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11安徽卷)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图12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31-32题。 31. 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A.a、b、c B.c、b、a C.c、a、b D.b、c、a
专题11 区域经济发展
(2011安徽卷)近年来安徽外贸不断增长,主要进口金属矿砂、特种机械、有色金属等,出口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服装等,图8表示2009年安徽省主要外贸国家及相应贸易额。完成23~24题。
23.符合安徽省主要外贸商品流向的是
A向英国出口芯片、石油 B 从智利进口汽车、铜矿砂 C 向美国出口冰箱、衬衫 D 从日本进口手机、铁矿砂 24.进出口贸易状况表明安徽省
A 工业化水平超过主要出口国家 B外贸海运航线主要集中在太平洋 C 原料导向型工业最具竞争优势 D 航空运量在外贸运量中比例最大 (2009安徽卷)34.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9
(2012安徽卷)34.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 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广西沿海防城港市。
图13 1990-2009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
(1)描述图中两个Ⅰ 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2)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
(3)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专题12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012安徽卷)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图10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3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 28~29题。
28. 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9. 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 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10
C. 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 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2010安徽卷)33.(28分)根据材料和图1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1) 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15分)
1978年以来
部分人口迁 移方向
2008年以来 部分服装加工基地迁移 方向 (2)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13分)
图11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
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2011安徽卷)33、(30分)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图13表示上海市2004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1)图中甲地为 (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7分)
(2)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12分) (3)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11分)
专题1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009安徽卷)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完成23~24题。 23.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4.表1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11
表1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① ② ③ ④ 耕地 57.80 40.96 30.71 20.16 林地 37.32 25.68 31.15 50.95 草地 0.76 0.16 0.37 0.56 建设用地 3.59 11.60 31.86 7.61 其他用地 0.53 21.60 5.91 20.72 A. ① B. ② C. ③ D.④
专题14 中国地理
一、单选题
(2012高考题安徽卷)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图12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 32~33题。
32.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33.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 Ⅱ、 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A.Ⅰ>Ⅱ>Ⅲ B.Ⅰ<Ⅱ<Ⅲ 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
(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10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30-31题 30.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 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 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3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