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工矿企业职工行为安全分析(论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8:31: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2 安全心理学的共性基本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

全工作中谨慎细心,祝着镇定,也可使劳动者胆怯害怕,犹豫不决口性格对劳动安全的影响更显著。良好的性格可使劳动者对安全生产态度积极,行为理智,情绪饱满, 意志坚毅性格不好的劳动者对安全生产常抱消极态度,无所谓, 甚至持抵抗态度, 违章操作例如,某年轻司机性格暴躁,几句话不投机就会发火, 从不服输一次,他驾车途中遇到一位慢性子的司机驾驶着大拖车跑在他的前头, 他几次逼近拖车鸣笛要超车,可拖车就是迟迟不让,他一气之下猛踩油门强行超车, 不料正好与对面的来车迎面相撞,车毁人亡这类由性格不良引发的事故,真是何止万千。

人的个性心理体现于他的安全活动中,不良的个性心理往往是造成生产事故和人身伤害的原因。在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通过对职工个体心理的研究,了解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需求与愿望,预测他们的工作行为及动向,有利于为生产环境的改善提供指导,为安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方向。按照心理学的研究,个体心理总是通过个性活动表现出来,性格、气质、能力是人个性活动的外在表现,需求及动机是其内在的驱动力。其中性格则决定了人的活动方向,气质决定了人的活动方式,能力决定了人的活动水平。个性心理特征包含了个体对人对事的态度、行为方式、情绪、意志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故对劳动者的安全心理活动和安全行为必然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个性心理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加以改善。因而可以从矿工个体心理的分析入 手,规范职工安全行为,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2.3.1性格与安全

性格是一个人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个性的体现。人的性格有好坏之分,优良的性格有助于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因而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根据矿工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各种性格的优势。根据性格倾向上的优劣,把性格引导到有利于安全工作的轨道上来。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够了解每个矿工的性格,并与其工作岗位协调起来。比如井下瓦斯检查员,就适合责任心强的人员来担任,放炮员就适合沉着冷静的人员担任。根据性格的相对稳定性,对不同性格的矿工进行安全教育时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在顺应性格发展规律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促使矿工思想认识的转变。尤其对不良性格的矿工要有耐心,注意对他们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根据作业人员不同的性格,合理搭配班组成员,使班组内的成员在生产工作中具有较强的互补、互助性,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从而达到减少操作失误、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煤矿职工从事的井下作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在进行矿工选择和考核中,不应把安全知识和技能作为惟一的指标,还应根据工种或岗位的要求,进行能力性格测评,使其性格和工种相匹配,从而保证安全生产。

2.3.2气质与安全

在心理学中,气质是指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一般来说,可以把心理学所指的气质理解为人的“脾气”、“秉性”或“性情”。人的气质特征越是在突发性的和危急的情况下越是能充分和清晰地表现出来,并本能地支配人的行动。在紧急状态下,人的气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在安全管理中根据矿工不同气质类型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在安排矿工的

14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2 安全心理学的共性基本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

工作岗位时应该充分考虑其气质,有些岗位需要反应灵敏、能经受高度身心紧张和临危不惧的气质特征,而有些则需要做事认真、情绪稳定的气质。这就要求管理者根据工作特点适当地选拔和安排矿工。同时在对矿工进行管理中,要针对矿工不同的气质采用合适的方法开展工作。比如对于抑郁型气质的矿工,他们一般不愿主动找人倾诉困惑和苦恼,管理者就应该有意识地主动找他们谈心,消除他们情感上的障碍,使他们保持健康良好的情绪。在组建班组时,也需要考虑将不同气质特征的矿工进行搭配,有利于生产和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2.3.3能力与安全

心理学上把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特征称为能力。能力反映人进行某种活动的水平,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是人的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保证。劳动者的能力对安全生产工作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能力强的劳动者,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作业中和作业场所的不安全因素,而且可以妥善有效地处理已经发生的事故。特别是适应本工种、本岗位安全生产需要的特殊能力,对搞好安全生产更是必不可少的。许多事故就是因为劳动者能力差而无法及时发现并排除而造成 的。安全管理者需要了解煤矿不同工种应具备的能力,作为选择职工、分配工作岗位和培训职工的一种依据。从事煤矿生产的从业人员要进行具有危险性及负有重大责任的活动,因此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较强的特殊能力。同时在进行矿工选择和考核中,应根据工种或岗位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能力测评,以岗定人,使矿工的能力与其岗位相适应。同时对矿工进行能力和技能培训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使矿工掌握处理紧急情况的技能和知识。

2.3.4需要与安全

需要是人体的一种内部状态,它表现出个体对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要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人的需要层次学说,他提出的人类的5 种由低级到高级的需要是: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较低的需要获得满足后,才发展出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安全需要被列为较基础的需要。人的安全需要主要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职业安全、劳动安全和人身安全5 个方面,其中,人身安全和职业安全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没有人身安全,就谈不上人的其他需要; 没有职业安全,则经济上的安全、生理上的需要就难以得到保障。只有满足了人身安全和职业安全的需要,才能让职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工作的成效。煤矿井下复杂的地质条件,狭窄的作业空间,众多的潜在危险因素,较大的劳动强度等这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使得矿工对安全的需要比其他行业更为强烈。由此可见,矿工对安全生产有着根本的积极性,但这种潜在的积极性是否表现为切实的安全行动,主要取决于个人对安全需要的明确程度。这就启发煤矿企业在进行安全教育工作时,要注意加强矿工对安全的深刻认识,唤起他们的安全需要。另一方面,应该建立起严格的安全生产保障制度,并配备保证安全生产的技术装备。如果没有保证生产安全的必要条件,则这种客观的不安全会使矿工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因此煤矿企业一定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时刻把矿工的安全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从物质、技术和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创造安全的劳动条件,以满足矿工的安全需要。

15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2 安全心理学的共性基本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

2.3.5动机与安全

煤矿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在特定的条件下造成的。人的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的有目的的活动。为了克服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人们应自觉地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建立起安全生产、避免因事故而给个人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害的良好动机。但并不是所有的需要都会成为现实的动机,当意识到某种需要目前应寻求满足时才会成为动机。保证生命安全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但这种需要只有在劳动者意识到危险因素存在时,才能产生为安全着想的动机,从而采取措施来保证安全。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和培训中,应经常具体地向矿工讲明潜在危险的存在、危险的性质和事故的后果等,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轻视危险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以加强他们安全生产的动机。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尊重矿工的人格特点,尽量解决其生活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努力寻找矿工个性特征与安全目标之间的联接点,随时掌握矿工的愿望和动机,启发其安全需要的原始动机,从而把安全管理由被动地事中、事后控制变为主动地事前分析、预测和控制。在生产中,管理者可以采取各种激励方式提高矿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积极性。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上的激励,都可以激发矿工保证安全生产的愿望和动机,提高其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并使其感受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而更主动、更努力地完成本职工作。

2.3.6根据劳动者的个性心理特征,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心理特点的劳动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安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规律,把握每个工人的人格特征,良好的安全管理。一是根据工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等特点,优化劳动组合,成员的个性性格互补,避免叠加。二是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合理安排工作,做到人岗兼容性,扬长避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个性,免避人岗不合。特别是那些有较高的风险的岗位,更要注意这一点。根据岗位安全要求和员工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和培训。应特别注意对偶然性行为的教育和培训的工人和工作要求,克服不亲和性的弱点,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行为的安全。三是为了做好上述两项工作,还需要为每个工人至少是危险的操作员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科学评价,通过评价才能使用。

16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3从业人员安全心理和行为安全

3从业人员安全心理和行为安全

3.1煤矿员工的“知- 能- 行”不安全行为模式研究

大量事故调查统计研究表明,中国80%以上的煤矿事故的直接或间接是员工不安全行为引发的。[1]特别是近年来,几乎每一个重大煤矿事故是由于员工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例如:2005年2月14日,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14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人违章带电检修装置,产生的电火花引起的瓦斯爆炸。例如:2006年4月29日,陕西省延安县镇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2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工人违章放炮火花引起的瓦斯爆炸。类似的事故不胜枚举。因此,加强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在中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保证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

虽然,过去人们不得不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许多研究,但这些研究侧重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一个简单的分类分析,确定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在事故中的比例,对工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管理经验等综合总结等,很少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因素,更深入和系统的研究,特别是一些研究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其对工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2]

然而,近年来在我国煤矿重大事故的调查发现,几乎每一个重大事故背后都存在一些不良的管理行为问题。例如:2005年10月3日,河南省鹤壁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2发生,造成34人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未能阻止非法采矿的行为,没有按照操作计划实施,煤矿的管理人员在发现重大隐患整改不给力,对干部职工安全教育不到位。例如:2005年11月27日,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大型煤尘爆炸,造成171人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长期采违规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超能力生产。事故的直接原因虽然是员工不安全行为,然而,大多数煤矿长期存在着许多不良经营行为是导致事故的原因,因为管理不善行为的长期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的选择,是促使他们做出对不安全行为的基本因素。煤矿这些不良经营行为的结果往往是煤矿管理者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3]

事实上,行为是认知过程的外部表现,工人们已经把各种违反不安全行为,及他们的认知心理过程密切相关;同样,管理煤矿已作出各种不安全的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是密切相关的认知心理过程。因此,加强对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就必须认清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认知心理过程,发现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可能的种种因素,然后根据上述因素施加有效的影响或控制,实现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的目的。

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更注重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方法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问题,特别是通过感知,表象,记忆等基本过程研究不安全行为,他们在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管理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管理方法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然而,西方学者主要研究核电,航空和其他行业的员工不安全行为,而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重大事故的行业特点和西方国家的根本不同,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研究不够深入,许多理论的研究还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如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内在机理等,已成为我国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进一步工作的瓶颈。

17

搜索更多关于: 工矿企业职工行为安全分析(论文) 的文档
工矿企业职工行为安全分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leca4xmyn3jk4h7snmh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