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3江苏省(土建)施工员考试习题集答案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4:45: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17.基坑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应大于(C)m,不得对头挖土。C、3.0

118.基坑边缘堆土、堆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B)m。 B、2

119.深基坑上下应先挖好阶梯或支撑靠梯,或开斜坡道,采取防滑措施,(D)踩踏支撑上下。 D、禁止 120.多台挖掘机在同一作业面时,机间间距应大于(C)m。C、10 二、多选题

122.土方施工机械行走和自卸汽车卸土时,必须注意上空电线,不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下工作,如在架空输电线一侧工作时,在‘10-220Kv电压时,垂直安全距离为(C)m;水平安全距离为(D)m。C、25

D、2~4.0 三、判断题

123.基坑开挖深度超过2.0m时,必须在坑顶边沿设两道护身栏,夜间加设红灯标志。(√) 第二章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

第一节常用地基加固方法

一、单选题

124.(A)是利用夯实的砂垫层替换地基的一部分软土层,从而起至”提高原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加速软土层的排水固结作用。A、砂换土垫层法

125.砂和砂石换土垫层法宜采用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B)mm,所用的砂石材料中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机杂物。 B100

126.砂和砂石换土垫层法采用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宜错开(B)距离,并应充分压实。

B、0.7

D、四

127.砂和砂石换土垫层法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不少于(D)遍,其轮迹搭接不小于500m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机夯补打密实。

128.砂石桩当用于消除粉细砂及粉土液化时,宜用(A)成桩法。A、振动沉管

129.砂石桩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成桩工艺和(D)试验,试桩数量一般不少于3个。 D、成桩挤密

130.砂石桩的施工顺序:对砂土地基应A并宜间隔成桩。A、从外围或两侧向中间进行131.砂石桩施工顺序对淤泥质粘性土地基从(B)施工。B、从中间向外围或隔排施工 132.砂石桩施工时桩位水平偏差应不大于0.1倍套管外径不大于(D)mm。 7%~20%。A、32.5

B、0.3

D、50

133.深层搅拌桩加固软土的固化剂可选用(A)级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量一般为加固土重的134.水泥土搅拌桩湿喷搅拌法施工中固化剂严格按规定的配合比拌制,拌合时间不得少于(C)min.并应有防离析措施。C、3min

135.当水泥土搅拌桩湿喷搅拌法施工作为承重桩在开挖基坑时,基底标高以上(B)m宜采用人工开挖,以防止发生桩顶与挖土机械碰撞断裂现象。

136.CFG桩属于人工地基处理方法中(C)的一种。C、挤密法 下列搅拌工艺(B)。B、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 二、判断题

138.砂和砂石换土垫层法就是用夯(压)实的砂或砂石垫层替换地基的一部分软土层。适用于深层地基处理。(×)

139.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底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形搭接。搭接处应注意压实。施工应按先浅后深的顺序进行。(×)

140.砂和砂石地基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0.5- 1.0m距离,并应充分压实。(√) 121.填土压实用两台以上压路机时间距应大于(B)m,在坡道上禁止纵队行驶。B、3

137.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施工,若为砂土,以及对噪声或泥浆污染要求严格的场地,应根据现场条件选用

141,砂和砂石地基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不少于四遍,其轮迹搭接不小于500m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机夯补打密实。(√)

142.挤密砂石桩是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碎石、砂或砂石挤压入孔中,形成砂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并和原桩周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143.砂石桩施工可采用振动沉管、锤击沉管或冲击成孔等成桩法。当用于消除粉细砂及粉土液化时,宜用振动沉管成桩法。(√)

144.砂石桩施工当采用活瓣桩靴时,砂土和粉土地基应选用平底型;粘性土地基宜选用尖锥形;一次性桩尖可采用混凝土锥形桩尖。(×)

145.砂石桩对砂土地基施工顺序应从外围或两侧向中间进行,并宜间隔成桩。(√)

146.水泥土搅拌法是以水泥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和地基土强制搅拌,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桩体的地基处理方法。(√)

147.水泥土搅拌法分为湿喷搅拌法(湿法)和粉体喷搅法(干法),常用于处理泥炭、有机质土、塑性指数Ip大于25的粘土。(√)

148.GZB系列深层搅拌机是双搅拌轴中心管输浆的水泥搅拌专有机械,制成的桩外形呈“8”字形。(×) 149.深层搅拌机预搅下沉时,不宜冲水;当遇到较硬土夹层下沉太慢时,方可适量冲水汀但应考虑冲水成桩对桩身强度的影响。(√)

150.水泥土搅拌法(湿法)管道堵塞是造成喷搅不均的主要原因之一,施工中就应采取措施,尽量避免。(√)

151.水泥土搅拌法(湿法)施工中确定搅拌机械的灰浆泵输送量、灰浆经输浆管到达搅拌机喷浆口的时间和起吊设备提升速度等施工参数。(×)

152.水泥土搅拌法(湿法)施工时如因故停浆,宜将搅拌头提升至停浆点以上0.5m处,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提升。(×)

153.水泥土搅拌法(干法)为了加强桩头搅拌的均匀性,提高桩顶强度,一般在桩顶下2-3m的深度范围内再进行一次复搅。(√)

154.水泥土搅拌法(干法)施工中管道堵塞是施工常出的故障,其原因主要是喷粉速度太慢。(×) 155.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就是以水泥化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和地基土强制搅拌,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桩体的地基处理方法。(×)

156.挤密砂石桩就是用夯(压)实的砂或砂石垫层替换地基的一部分软土层,从而起到提高原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加速软土层的排水固结作用。(×)

157.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施工采用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工艺,适用于粘土、粉土、砂土,以及对噪声或泥浆污染要求严格的场地。(√)

第二节浅埋式基础工程施工

一、单选题

158.混凝土基础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即在制备和浇筑过程中对(A)配合比和坍落度等的检查。A、原材料的质量

D、强度

159.混凝土基础养护后的质量检查,包括混凝土的(D)、外观质量、轴线和标高等的检查。 h,使其初步获得沉实,再浇筑上层。C, 30~60min

161、箱形基础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应在基坑底面以上保留(A)厚的土层采用人工挖除。A、200~400mm

162.箱形基础的底板、内外墙和顶板的支模和灌注,可采取内外墙与顶板分次支模浇筑方法施工,其施工缝应留设在墙体上,位置应在底板以上(B)mm处,外墙接缝应设成凸缝或设止水带。B、100~150

D、

163.箱形基础当基础长度超过(D)m时,为防止出现温度收缩裂缝,一般应设置贯通后浇带。

160.钢筋混凝土阶梯形独立基础,每一台阶高度内应整层作为一个浇筑层,每浇灌完一台阶应稍停(C)

40

164.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中有以下步骤:①成孔②清孔③水下浇筑混凝土④埋设护筒⑤测定桩位⑥下钢筋笼⑦制制泥浆。其工艺流程顺序为(D)

D、⑤④⑦①②⑥③

165.箱形基础当设置贯通后浇带,缝宽不宜小于800mm,在后浇带处钢筋应贯通,顶板浇灌后,相隔(C)d,用比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微膨胀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并加强养护。C、 14~28 二、多选题

166.基础混凝土质量检查分为施工过程中检查和养护后的检查。其中养护后的质量检查,包括(C、D、E)等的检查。

C、混凝土的强度

B、直径

D、外观质量

E、构件的轴线、标高、断面尺寸

167.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上有插筋时,其插筋的(A、B、C)应与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相同。A、数量

C、钢筋种类

168.箱形基础长度超过40m一般应设置贯通后浇带,要求(A、D)。 A、缝宽不宜小于80mm D、用同设计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后浇带 三、判断题

169.混凝土基础养护后的质量检查有混凝土的强度、外观质量、构件的轴线、标高、断面尺寸等的检查。(√)

170.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验槽合格后垫层混凝土应立待1~2天后灌筑,以保护地基。(×)

171.对于混凝土阶梯形基础,每一台阶高度内应整层作为一个浇筑层,每浇灌完一台阶应稍停0.5-1h,使其初步获得沉实,再浇筑上层。(√)

172.箱形基础采取内外墙与顶板分次支模浇筑方法施工,其施工缝应留设在墙体上,位置应在底板以上300mm。(×)

173.基础的底板、内外墙和顶板宜连续浇灌完毕。当基础长度超过40m时,为防止出现温度收缩裂缝,一般应设置贯通后浇带,缝宽不宜小于800mm.在后浇带处钢筋应断开。(×)

第三节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法及检验要求

一、单选题

174.根据桩的(D)进行分类,可分为预期制桩和灌注桩两类。D、施工方法 175.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制作时达到(D)设计强度可起吊。D、100% 176.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制作时达到(C)设计强度可运输。C、70% 桩或邻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A)以后方可进行。A、30%

178.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成桩轴线的位置偏差不得超过(D)mm.单排桩的轴线偏差不得超过10mm。

D, 20

179.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开始打桩时,桩锤落距宜低,一般为(C)mg使桩能正常沉入土中。C、0.5~0.8 180.仅适用于压垂直桩及软土地基的沉桩施工方法(C)。C、静力压桩法

D、硫磺胶泥锚接接桩

177.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采用重叠法制作,重叠的层数一般不宜超过四层。上层桩或邻桩的浇筑,应在下层

181、混凝土预制长桩一般分节制作,在现场接桩,分节沉入,只适用于软土层接桩方法为(D) 182.对长14~21m的静压桩,终压力按设计承载力的(C)倍取值。C、1.1~1.4 183.锤击打桩法打桩,用(A)的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A、重锤低击,低提重打 184.打桩质量控制说法错误的是(B)。B、桩尖所在土层较软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 185.减少和限制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沉桩挤土影响措施有(D)。D、采用预钻孔打桩工艺 186.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沉桩减小孔隙水压力影响措施有(A)。A、预钻排水孔 187.适用松散土、粘土、砂砾、软硬岩层等各种地质条件的钻机是(D)。D、回转钻机 188.灌注桩的成桩质量检查在成孔及清孔时,主要检查(D)。 D、孔底沉渣厚

189.灌注桩的成桩质量在搅拌和灌注混凝土时,主要检查(D)。D、原材料质量与计量

190.预制桩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于粉土和黏性土不应少于(B)d,待桩身与土体的结合基本趋于稳定,才能进行静载试验。B、15

191.灌注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的前提下,对一般钻性土不少于(C)d,待桩身与土体的结合基本趋于稳定,才能进行静载试验。C、20 子承台下不得少于(B)根。B、10%,1 二、多选题

193.预制桩根据沉入土中的方法可分为(A、B、C)等。 A、锤击沉桩法 A、钻孔灌注桩 A、并列法

B、振动沉桩法 B、挖孔灌柱桩

B、间隔法

C、静力压桩法

C、冲孔灌注桩 E、沉管藻注桩

E、重叠法

194.按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A、B、C、E)等。 195.现场制作预制桩可采用(A、B、E)等。 196.预制桩的制作时要求(B、D)

B、混凝土宜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 D、一次完成,严禁中断

197.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符合规范的规定。桩的表面(B、C),且局部蜂窝和掉角的缺损总面积不超过桩表面全部面积的(D),并不得过分集中。B、平整 E)。 B、固定桩的位置 锤沿着所要求的方向冲击桩。

199.桩架的高度,应为(A、B、C、D)再加1-2m的余量用作吊桩锤之用。 A、桩长

B、桩锤高度

C、桩帽厚度 D、滑轮组高度

200.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前应作数量不少于2根桩的打桩工艺试验,用以了解桩的(C、D、E)等。 C、沉桩时间D、桩的承载力

E、持力层的强度

201.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中心距多倍桩径时,宜采用(C、E)顺序施打。 C、自中央向边沿打设 E、分段打设

20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当桩规格、埋深、长度不同时,宜(C、D)施打。 C、先长后短D、先深后浅

203.打桩时应注意观察的事项有(A、B、C、D)。 A、打桩架的垂直 A、焊接接桩

B、桩锤的回弹 B、法兰接桩

C、贯入度变化情况D、桩入土深度 E、硫磺胶泥锚接

204、混凝土预制长桩接桩时,常用(A、B、E)等接桩方法。

205.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沉桩打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有(A、B、C、D、E),它使土体原来所处的平衡状态破坏,对周围原有的建筑物和地下设施带来不利影响。

A、震动 B、噪音 C、土体的变形D、土体的位移 E、形成超静孔隙水压力

206.混凝土预制桩沉桩时,减少和限制沉桩挤土影响的述措施有(A、B、C、D)等。 A、采用预钻孔打桩工艺 B、合理安排沉桩顺序 C、控制沉桩速率 D、挖防震沟 207.用螺旋钻机成孔时,钻机就位检查无误后,下述操作正确的是(C、E)

C、遇硬土层亦应慢速钻进 E钻至设计标高时,在原位空转清土,停钻后提钻杆弃土 208.贝诺特法的优点是(A、C、E)。 A、相比较而言,无噪音、无振动 C、在挖掘时,可确切地搞清楚持力层的土质,便于选定桩的长度 E、在软土地基中开挖,由于先行压入套管,不会引起坍孔 209.大直径人工挖孔桩具有以下特点(A、B、C、E)。 A、人工开挖,质量易于保证,即使在狭窄地区亦能顺利施工

C、光滑198.桩架的作用是(B、C、D、

E、保证桩

C、在打入过程中引导桩的方向 D、承载桩锤

192.混凝土预制桩及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核验的灌注桩,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B)根。每根柱

2013江苏省(土建)施工员考试习题集答案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l4iu7mn3e3cwgi88zv4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