建设环境有机结合。

城镇建设环境特色的要素应包括城镇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河流水系、地形地貌等)、城镇周边区域的景观环境、绿化景观环境和城镇建设的整体空间布局等,这些要素应构成城镇建设特色的全部。

因此,要从整体上塑造城镇的风貌特色,构建城镇的外部景观环境—城镇整体景观环境—建筑群体及空间环境—建筑视觉环境为一体的城镇建设环境体系,追求城镇整体风貌的协调。

城市总体布局

提纲:

1城市布局设计的步骤 2城市布局的结构组织 3城市布局的方案比较

1城市总体布局设计步骤

第一步:综合认识城市空间生长的特点与矛盾

——针对性/分层次地系统分析影响城市布局的因素——多视角、关联性、综合地分析归纳 认识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要素分布特征,不仅仅是一项程序性的工作,而在于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二步:研究城市生长趋势、围绕结构性要素提出城市布局和空间组织对策 第三步:多场景分析和方案的可能性比较

小结:认识城市发展环境和空间生长的特点与矛盾系统地分析城市空间发展的特点、存在的矛盾和原因,是确定城市总体布局的基础,通过进一步的思考、研究,逐步建立起目标导向和针对实际发展问题的空间应对逻辑——城市空间布局策略。

2城市布局的结构组织

宏观层次:研究基于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制定结构调整方向和空间策略重点 中观层次:研究结构性要素的组织关系

微观层次:研究土地使用具体安排与建成环境质量

结构研究是空间战略落实到规划控制的关键一环

结构控制:宏观结构/中观结构/微观结构

综合把握城市总体布局和结构控制的要点: 1.明确城市的增长边界

2.研究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及分区发展策略 3.交通网络与总体布局的协调 4.强化城市中心和公共服务体系 5.注重生长的连续性和弹性

6.塑造城市良好的景观和环境特色 7.综合:不同策略的整体支撑关系

要点一、增长边界:城市不能发展的区域在哪里

——分析城市不该发展的地区,也是明确城市可以发展的地区 要点二:研究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及分区发展重点 ——分析区域联系的方向和空间增长需求,明确空间发展的重点,同时研究制定城市空间分区发展的政策

要点三:交通网络与总体布局的协调

——建立交通网络与城市布局的协调关系,空间布局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问题 以区域性交通资源导向城市工业布局

以公共交通组织生活系统,建立与城市空间形态相协调的生活交通体系 要点四:强化城市中心,完善生活和公共服务体系 强化公共中心功能体系建设和生活系统 要点五:注重生长的连续性和弹性 ——城市布局要有利于城市的生长 注重生长过程,依托老城联动发展

建立有利于城乡和区域整体发展的空间关系 谋划适应城市长远发展的空间格局

要点六:塑造城市良好的景观和环境特色

——让城市环境更加吸引人

生活体系的合理组织与塑造城市景观、 环境特色的有机结合

要点七:综合策略的整体支撑关系 ——城市总体布局是一个综合的、有机的系统,所有的结构要素要通过布局策略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3 城市布局方案的比较

城市布局并不完全是“是非”问题,既包含了我们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也包含了我们对空间发展技术合理性的理解,而最终城市布局的确定是一个沟通、博弈和决策的过程,因此方案的比较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城市布局的多方案比较:

(1)分析城市空间布局的多种可能性和相应的支撑条件 (2)多角度、多场景分析:不同的发展速度不同的发展规模 不同的发展方向不同的发展重点

(3)多要素、多纬度、多场景比较城市布局方案的可能性 (4)建立方案比较的框架和原则 通过系统化的方案比较,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城市发展方向,明确总体布局策略重点和思路

方案比较是为了指导城市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但要知道,城市的空间增长受到市场经济规律强大的作用,往往会造成城市发展目标与城市发展实际的偏离,因此需要特别关注规划目标背后的实现路径、支撑性手段的空间政策的引导

4.城市布局组织的三个标准

1、保证城市运行效率——城市结构与规模增长的关系改善缺乏组织的空间关系,改善低效蔓延/结构离散的趋势

2、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经济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关系建立完善的生活系统,提高城市生活环境的品质

3、体现城市空间特色——城市特质保护和形象塑造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体现城市空间特色。

城市公共设施

一、城市有哪些公共设施?(八大类)

商业设施、餐饮设施、文化设施、教育设施、体育设施、医疗设施、行政办公、商务设施 二、分类:

1.以“是否为公益性”为标准 两大类:

a.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 b.商业服务业设施

2.以服务的频率和层级为标准 两大类:

a.基本型服务设施(菜市场、超市、中小学)

搜索更多关于: 城市总体规划C总结 的文档
城市总体规划C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l3d71669s7f1wl0k4bu3bj0w6iip0013j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