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医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6:06: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青 海 医 学 院 教 案 卡

授课教师: 保守魁 职称: 讲师 教研室: 中医基础

课程名称 课 题 (章、节) 教 学 目 的 中 医 学 基 础 授课对象 中药本科班 教学 时数 第九章 形体官窍 第一节 五 官 第二节 五官九窍 2 了解五体与五官九窍以及五脏外华的生理、病理联系。 本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 (重、难点用#标出) 第一节 五体 一、 脉:经络实质内容之一。与心有密切的联系 二、筋:是联结肌肉、骨和关节的一种组织与肝和脾胃关系密切(肝藏血,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 三、肌肉:脾主四肢,所以四肢与脾胃关系极为密切。 四、皮肤:具有保护(抵御外邪)、感觉、排泄(维持体温恒定、排除汗液)。 五、骨:人体的支架,与肾关系密切(齿为骨之余)。 第二节 五官九窍 一、舌:舌不仅与心有关,同时与五脏均有关(经络) 二、目:与肝(肝藏血)关系极为密切,(五轮学说) 三、口:与脾胃关系密切。 四、鼻:是气体的通道,与肺关系密切。 五、耳:主管听觉,也是人体的听觉器官,与肾关系相当密切。 六、二阴:即前阴和后阴,与肾关系密切。 [附]五脏外华 1、心其华在面 2、肝其华在爪 3、脾其华在唇 4、肺其华在毛 5、肾其华在发 教学方法与步骤 以课堂讲授为主,对 有关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课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带,对重点内容再次加以强调,以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时间分配 1 1 教学准备 学科新内容 参考文献 《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 《中医耳鼻喉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 20

青 海 医 学 院 教 案 卡

授课教师: 保守魁 职称: 讲师 教研室: 中医基础

课程名称 课 题 (章、节) 教 学 目 的 中 医 学 基 础 授课对象 中药本科班 教学 时数 第五章: 体 质 第一节 体质学说的形成 第二节 体质的分类 第三节 体质的演化 2 1、 掌握体质的概念、正常体质的分类和特征; 2、 了解体质的演化 教学方法与步骤 本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 (重、难点用#标出) 第一节 体质学说的概述 # 体质的概念: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体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 第一节:体质的形成:体质的形成主要关系到一、先天(1、父母的体质2、父母的年龄3、怀孕后的摄养4、其它)二、后天(1、饮食2、劳作3、性生活4、精神5、疾病6、锻炼)两个方面,三、其它(性别、年龄、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第二节 体质的分类 # 人体正常体质大致可分为: 1、 阴阳平和质;2、偏阴质3、偏阳质三种类型 第三节 体质的演化 一、 质演化的条件:1、内因(体质本身的自然发展趋向力,它是由体质的阴阳偏倾所产生)2、外因(来自机体外部的所有作用因子,如气候、地理,社会变迁、动乱所致的情志变化,生活习惯、条件等) 3、时间 二、体质演化的一般规律:内因为本,外因为标,内因起着主导作用,外因起着重要的条件作用 时间分配 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人体生理与临床所见病证,对本章节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体质学说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1 1 教学准备 学科新内容 参考文献 1、体质构成研究;2、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研究;3、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4有关体质的实验研究。 《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 《素问注释汇粹》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体质学》 21

青 海 医 学 院 教 案 卡

授课教师: 保守魁 职称: 讲师 教研室: 中医基础

课程名称 课 题 (章、节) 中 医 学 基 础 授课对象 中药本科班 教学 第三篇: 病 因 病 机 第十一章: 病(概说)因 第一节: 外 感 病 因 时数 2 教 学 1、 掌握病因的概念及病因学说的特点; 目 的 2、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本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 (重、难点用#标出) 概说:病因:凡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是病因(凡 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谓之因。) 第一节 外感病因 # 一、 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一)六淫的基本概念: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其共同的致病特点是:外感性、季节性、单一或相兼性、地域性、转化性。 (二)各自的致病特点1、风A、浮越B、多变C、善动D、多兼邪2、寒A、收引B、凝滞C、寒凉3、署A、炎热B、升散C、易夹湿4、湿A、趋下B、重浊C、粘滞5、燥A、干燥B、涩滞6、热(火)A、急速B、燔灼上炎C、多兼邪 二、 疫疠: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秉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 (一)疠气的致病特点:1、热毒炽盛(发病急骤,病情危笃);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3、症状相似,死亡率高;4、病位与病种的特异性 (二)影响瘟疫病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主要有1、气候因素,2、环境和饮食卫生,3、预防隔离, 4、社会因素等。 教学方法与步骤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自然现象和临床典型病例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光盘或录像带)的播放,对重点内容再次加以强调,以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时间分配 1.5 0.5 教学准备 光盘 学科新内容 1、有关六淫的研究 2、疠气与生物病原的关系; 参考文献 《素问注释汇粹》 《诸病源候论》 《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 《三阴极一病证方论》 《中医基础理论》 22

青 海 医 学 院 教 案 卡

授课教师: 保守魁 职称: 讲师 教研室: 中医基础

课程名称 课 题 (章、节) 中 医 学 基 础 第三篇: 病因病机 第十一章: 病 因 第二节: 内伤病因 授课对象 中药本科班 教学 时数 2 教 学 3、 掌握七情的概念,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目 的 4、 熟悉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规律和特点; 本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 (重、难点用#标出) 第七节 七情内伤 #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七情内伤:指突然、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越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损伤机体脏腑精气,导致功能失调,或人体正气虚弱,脏腑精气虚衰,对情志刺激的适应能力低下,导致疾病发生时七情则称为“七情内伤”; 二、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双向性的) 三、 气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一)直接伤及内脏,导致气血阴阳时常。1、损伤相应内脏; 2、首先影响心神;3、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 (二)影响脏腑气机等。 第二节 饮食失宜 一、饮食无度:(一)过饥;(二)过饱。 二、饮食不洁:多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进食陈腐变质或被疫毒、寄生虫等污染的食物所造成的。 三、饮食偏嗜:寒热偏嗜;五味偏嗜;食类偏嗜 第四节 劳逸失度 一、过劳:(一)劳力过度,伤气伤形;(二)劳心过度,伤心脾;(三)房劳过度,耗伤肾精肾气; 二、过逸:包括体力过逸和脑力过逸; 教学方法与步骤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自然现象和临床典型病例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光盘或录像带)的播放,对重点内容再次加以强调,以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时间分配 1 1 教学准备 学科新内容 1、有关情志致病的研究; 参考文献 《素问注释汇粹》 《诸病源候论》 《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 《三阴极一病证方论》 《中医心理学》 《中医基础理论》 23

搜索更多关于: 医学 的文档
医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l5t30qlxh555jd3wygd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