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00-2010年中国网络使用情况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2:06: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00-2010年中国网络使用情况调查

在中国,宽带是互联网的主要接入方式,共有2.7亿人通过宽带连入互联网,占总体网民比例的90.6%;而宽带接入的价格亦能为中国大陆的大部分中产阶级所接受。无线接入方式,特别是手机访问互联网的网民数量在迅速上升,有11,760万手机上网用户。而使用固定电话拨号上网的网民人数,自从在2004年达到峰值后,已在逐年地继续减少。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3.88亿。为世界首位,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仍远落后于互联网发达国家。

(一)我国上网计算机数:

2000年:650万台 2002年:2083万台 2004年:4160万台 2006年:5940万台 2008年:8470万台

(二)我国上网用户人数:

2000年:1690万,拨号用户:1793万 2001年:2650万,拨号用户:11543万

2002年:4580万,拨号用户:2683万,宽带用户:200万 2003年:6800万,拨号用户:4500万,宽带用户:980万 2004年:9400万,拨号用户:5515万,宽带用户:3310万 2005年:10300万,拨号用户:4950万,宽带用户:5300万 2006年:13700万,拨号用户:5100万,宽带用户:9070万 2007年:21000万,拨号用户:2340万,宽带用户:16340万 2008年:29800万, 宽带用户:27000万 2010年:45700万, 宽带用户:45000万

(三)互联网普及率 2002年:3.6% 2003年:5.3% 2004年:6.7% 2005年:7.9% 2006年:10.5% 2007年:16% 2008年:22.6% 2009年:28.9% 2010年:34.3%

(四)手机网民

2006.06:1300万 2006.12:1700万 2007.06:4430万 2007.12:5040万 2008.06:7350万 2008.12:11700万 2009.06:15500万 2009.12:23300万 2010.06:27700万 2010.12:30900万

互联网2000-2010:十年十大变化

1. 网民数量和构成发生根本性变化。2000年初,中国网民数量第一次突破1000万大关。而今天,中国网民数量突破4亿,挺进5亿。网民数量增长了40多倍。网民普及率超过30%,第一次全面超越了全球平均普及率。而且上网群体从过去的高端精英为主,到现在的普通大众为主,推动了中国互联网应用的变化和新格局的出现。

2. 互联网收入规模数量级提升。2000年初,中国互联网收入几乎为零,所以当时中国互联网在资本市场只有概念而没有真正的赢利模式。但是今天中国互联网的收入已经超越千亿大关。网络游戏、网络广告和电子商务等都达到数百亿的行业规模。中国互联网再也不是简单的概念,而是蓬勃发展的大产业。

3. 从三大门户到三大霸主。2000年初,中国互联网领衔的是新浪、搜狐和网易等三大门户。在接下来很多年内,人们都不敢想象有什么网站可以超越三大门户。但是,到了今天,与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相比,三大门户的收入规模和市场号召力已经沦为第二阵营,市场价值更是形成数量级的差异。

4. 从Web1.0到Web2.0网站的力量转移。2000年初,以三大门户和一批垂直门户为核心的中国互联网主要是Web1.0的模式。网民只是被动的浏览者、读者和消费者。而今天,互联网的发展主动力已经是Web2.0驱动。网民成为生产者、创造者,开辟了中国互联网的全新境界。

5. 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竞争。十年前中国互联网一马平川,是跑马圈地的美好的自由竞争的时期,强大的传统力量基本没有涉足。而经过十年发展,几个具有垄断性核心业务的巨无霸开始出现,马化腾的即时通讯加社区、马云的电子商务和李彦宏的搜索,都具备了强大的市场控制力。中国互联网必须在垄断巨头的阴影下继续创业和创新。

6. 从生产力工具到反生产力工具。十年前,互联网被普遍视为是提升生产率、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生产力工具。但是,随着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消费类应用的爆发式增长,互联网越来越凸现消耗时间、消耗金钱、降低效率的“反生产力工具”的一面。全球范围看,互联网消费类IP流量在2008年超过了商业IP流量,而在中国,这个时间点可能还要提前两年。

7. 互联网负面影响不断积累和急剧扩大。由于网络游戏的高速增长,青少年网瘾现象日常普遍。大量沉溺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使得在很多家庭中,尤其是农村地区,互联网开始成为家长和老师非常痛恨的第一“公害”。加上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社会负面力量全面向互联网转型。互联网从过去单纯的社会正面形象和积极力量,已经开始发生很大变化。

8. 互联网成为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十年前,互联网影响的只是人们的梦想和想象。而现在和未来,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都与互联网直接相关。而且主要是由于四大倒置所造成的:那就是小孩比家长更懂互联网;学生比老师更懂互联网;员工比老板更懂互联网;群众比官员更懂互联网。

9. 国家正在从“先发展再管理”转变为“先管理再发展”。与十年前相比,政府管制和互联网治理的力度空前加强。政府部门的政策极大影响并且主导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进程和成长空间。这一方面因为互联网在整个社会的重要性极大提升,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已经成为公共外交和国家安全的必争之地。在强管理的趋势下,如何更好推动中国互联网全球竞争力的崛起以及中国软实力的建设,各部委之间的互联网管理的协调和互动成为全新的挑战。

10. 条件无限美好,环境却在恶化。与十年前相比,中国互联网创业的条件可谓无限美好。首先,由于网民数量全球第一,而且继续高速增长,为互联网创业提供了非常开阔的平台。而且,作为互联网创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风险投资在中国全面开花,在政府的推动下,现在各地政府都在鼓励风险投资。现在缺的不再是钱而是好的项目。但是,在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等市场垄断势力之下,以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国有垄断的影响之下,以及各个政府部门管理的行政垄断下,中国互联网的创业和创新环境却有不断恶化的趋势。

总之,十年前后相比,巨大的进步和鲜明的对照值得我们认真审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结语:未来中国网络发展无限美好。

搜索更多关于: 2000-2010年中国网络使用情况 的文档
2000-2010年中国网络使用情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lut997mlp99g5n14bv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