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幼儿在民间音乐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思路总结
作者:卓玛措
来源:《知识文库》2020年第04期
幼儿期作为一个孩子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家庭越来越重视幼儿教学,会增加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教育投入,幼儿教育的高低与幼儿的健康生长、教育息息相关,甚至还会对国家的未来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教育工作。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旋律韵味和乐器音色均比较独特,以此可将中华民族的音乐特色与民族文化充分体现出来,相比较于其他音乐形式这种民间音乐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无法比拟。但是,在西方与通俗音乐的双重挤压下,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逐渐被边缘化,而当下幼儿生活在各种文化价值观念充斥的时代,若从小不采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则长大后极易造成他们无所适从的感觉与价值缺失,还会产生无归属感的心理。
现如今,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与观念的更新,社会与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幼儿教师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在于如何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为幼儿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对于民族性、文化性应该高度重视,促使幼儿对民族音乐多接触、多了解,然后逐步喜爱,在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教育中确保幼儿充分的感受民族民间文化,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与审美情趣。为充分的引导幼儿感受传统民间音乐,教师可选择适合幼儿欣赏、表现的音乐作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与切实可行的教育教育策略,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在民间音乐中充分感受美的熏陶,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健康审美情趣与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发展。 1.1 选择极具游戏性的作品
对于游戏的喜爱是幼儿的天性。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规定幼儿园教育需要“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基于此,在选择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时,题材与内容应该极具游戏性,或者专门设计音乐游戏,以此可将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1.2 适当的进行剪辑处理
许多优秀的民间音乐作品多具有复杂的结构和较长的曲子,幼儿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需要对其音乐、结构、性质以及风格进行深刻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剪辑,确保与幼儿自身所具有的欣赏水平相适应。如针对结构复杂的音乐,可将结构剪辑为A-B、A-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