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使第一组钢板桩桩身垂直,由于钢板桩桩组上下宽度不完全一致,锁口间隙也不完全一致,桩身仍有可能倾斜,在施工中加强测量工作,发现倾斜,及时调整,使每组钢板桩在顺围堰周边方向及其垂直方向的倾斜度均不大于5‰。
4、在使用拼接接长的钢板桩时,钢板桩的拼接接头不能在围堰的同一断面上,而且相邻桩的接头上下错开至少2m,所以,在组拼钢板桩时要预先配桩,在运输、存放时,按插桩顺利堆码,插桩时按规定的顺序吊插。
5、在进行钢板桩的插打时,当钢板桩的垂直度较好,一次将桩打到要求深度,当垂直度较差时,要分两次进行施打,即先将所有的桩打入约一半深度后,再第二次打到要求的深度。
6、打桩时必须在桩顶安装桩帽,以免桩顶破坏,切忌锤击过猛,以免桩尖弯卷,造成拔桩困难。
7、同一围堰的钢板桩只能用同样的锁口,按设计尺寸计算出使用钢板桩的数量,以确保够用;
8、剔除锁口破裂、扭曲、变形的钢板桩;
9、剔除钢板桩表面因焊接钢板、钢筋留下的残渣瘤; 10、在接长焊接时,相邻焊缝高度差不得小于1m
11、质量标准
内容 桩顶标高 平面位置 垂直度 允许值或允许偏差 +100mm,-50mm 50mm ≤1% 12、根据专家评审会的要求进行钢板桩监测,以便动态监控钢板桩的高程和变形。在钢板桩桩顶布置监控点,每隔2片钢板桩布置1个监测点。待钢板桩合拢后,每天观测2次,上午、下午各一次。在内部支撑施工完成后,可每天观测一次,直至钢板桩内部支撑全部拆除后,方可停止观测。 (九)、钢板桩围堰施工中的防漏水措施
钢板桩锁口之间连接是否紧密是钢板桩围堰施工中的难点,是关系到围堰是否能成功抽水进行下道工序的关键因素。为此,须从钢板桩施工前、插打时、抽水后
10
等每道工序加以控制.
1、钢板桩在运到现场后,派专人仔细清理索口间杂物、观察索口是否变形,对于索口变形的钢板桩,应调正后使用;
2、在钢板桩锁口内涂抹黄油混合物油膏(重量配合比为沥青:黄油:滑石粉:锯末=4:6:10:1)以防止钢板桩的漏水;
3、钢板桩在插打时应保证其垂直,防止相互倾斜的钢板桩之间索口无法密贴; 4、钢板桩围堰在抽水后若存在较小的漏水现象,在抽水时,可以看到哪条缝出现漏水,利用漏水处水压差降产生吸力的原理,在漏水处钢板桩上迅速溜下一袋干细砂或锯木屑、粉煤灰(煤碴)等填充物,在吸力的作用下,填充物会被吸入接缝的漏水处,将漏水通道堵塞,有效的减少漏水量。若抽水后漏水现象较为严重,则将旧棉被或土工布裁剪成3-5cm的长条状,派潜水员将漏水处用棉条从水面堵塞至河床面; (十)、承台施工
1、施工方法
先破除桩头、清除砼杂物,进行桩基检测,进行承台测量放样,承台分一次浇筑,模板采用竹胶板,钢筋的制作严格按技术规范及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保证钢筋搭接长度及焊缝质量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施工中注意墩身预埋件的检查,监理检查验收合格后,布设冷却水管,浇筑砼,养护(布设冷却水管见主墩承台冷却水管布置图)。
2、水化热控制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内部温升值过大和内外温差值过大,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容许抗拉应力。为防止温度裂缝产生,混凝土浇筑后采用外部降温、内部散热的方法进行养生。内部散热措施采用冷却水将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导出,冷却水管使用外径?50mm×2mm的电焊钢管;外部降温采用覆盖麻袋洒水保湿降温。使混凝土内部温升值过大和内外温差值控制在29℃以内。混凝土分层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冷却水管供水、覆盖麻袋洒水养生,养生结束后用清水冲洗冷却水管,注入同标号水泥浆。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主要措施有三个方面,第一:混凝土产生低水化
11
热;第二: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的温升值;第三:加快混凝土散热。常采用的方法如下:(1)、选用低水化热水泥;(2)、降低水泥用量,掺入粉煤灰;(3)、使用缓凝减水剂;(4)、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5)、选择低气温时段施工;(6)、布设冷却水管降温;(7)、覆盖麻袋洒水保湿降温。 (十一)、围堰拆除
承台施工完成并养护后,在承台与钢板桩围堰间回填土砂,回填至与承台面标高平,继续施工墩身等上部结构,墩身施工出水面后,采用边回水边拆除的方式进行,直至回水至与围堰外侧水位平。支撑拆除完成后拔除钢板桩。
钢板桩拔出再重新利用,拔桩时,尽量使钢板桩下部与混凝土脱离,然后再进行拔桩。先略锤击振动各拔高1~2m,然后按次序将所有钢板桩均拔高1~2m,使其松动后,再依次拔除,对桩尖打卷及锁口变形的桩,可加大拔桩设备的能力,将相邻的桩一齐拔出。并注意一下几点:
1、为防止将临近板桩同时拔出,宜将钢板桩和加固的支撑围檩逐根解除。 2、按与插打钢板桩顺序相反的次序拔桩。
3、将钢板桩用振动锤再复打一次,可克服土的黏附力。
4、拔出的钢板桩应及时清除土砂,涂以油脂。变形较大的板桩需调直,完整的板桩要及时运出工地,堆置在平整的场地上。 (十二)、施工预案(湿挖条件下水下浇注封底砼)
水下吸泥、清淤到设计标高后,即可进行水下封底砼施工,封底砼标号为C30,封底厚度为1.5m。
(1)、封底砼导管的选择及布置
导管采用Φ325mm钢管,导管在使用前须进行水密试验,导管安装时,每个接头须预紧检查,下放固定时,导管下口悬空15-20cm。导管的布置、固定利用搭设的平台,每根导管的作业半径按3m考虑,
(2)、封底砼的浇注
封底砼须一次性浇注完成。砼采用拌合站集中拌制,由砼罐车运至现场并通
过汽车泵泵送。
首批砼灌注时,先用一6m3的集料斗储料,待储料斗满后,拔球浇注首批砼,
12
首批砼浇注后,导管埋深应不小于0.6-0.8m。砼浇注前,在每个导管处封底砼的浇注顺序:先低处,后高处(先将低处砼灌高,避免高处灌注的砼往低处流,使导管底口脱空而进水或导管埋深过浅)。砼的浇注应先四周后中间,并确保砼的表面大致水平。
在砼的浇注过程中,由技术人员负责测量砼的浇注高度和砼扩展情况,正确
指挥施工人员调整导管的埋深,并及时与实验室联系控制砼的坍落度。
砼浇注将近结束时,重点对导管与导管的中心处、护筒四周及钢板桩壁等部
位进行高程的测量,确保砼面的标高达到设计要求。
由于浇注水下封底时,砼表面无法达到比较平整的要求,所以在砼浇注时,
将砼顶面标高控制在设计标高下20cm左右,待砼达到强度,围堰内抽水后,再补浇20cm砼垫层。
5、在钢围堰抽水过程中,设置专人观察钢围堰变形情况。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