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高安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藏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七课《藏戏》
教材分析:
《藏戏》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作者按说明事物(藏戏)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了藏戏的主要特点,接下来描述了藏戏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历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和主要特色,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本文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作者行文脉络清楚,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颇具文学色彩。 学情分析:
农村六年级学生在语言积累、阅读能力上已有一定水准,但受限于经济文化条件,孩子们眼界尚不开阔,文化风俗、地理人情了解博度不够,而阅读习惯(方法)、独立阅读、个性阅读这些方面尚不成熟,仍待加强,因此教学本文,须借助一些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文化内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通课文,积累言语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了解藏戏的特点以及艺术特色。同时,借助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喜爱之情,了解藏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1、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 2、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教学环境与准备:藏戏面具图片、藏戏《诺桑王子》视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悬疑导入
1、播放《诺桑王子》短片断。 师:这是一种什么戏? 2、简介藏戏。
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在祖国的百花艺苑中独具特色。藏戏艺术有600年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呢?又有着怎样的特色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我们一起来揭戏藏戏! 3、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脉
1、生浏览全文,带笔阅读——圈词标段,记感受(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 2、汇报读书听课。
师:藏戏都有哪些艺术特点呢?也就是不同于其他剧种的地方? 生汇报。(戴面具、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师:除了藏戏的这些艺术特点外,你在读中还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简述藏戏形成过程。 三、研读藏戏特色,感悟表达特点 (一)出示研读主题
(1)( )的面具 (2)( )的舞台 (3)( )的演唱风格
要求: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某一特点用一句话或几个词概括出来。 (二)阅读交流展示 面具:
1、生交流面具特点(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第 1 页 共 2页
芜湖市高安中心小学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2、师拓展其它剧种中面具或脸谱。
(1)展示藏戏面具图片。(2)出示京剧概念化脸谱。 舞台:
1、指名读相关词句。
2、交流特色(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演唱:
1、生生交流演唱特色(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具简陋到了极点。
(三)对照开头,体会表达
1、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特色。 2、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3、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四、了解藏戏形成,积累魅力语言
1、小组讨论:唐东杰布开创藏戏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A、艺术的传奇:一位僧人→开山鼻祖
B、艺术力量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 C、勇敢的传奇:伟大的宏愿→凶险的自然 ????
重点体会“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五、总结
1、师:时至今日,藏戏如雪原上一朵雪莲花盛开不衰深深扎根在高原人民的心灵深处?她是怎样永葆艺术生命的呢?
生:师传身授,言传身教。
2、进一步引导,让学生明晰,艺术只有植根于人民,植根于生活,才会长盛不衰,才会永褒魅力。 板书设计:
藏 戏
为民造福 戴面具 师传身教
特色 没有舞台 传承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长盛不衰
第 2 页 共 2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