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训步骤
1、课程导入,并进行情景操作和综合演示。
2、结合实训平台熟悉商品品类及基本信息和汇总上架。
3、掌握收银员、防损员、仓管员、营业员等岗位职责知识。
4、利用模拟演示的方法进行营业前、中、后收银工作流程及考核。
5、教师点评与小结 6、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四、相关知识
1、商品结构的选择 2、各岗位的职责
3、收银员在营业中前后的职责
五、实训示例
1.课程导入
1.1教师介绍商品选择的原则和方法等相关知识。 案例3:超市如何选择销售商品? 1.1.1超市政策
? 以高度回转为优先,高回转=商品销售数量/单品数量,供应商希望将自己经营的所有商品被商场选择上,而商场选择商品有基本的原则——选择20%的单品数量创造80%的销售额且商品品质良好。
? 有限的商品选择对于顾客而言有条件实现(明确的选择、方便购买、清
晰的陈列),对于商场自身而言油条件实现(增加单一商品的销售数量、方便卖场管理、便于取得良好的进货价格)。 1.1.2商品选项
? 鉴于顾客对商品的需求超市以分类满足顾客的基本需求,
? 顾客的一种需求=商品的一个小分类每一个商品的小分类是由多个供应商提供的不同的商品组合而成,采购员的工作是依据超市商品组织分类结构表在供应商所提供的商品中选择最好的单品。 1.1.3商品选择方法
? 检查商品的品质并了解每一个小分类的价格带(询问供应商或自己调查竞争者)将商品分为三个价位——低价位、中间价位、高价位。价格带中的单品数量根据商品组织结构表。例:某一小分类的价位的市场占有率低价位10%、中间价位66%、高价位24%。
? 在卖场货架上陈列的商品必须按照商品选择的种类进行陈列,我们应该适时调整销售不如预期的商品(根据商品销售排行或其他报表)。
? 对于高销售量的商品给予充分的空间并经常性进行促销活动。 ? 对于中销售量的商品通过间断的促销来提高商品的销售数量,检视商品的毛利率(适时调整),不间断进行市场调查并适时调整商品售价,与供应商协调更低的售价。
? 对于高低量的商品检查细项(市场需求性、商品品质、排面陈列面积、排面分类对应、售价等),通过改进后仍不能提高销售量的商品将被终止。 ? 对于新增商品的终止应给予充分的调整阶段,为了维护超市的形象及超市组织结构表的完整性某些销售量较小的商品不能终止
1.2动作:将系统中的商品以名称、数量、库存、进货价、影响值为要点陈列,让学生熟悉商品的品类和信息。 2.熟悉商品品类及基本信息和汇总上架 2.1讲解商品选择及管理的基本操作步骤 2.1.1商品选择
点击【门店后台管理】—>【连锁门店商品选择管理】—>【商品选择】
在商品库中选择不同种类的商品,门店商品的选择数量要根据老师后台的商品数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以选择的商品不能少于150个,少于150个则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关卡。
商品选择完后可以单击“已选择商品查询”查看学生选择的商品信息。 点击【门店后台管理】—>【连锁门店商品选择管理】—>【商品开业进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