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海 医 学 院 教 案 卡
授课教师: 保守魁 职称: 讲师 教研室: 中医基础 课程名称 课 题 (章、节) 教 学 目 的 中 医 学 基 础 授课对象 中药本科班 教学 时数 第七章 藏 腑 第一节 五 脏 1、 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 2、 2 了解心包和命门学说的梗概; 本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 (重、难点用#标出) 教学方法与步骤 时间分配 一、 总论:“所谓五脏者……”。脏腑和奇恒之腑的区别 以课堂讲授为主,并二、 五脏:心肝脾肺肾(附:心包,胰、命门) 结合人体生理与临床(一)心,概说:位于胸中,两肺之间,横膈之上,外有 心所见病证,举例对重点包卫护。其形圆而下尖,似未开的莲花。 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加主要生理功能:# 。(1推动血液运行(依赖心气) 深学生对基本知识和 (2)主管精神活动是指心有统帅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握。 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二者的关系: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心血充足则能化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而心神清明,则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濡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及心脉自身。 (二)肝,概说: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 主要生理功能:1、疏通全身气机,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全身气机,使之调畅的功能。(1)调节情志活动、(2)促进消化吸收,(3)促进血液运行,(4)促进水液代谢,(5)通调月经。 2、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其生理意义:(1)涵养肝气(2)调节血量(3)濡养肝及筋目(4)防止出血。 1 1 教学准备 学科新内容 1、心脑与神明关系的研究 2、肝主疏泄理论的探讨 参考文献 《素问注释汇粹》 《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藏象学》 12
青 海 医 学 院 教 案 卡
授课教师: 保守魁 职称: 讲师 教研室: 中医基础 课程名称 课 题 (章、节) 教 学 目 的 中 医 学 基 础 授课对象 中药本科班 教学 时数 第七章 藏 腑 第一节 五 脏 1、 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 2、解心包和命门学说的梗概; 教学方法与步骤 2 本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 (重、难点用#标出) (三)脾,概述:脾位于中焦,在膈膜之下,胃的左方。脾与胃以膜相连。 # 主要生理功能: 1、主管消化吸收,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具体可分为:(1)运化食物。(2)运化水夜, 2、统摄血液,是指脾气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卖外的功能。 (四)肺,概说: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 主呼吸之气 主要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 主一身之气 2、辅心行血,朝百脉,主治节: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 3、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通调水道) (五)肾,概说: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故说:“腰者肾之府。” 时间分配 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人体生理与临床所见病证,举例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1. 1 教学准备 学科新内容 1、 脾气虚本质的研究 2、肺气虚与皮毛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素问注释汇粹》 《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藏象学》 13
青 海 医 学 院 教 案 卡
授课教师: 保守魁 职称: 讲师 教研室: 中医基础 课程名称 课 题 (章、节) 教 学 目 的 中 医 学 基 础 授课对象 中药本科班 教学 时数 第七章 藏 腑 第一节 五 脏 第二节 六 腑 2 1、 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 2、解心包和命门学说的梗概; 3、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 本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 (重、难点用#标出) 主要生理功能:1、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精有先天、后天之分。(1)主管生长发育 (2)主管生殖 2、主管水液代谢;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3、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4、 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3、主管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5、濡养温煦脏腑(指肾阳与肾阴的功能) 第二节: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也”。七冲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它们是重要的出入口,犹如关隘。是饮食物在其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必须通过的七道门户。 一、 胆: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1、其生理功能:(1)贮藏和排泄胆汁 二、 胃:位于腹腔上部,上连食道,下通小肠;胃腔分上、中、下三部,主要生理功能:1、主受纳水谷 2、主腐熟水谷;生理特点:1、主通降,喜润而恶燥。 三、 小肠:小肠位于腹中,呈迂曲回环迭积之状。主要 教学方法和步骤 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人体生理与临床所见病证,举例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时间分配 1 1 教学准备 学科新内容 1、肾虚与肾主纳气关系的研究 2、肾本质的研究 参考文献 《素问注释汇粹》《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医藏象学》 14
青 海 医 学 院 教 案 卡
授课教师: 保守魁 职称: 讲师 教研室: 中医基础 课程名称 课 题 (章、节) 教 学 目 的 1、 2、 中 医 学 基 础 授课对象 中药本科班 教学 时数 第七章 藏 腑 第二节 六 腑 第三节 奇恒之腑 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 掌握脑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教学方法与步骤 2 本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 (重、难点用#标出) 生理功能:1、主受盛化物2、主泌别清浊(清,水谷精微和津液;浊,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液;3、小肠主掖。 四、 四、大肠:大肠居腹中,亦呈迂曲回环迭积之状。主要生理功能:1、主传化糟粕2、大肠主津。 五、 膀胱,有称“脬”。位于下腹部,居肾之下,大肠之前,是中空囊状器官。其主要生理功能:1、贮存尿液2、排泄尿液;“津液藏焉。” 六、 三焦:六腑三焦(是有具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实体。是水液由胃肠渗入膀胱的通道);部位三焦:1、生理功能:(1)通行诸气(2)运行水液;2、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特点:上焦如雾(心肺),中焦如沤(脾胃),下焦如渎(肾、膀胱,大肠);辨证三焦:是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浅及深的三个不同病理阶段(温热病与湿热病辨证之纲领)。 第四节 奇恒之腑 是脑、脉、骨、髓、胆、女子胞六种组织器官的总称。形态似腑,中空官腔或囊性器官;功能似脏,主藏精气而不泻。除胆外余无表里配合,也无五行配属,但与奇经八脉有关。 时间分配 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人体生理与临床所见病证,举例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1. 1 教学准备 学科新内容 三焦实质的研究 参考文献 《素问注释汇粹》《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医藏象学》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