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必背考点
第二部分 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 外语教学基本理论
第二节 英语教学法
一 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一) \
(二) 语言观:语言是书面语,语言是一种知识,是由语音,语法和词汇构成的符号体系。(外
语教学法史上最早的一个教学法体系)
(三)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阅 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
(四) 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
则。
(五) 评价
优点:
母语翻译,强调语法学习,深刻理解外语抽象词义和复杂结构 缺点:
1. 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
2.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 直接法(direct method)
(一) (二) (三) (四)
语言观:语言是一种技能或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靠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模仿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阅 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 特点: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 评价 优点 : 《
1.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接近实际生活,培养用外语思维能力; 2. 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缺点:
1. 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 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 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一) (二) (三) (四)
语言观:语言是口语,是说出来的话,而不是写出来的文字。
特点:以句型操练为中心,着重培养儿童听说能力的外语教学法。 评价 优点:
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重听说,初级阶段帮助大,语音语调自然。 缺点:
机械操练不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重形式,轻读写,语境不利于灵活应用。
?
四 情景法(the situational approach)
【
(一) 概念:情景法也叫视听法。强调耳,眼等器官以及大脑整体地去感知和认识外语材料,培
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听说先于读写,先口语教学,后书面语教学。
(二) 语言观: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语言学习就是要掌握语言能力,如听说读
写四种能力,而非语言知识,如语音,词汇,语法等。
(三) 特点:
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 整体结构感知
(四) 评价:
(
优点:
情景的创设能够加速外语与事物的联系,有助于理解所学语言,强调口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缺点:
完全排除母语,不利于对语言材料的彻底理解,过分强调视觉直观的作用,使一些抽象的词汇难以表现。
五 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一) 概念:主张发挥学习者的智力作用,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理解,发
现和掌握语言规则,并能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全面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其教学过程分为语言的理解,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运用三个阶段。
(二) 特点:
(
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指导学习者从语言实践中发现规则,并为学习者提供创造性活用规则的机会和情景,从而使学习者掌握规则。 注重发展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三) 评价:
优点: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加强对学生总体的素质教育。 缺点:
强调语言练习必须有意义,否定机械操练,在实际教学中并不可行,特别是在初学阶段;另外,它未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
六 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一) 语言观: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的最本质功能。 (二) 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 特点:
培养交际能力为宗旨 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 教学过程交际化
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
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技能训练相结合
对学习者在学习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 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四) 评价
优点:
不再是孤立的句型操练,教学过程交际化,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外语进行交际。 缺点:
以功能意念为线索组织教学大纲,很难保证语法项目编排的体系性。 ?
课堂对话中的假设情景缺乏真实性,因为这些情景不同于母语习得的交际情景。
七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一) 语言观:语言学习时,理解能力产生于表达能力之前,语言技能的获得首先是通过听,然
后再转换到其他技能。
(二) 特点:
强调理解的重要性,认为听力理解领先于输出
以“听—做动作”为主要教学形式,儿童通过用身体对教师指令的动作进行反应来提高自己的理解力。
(三) 评价:
:
优点:
能尽快抓住儿童的注意力,在情感方面吸引儿童,课堂气氛热烈,有利于儿童创造性地尝试他们的语言技能。 缺点:
该方法使用的分寸和时间如果未能把握好,会给教师对英语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常规纪律的维持带来一定的难度。
八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一) 语言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
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二) 评价
&
优点: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缺点:
在同一功能的语言项目教学中,容易同时出现不同难易的语言结构,往往给学生带来困难。
不强调随时纠正错误,恐不利于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精确性。
;
第三章 英语语言知识教学
第一节 语音教学
一、基本原则:
(一) 准确性原则accuracy(首要原则) (二) 长期性原则long-term development
(三) 综合性原则comprehensiveness(注意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 (四) — (五) 针对性原则pertinence (六) 趣味性原则interest
(七) 交际性原则communication (八) 真实性原则authenticity
二、 语音练习方法
(一)发音练习
1、认知练习(perception practice)
培养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分不同语音的能力
2、产出练习(production practice)
—
培养学生能发出清晰可理解的语音的能力 (二)重音和语调练习
1、使用手势(use gestures) 2、使用声音(use the voice)
3、使用黑板(use the blackboard)
第二节 词汇教学
一、 : 二、 基本原则:
(一) 词汇选择原则 (二) 系统性原则
展示词汇间的系统性、联系性。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关注词汇的形音联系、形义联系、结构联系、语义和用法联系等。
(三) 文化性原则 (四) 呈现原则
词汇的呈现应坚持直观性、情景性和趣味性。
(五) 运用原则
、
给学生创设具体运用词汇的条件和语境让学生使用词汇,让学生在运用中加深对词汇意义的理解,掌握词汇的用法和功能。
三、 词汇教学方法
(一) 词汇呈现方法
1、意义的呈现(通过实物、动作、手势、图片、定义、构词法、上下文、表格、图标、
翻译、问答、语义图、信息沟等)
2、结构和用法的呈现(举例、解释、同义词、反义词、上下文、问答、结构图等) 3、策略的呈现(归类、推理、类比、猜测、记笔记、查词典等)
(二) 词汇巩固方法
1、 贴标签(labeling) 2、 ~ 3、 找不同(spot the difference) 4、 描述并画图(describe and draw) 5、 记忆游戏(memory game)
6、 单词串烧(use word series) 7、 单词宾果游戏(word bingo) 8、 词语联想(word association)
9、 找同义词和反义词(find synonyms and antonyms) 10、 词语搭配(word collection) 11、 ) 12、 归类(categories)
(三) 词汇记忆策略:语境中记忆;联想记忆;词典辅助记忆
第三节 语法教学
一、 基本原则
(一) 系统性原则 (二) 交际性原则 (三) 综合性原则 (四) } (五) 激励性原则 (六) 变化性原则
二、 教学方法:
(一)演绎法the deductive method
教师首先直接讲解语法规则并举例说明,然后让学生进行各种替换练习、句子练习等训练。
(二)归纳法the inductive method
教师让学生首先接触含有语法规则的语境,然后根据上下文的信息归纳出语法规则。
(三)指导发现法the guided discovery method
(
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观察语境中所呈现的目标语法,在真实语境中发现更多含有目标语法的句子,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归纳、总结出语法规则。
三、 语法练习方法
(一) 机械性练习mechanical practice(替换操练substitution drills:单个单词替 换、
多个单词替换和转换操练transformation drills:把主动语态转换为被动语态)
(二) 意义性练习meaningful practice(看图片编对话、根据提示翻译句子等)
(三) 交际性练习communicatiive practice(讲故事、情景对话、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第四节 语篇教学
一、 功能及特点:
(一) , (二) 整体性效能
通过知识迁移来实现;重在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 预测性特点 (四) 图示化构建
二、 语篇教学方法:
(一) 整体教学法 (二) 线索教学法
(三) 背景知识介绍法 (五) ~ (六) 段落提问法
1、 关于主旨的提问
2、 关于文章细节的提问 3、 推断型的提问
4、 关于作者观点的提问
(七) 讨论教学法
第四章 英语语言技能教学
$
第一节
(一) (二) (三) (四) (五)
听力教学
一、 教学原则
注重过程与注重意义相结合
听力教学与其他技能教学相结合 听说结合、听写结合、听读结合 分析性的听与综合性的听相结合
分析性的听以词、词组、句子为单位,注重细节内容的理解;综合性的听以语篇为单位,注重整体内容的把握。
(六) — (七) 确定听力的适当难度
(八) 材料真实;话题贴近生活;选择学生熟悉的话题或资料;难度与学生水平相当;多种口音
材料;避免简单地将课文朗读材料作为听力材料,将阅读理解题目作为听力评价材料的做法。
二、 教学模式
(一) 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bottom-up model)
在听力理解之前,安排适当的听力技能的训练以及词汇、语法知识的讲解。
(二) 自上而下的听力教学模式(top-down mode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