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氯化钠 (3)极少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氢氧化钙
四、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要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真题回顾】
(2015·哈尔滨)右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C.t2℃时,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甲饱和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答案】 C
考点8·结晶
一、概念
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个过程叫结晶
二、方法
①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海水中提取食盐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
【真题回顾】 (2015·成都)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20 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答案】 A
考点9·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定义
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二、定义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100%
溶液的质量【规律】
(1)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温度无关。 (2)溶质质量分数单位为1。
(3)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含义是指每100份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质量为10份。 (4)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5)发生反应时溶质为新生成的物质。 (6)只有溶解的部分才是溶质。
三、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公式】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3)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100%
溶液的质量
【规律】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1)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2)增加溶剂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真题回顾】
(2015·益阳)下表为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溶解度/g KCl KNO3 0 27.6 13.3 20 34.0 31.6 40 40.0 63.9 60 45.5 110 80 51.1 169 100 56.7 246 请回答: (1)60 ℃ 时,KCl的溶解度是_____ g;
(2)40 ℃ 时,将30 g KCl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溶液(填写“饱和”或“不饱和”); (3)将20 ℃时KNO3和KCl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60 ℃,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KNO3______ KCl(填写“>”、“<”或“=”)。
【答案】
(1) 45.5 (2)饱和 (3)<
考点10·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配制仪器和步骤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
【说明】
(1)天平使用时注意用称量纸、左物右码的原则。
(2)量筒量取液体时注意观察的方法,不可俯视或仰视。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但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4)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转移固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