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流程
各科室或个人具名或匿名报告不良事件 职能科室(医务、门诊、护理等) 重大事件 一般意见(提出处理意见) 分管领导 组织相关委员会讨论提出重大实施意见 院领导 召开党委会(决定实施意见)
超声质量控制
一、超声质量控制的范围 1.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2.仪器设备性能及调节水平。 3.操作手法及观察分析。 4.记录与报告。 5.随访。
6.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二、超声质量控制原则
1.质量控制的内容必须对多数医院具可操作性;而且必须考虑到超声检查的病人数量与占用时间。应删繁就简,又不遗漏要点。 2.质量控制应经权威部分授权组织检查,普查与抽查互相结合。普查由各医院超声诊断部门自查填单,获得面上数据;抽查则可获得多种实际情况,并核实上报内容及数据的真实性。
3.超声质量检查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操作手法、记录报告与随访制度等方面。
4.在检查过程中,应同时核查对《超声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记录;并对其不规范术语进行纠正,使术语科学化、标准化,并与国际术语接轨。 三、质量控制的具体内容
1.人员专业素质
⑴接受医学教育情况、临床专业工作期限。
⑵具有超声物理基础、超声解剖基础,熟悉超声设备并经过正规培训;操作者须有上岗的资格证书。
⑶对超声诊断专业的继续教育积分记录或考试分数。 2.仪器设备性能及应用中具体调节
⑴主机要掌握调节深度增益补偿(DCG)、放大器动态范围、前处理、后处理、总增益、帧平均、或机内已设置的不同专用软件,使图像的细微分辨力、对比分辨力与图像均匀度达到最佳状态。在启用超声彩色血流成像之前,应预选彩标量程、彩色灵敏度、滤波等参数。在使用频谱多普勒流速曲线显示时,应适当调节流速量程及滤波器。在检查眼球或胚胎时,应注意声功率的输出不超过规定范围。只会使用电源开关、总增益等几个简单调节钮者,不符合专业人员的标准 ⑵超声探头 ①原有性能指标。 ②电缆线或图形黑条情况。 ③探头表面开裂或磨损情况。 ④仿体(标准模块)测试。 ⑶图形打印、记录设备
①检查多头热敏原件是否失效?1点失效者限期在两个月内修复或换新;2点失效者限一个月内换新;3点及3点以上失效者限两周内换新。
②对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切面,应作图形打印或其他图形记录提供临床资料并存档。
3.操作手法、图像记录与观察分析
①操作手法随不同脏器及检查途径而异。通常用平行滑移、原位侧角、原位旋动或上述几种组合性手法;以及各种操作手法的标准化程度。
②必须观察标准切面及特写切面。前者主查查询脏器整体结构,依靠超声解剖学作病灶的定位;后者则针对病灶放大、细察,分析其物理性能等。如做超声血流成像,则进一步分析其血流动力的改变。在观察过程中,必须经常调节仪器面板上有关功能钮,使之呈现最佳显示。 4.图像记录
⑴图像观察分析后特征认定。 ⑵图像中病变(要点)加注释。
⑶写出重要观察记录结果,重点指出图像特征。 5.报告单的要求
超声检查报告单为一次检查的结论。临床上作为诊断的依据;也是将实际情况用文字(或图像)告诉受检者的凭据。 报告单上分上项、中项及下项。
1.上项为一般项目,填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等。
2.中项记述检查时的发现,应细致、客观、文字简练,描述全面,不需加入任何主观判断。一般描述为外形、轮廓、支持结构、管道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