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2) 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是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感知为统一的整体。
(3) 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 (4) 恒常性。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知觉的这种特征即恒常性。 35.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教材的性质;
(2)识记教材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识记者的态度。
36. 如何提高记忆力?(记忆/遗忘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37. 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在学习的当天进行复习;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3)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7)掌握复习的量,坚持适度超额。
第二节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
38. 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2013上】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分别是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
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9.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0.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回事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1. 简述皮亚杰理论中 7~12 岁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2014下】
7~12 岁小学生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是: (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思维具有可逆性。
42. 简述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 (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43. 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44.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与教育启示。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 45. 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016上】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
46. 奥苏泊尔对学习的分类
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47. 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48. 简述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