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组 不注射埃博拉实验性疫苗 不患病 注射埃博拉病毒 患病 材料二:埃博拉疫情还没结束,肆虐美洲和非洲的塞卡病毒又席卷而来,并已陆续进入我国境内,截至2016年5月28日,我国境内共确诊了8例患者.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埃博拉病毒是引起埃博拉传染病的病原体
(2)2016年3月19日,山东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假疫苗案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假疫苗对传染病的预防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如果在资料一的实验中给A组猴子第一次处理时注射的是假疫苗,则在经过第二次处理后,A组猴子和B组猴子一样会患病,原因是A组猴子第一次处理时注射的是假疫苗,不会促使人体内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因此则在经过第二次处理后,A组猴子和B组猴子一样会患病
(3)我国某边境口岸发现了输入性塞卡病毒感染案例,疾控防疫部门立即对该病人进行隔离治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
(4)志愿者接受埃博拉实验性疫苗注射,则其所注射的物质和免疫类型是A A.抗原 特异性免疫 B.抗体 特异性免疫 C.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抗体和抗原;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专题】文字叙述型图表题;类比推理;传染病和免疫专题.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1)埃博拉(以往称作为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疾病,那么该病毒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它的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是由低毒的、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机理分析,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某种病原体起到免疫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能力,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接种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假疫苗对传染病的预防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如果在资料一的实验中给A组猴子第一次处理时注射的是假疫苗,则在经过第二次处理后,A组猴子和B组猴子一样会患病,原因是A组猴子第一次处理时注射的是假疫苗,不会在人体内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因此则在经过第二次处理后,A组猴子和B组猴子一样会患病.
(3)输入性塞卡病毒感染的人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因此疾控防疫部门立即对该病人进行隔离治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
(4)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注射的某些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因此埃博拉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疫苗属于计划免疫,其产生的抗体对免疫具有特异性.所以埃博拉疫苗研制成功,注册疫苗可以利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建立起特异性免疫来预防埃博拉. 故答案为: (1)病原体;
(2)A组猴子第一次处理时注射的是假疫苗,不会促使人体内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因此则在经过第二次处理后,A组猴子和B组猴子一样会患病; (3)控制传染源; (4)A.
9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病原体和传染源的区别、人体三道防线的功能、
计划免疫是特异性免疫.
11. 如图是人体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完成b过程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2)在进行生理过程d时,肺内气压增大.(选填:增大/缩小) (3)e、f表示的生理过程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4)在经过A、B两个生理过程后,②内血液成分明显减少的除氧气外还有尿素; (5)图中属于排泄途径的有d、g、h.(填写标号,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呼气和吸气;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尿液的形成. 【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
【分析】图示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血液循环、尿的形成等生理过程;图示中,a是消化,b是吸收,c是吸气,d是呼气,e、f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g是排汗,h是排尿、A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是肾小管的重新吸作用. 【解答】解:(1)b是吸收,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2)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部上升,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d呼气时膈肌舒张、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肺缩小、胸廓缩小,肺内气压增大.
(3)e、f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从而实现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4)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虑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进入肾单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②肾静脉中的血液内含量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氧气、无机盐和尿素.
(5)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图示中d表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h表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g表示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 故答案为:(1)小肠; (2)增大;
(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4)尿素; (5)d、g、h
10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过程以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