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1绪论
件恶劣的环境中,心理素质强就会激发斗志、振奋精神、增强信心、临危不惧,煤矿作业人员的技术就会得到很好的发挥,并能更快、更迅速的处理突发事件,以最大程度挽救生命和财产安全。本课题基于以上情况,分析煤矿特殊环境煤矿作业人员的心理状况,研究心理测量系统指标体系,编制适合煤矿作业人员的心理测量表,对煤矿作业人员个体的心理素质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煤矿企业了解员工心理状态,制定增强员工心理素质的措施,提供有利的参考资料。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安全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安全心理学就是以解释、调控、预测人类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最终达到减少和消除事故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和安全科学的理论,探讨人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各种与安全相关的心理现象,研究人对安全的认识,人的情感及与事故、职业病做斗争的意志。也就是研究人对待和克服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时的心理过程,旨在调动人对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发挥其预防事故的能力。
心理学的起源是德国生理学家冯特(WilhelmWundt,1832 -1920)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研究室;他的学生阂斯特伯格(H.Munsterberg)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成为工业心理学;梅奥(E.Mayo)主持的霍桑实验使心理学进入了组织管理学领域。随着现在科技的高度发展和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而带来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普遍关注。因此,安全心理学在2 0世纪8 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安全科学的一门新科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安全心理学的发展比较晚,目前已有的安全心理学教材有19 99 陈士俊编著的《安全心理学》以及2004 年邵辉、王凯全编著的《安全心理学》。这两本书都对安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等做了介绍。
1.2.2安全心理行为分析的发展
在国外,目前在工业发达国家的职业安全适应性研究涉及的主要范围有两方面。一方面,一些特殊技能岗位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要求,逐步形成了现在的职业选拔的领域,要解决的问题是一种职业对从业人员有哪些特殊的能力要求,并进行科学的测试评价,如对煤矿安全人员、飞行员、铁路行车员、高处作业人员等主要工种的选拔。另一方面,把职业适应性研究应用于一般工作和大众,拓展了职业咨询心理学领域分析,在发生事故时肇事者心理研究和调查。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个人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在外部环境变化和心理变化时引起的生理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工作的影响。美国是应用心理学开展职业安全适应性研究比较早的国家,美国Hester评价公司研制的一套可操作的、便携式职业安全适应性测试评价系统MVE系统,该系统对一个人的评价指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理极限、环境适应性和人际关系3方面,这部分是通过主测人对被测人主观评定直接打分。第二部分包括25 项指标,涉及操作的速度、灵活性和协调性、认知能力,空间机
2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1绪论
械能力,文书能力,数学能力,理解能力及交往和管理能力等方面,这些指标是通过MVE所带的各种测试仪器和量表经过测验、评定给分的。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关驾驶员安全适应性研究。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等单位开发的“职业心理测试软件系统”,是针对中学毕业生进行职业选择的测试系统。劳动部门职业教育研究所等单位研究开发的“个人职业素质评价系统”是一套为各级劳资部门机构使用的个人职业素质测试系统。以上所提到的职业适应性测试系统主要是针对个人在职业选择时所用的心理和生理测验,通过某些特定的测验,可以测出人在生产工作中某些心理变化,从而选择合适的职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用人制度的完善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日渐提高,所以对人才的职业安全能力测评与咨询已经成为急需。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的心理学系等己经展开了人才测评的研究,并在特殊职业适应性研究领域内也开展了研究,如在驾驶员适应性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职业能力选择系统(GATB)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研制,它是根据美国的MVE系统开发的,主要应用于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目前我国电力业和采矿冶金业也已经认识到安全心理适应研究在保障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在电力系统内和冶金系统内进行的较大规模的安全心理素质测验,取得的研究成功己为以后进一步开展电力系统和矿山作业人员的安全心理检测积累经验。就目前国内的安全心理测评的发展而言,山东科技大学的周刚,在2006年提出安全行为心理测量。他分析了人因失误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同时考虑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管理、工程心理四部分,制定安全心理测量表。昆明理工大学的王文甫在2007年进行了爆破工的安全心理测评系统的研究,他针对爆破工的特殊情况,提出安全心理测评体系,同时开发了爆破工安全心理测评软件。昆明理工大学唐爱云在2008年开发了安全心理测评辅助系统。他将传统的安全心理测验仪器的测验方法,用计算机实现,将安全心理测量中的操作测试转变为计算机模拟操作。
1.2.3煤矿安全心理的发展
我国煤矿安全心理的发展比较晚。学者在研究煤矿事故发生机理及防治时,多数考虑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降低到最大的程度,因此,前人的研究多数在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却很少研究引起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因此,我国煤矿安全心理的发展比较缓慢,直至近年来,才出现了研究煤矿安全心理测评系统的学者。
2004年太原理工大学的栗继祖研究针对煤矿的心理预测指标,同时对煤矿安全从业人员进行了测量,最后研究了心理预测指标的适用性。他采用问卷测试、仪器测试和职务评价表的方法进行施测,对个性心理测试、5种感知、认知能力进行了测试。其中,感知、认知能力测试,采用PE心理实验系统的标准化测验,而个性心理测试采用了修订的卡特尔16 种个性因素测验。他没有研究煤矿专用的心理预测指标,而是从已有的各种心理测验中找出适合的测量方法。
2004年华北电力大学的刘承水针对矿工安全心理状态,利用数量化理论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实用评判模型,并通过项目贡献分析,找出矿工安全心理的主要隐患所在。
3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1绪论
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的陈鹏提出心理契约是是影响矿工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他指出,在煤炭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可以强化企业与员工之前的心理约束,提高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风险干预能力,进而增强煤炭企业员工的安全感。这个思路和研究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2008年徐州师范大学的张琳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心理原因,并针对引发安全事故的心理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事故的心理学对策和方法。
2009年徐州师范大学的王丽娟提出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建立新型安全矿井。她提出可采用改变考核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增加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的信号刺激,以及改善井下环境尤其是照明条件等方法,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创建新型安全矿井。本文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找出引起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并对心理因素进行量表的编制,找出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比较大的指标,根据指标编制心理测量表,对测量表的测验结果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参与测验被试者的心理状态。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安全心理学是以企业组织的“人-机-环境”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研究的科学。在安全生产管理的煤矿安全系统中,直接反映的主要特点是项目管理的预防。根据心理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引进和应用安全心理学这一手段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管理服务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安全管理系统。煤矿安全生产和运营方式在煤矿井下作业循环“人,机,环境”的合理的安全配置,从而实现人类安全的行为,最终达到安全状态。其中,人是安全操作的核心。安全管理的重点是研究和控制生产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自由的人,这是基本前提,实现安全生产。事故煤矿井下环境和设备,除其他因素外,主要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避免人为事故,我们应该使用的安全工程,逐步提高员工在规范运作和自我控制质量,减少错误,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避免事故。
运用安全专业所学的安全系统工程和安全心理学知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的认知过程对行为安全的指导作用,分析企业从业人员个性心理特征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研究安全心理如何作用于企业从业人员的行为,揭示企业从业人员的心理活动,对安全生产这个“以人为本”的动态过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和调控作用。
在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每个环节上,人是极为关键的一环,煤矿安全生产通过应用安全心理学,使煤矿安全管理进一步趋向于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实现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虽然煤矿企业现行管理制约了一些科学管理方法的实施,但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煤矿企业用人制度的不断完善,能够很快使安全生产纳入到科学的轨道之中,真正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标。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大的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它反映了煤矿综合素质的高低。煤矿安全取决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状态,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换言之,煤矿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
4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1绪论
①目前针对煤矿作业人员的心理测量指标的研究仍然不是很充分,因此,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现场调研的情况,确定出煤矿安全心理测量的指标体系,为以后进行煤矿安全心理测量的研究,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②前人研究的煤矿安全心理,仅从安全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控制事故发生的措施,而并没有从心理测量的角度出发。因此,本文从心理测量的角度出发,研究适合煤矿企业的心理测评系统。
③前人对安全心理测量的研究,是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而没有进行针对煤矿特殊情况的研究,因此本文只针对煤矿特殊情况,研究心理测评体系及心理测量表,有更好的针对性。
④目前没有完整的针对煤矿作业人员的心理测量表,因此,本文针对煤矿特殊情况,研究心理测量表的制定,并对其进行效度、信度等的分析,以得出一个质量较好,针对性较强的煤矿作业人员安全心理测量表。
1.4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本文从煤矿安全心理研究为出发点,分析了人因失误,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制定出适合煤矿作业人员的心理测量指标体系,根据调研得出的指标体系,研究出适合煤矿特殊情况心理测量问卷调查表。在经过试测之后,对调查表的效度信度等进行检验,并对被试者的测量结果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为煤矿企业对员工的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考察提供数据支持。
1.5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而控制事故的方法中最重要的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据心理学的原理,人的心理因素支配着人的行为。因此,本文从煤矿作业人员的心理角度出发,测量他们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评价。 本文的研究内容可总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①在前人研究安全心理测评指标和对煤矿作业人员进行访谈的基础上,研究适用煤矿特殊情况的安全心理测评指标,并对制定出的指标进行量表调查,最终确立煤矿安全心理测评指标体系。
②根据确立出来的指标体系,制定煤矿特殊环境的心理测量表,并对量表进行试测,对其进行分析。
③将试测出符合要求的量表进行现场测量。 ④对被试者的测量结果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