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潺亭实验中学高2010级09秋生物半期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细胞内的诱导酶一旦产生,其活性将一直保持下去
B.组成酶不是微生物细胞中一直存在的,而是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才产生 C.诱导酶的合成除取决于诱导物外,还取决于细胞内所含的基因 D.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的酶是诱导酶,分解乳糖的酶是组成酶 2.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w.w.w.k.s.5.u.c.( A、 在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调作用 B、 硝化细菌和圆褐固氮菌的新陈代谢类型都是自养需氧型 C、 神经细胞的突触小体释放出的化学递质直接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D.叶绿体中分解水的部位在囊状结构薄膜,产生ATP和NADPH的场所在基质
3、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图走势不相符的是( ) A.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B.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C.T细胞浓度——HIV浓度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4、下面4项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在检测某人尿液中的含糖量时,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的方法更为简便有效 B.切断小鼠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神经联系,小鼠不能维持体温恒定
C.在研究光照强度影响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的实验中,可将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放在相同的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研究
D.用带有35
S和32
P的培养基培养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5、右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6.下列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中,表述正确的是 ( )
( )
①将植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是活细
胞
②观察用健那绿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发现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则口腔上皮细胞是死 细胞
③将好氧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若发现细菌没有趋向 水绵照光部位,则说明细菌细胞为死细胞
④洋葱根尖经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溶液染上了色,则表明根尖细胞在解离前已 死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过氧化氢酶溶液中,溶液呈紫色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细胞中的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从而可以观察到其在细胞中的分布 D.细胞中的染色体经龙胆紫溶液染色后,可观察到其在有丝分裂各时期中的形态特点
8.下列物质基本组成单位相同的一组是
( )
A.细菌的质粒和基因 B.动物的糖原和抗原
C.人的胰岛素和性激素
D.植物的纤维素和维生素
9.生物膜上的蛋白质通常与多糖结合成糖蛋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外的信号传导中
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下列生理结构中,糖蛋白含量最高的可能是
( )
A.类囊体膜
B.线粒体外膜
C.细胞膜
D.内质网膜 10. 与有丝分裂后期相比,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是
( )
①染色单体分离 ②染色体数加倍
③同源染色体分离
④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⑤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 ⑥染色单体数为零 ⑦染色体数不加倍
A.③④⑤⑦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⑦
11.右图是某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a)、
染色单体数(b)和DNA分子数(c)的柱形 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①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一定最高 C.②表示着丝点已经分裂 D.③表示细胞分裂末期
12.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个体的衰老 B.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 D. 细胞不分化意味着细胞可能发生癌变,促进细胞凋亡可以治疗癌症 13.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组成酶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
B.低温、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永久失活 C.物质的跨膜运输、 CO2的固定都需要酶的参与 D.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显著
14. 下列关于细胞内合成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在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B.只要供给二氧化碳,在叶绿体中就能形成ATP C.在叶绿体中形成ATP需要光能 D.在线粒体中大量形成ATP需要氧气
15.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的状态。
a、b表示该部位的溶液浓度,由此可推测 ( ) A.可能a>b,细胞渗透吸水 B.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a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7 8 9 10 (4) 在气候寒冷时,即使在全日照下玫瑰也不能以最快的速度生长,可以用_______图来说明,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5) 除上述因素外,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也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氮元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
酶以及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重要组分,______元素在维持叶绿体膜结构和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 (6) 分
析
上
图
中
的
丁
图
指
的
是
______
植
物
,
判
断
的
理
由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共20分,I、(8分,每空1分)1978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工程技术,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分子中,然后通过大肠杆菌的繁殖,生产出了人类胰岛素,请回答:
第二卷,非选择题部分(42分)
1.(10分)下图是某生物细胞(局部)和细胞中某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利用大肠杆菌繁殖生产人类胰岛素的过程中,所用的工具酶是 ,与运载体连接后的DNA分
图甲 图乙
1)与波菜叶肉细胞相比,图甲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 。(2分) (2)若用吡罗红和甲基绿混合染液对图甲细胞染色,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是:
。(2分) (3)图乙中A所示的这类物质在细胞膜上可具有的功能是( )。(2分) A.作为载体蛋白,起物质运输作用 B.作为酶,催化发生在膜上的化学反应 C.作为受体,接受膜表面的化学信息 D.作为细胞表面的标志,被其他细胞识别 (4)若图甲所示的细胞进入衰老状态,图甲中哪些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
。(2分)
(5)简述a过程与c过程的主要区别:
。(2分)
2.(12分)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几种环境因素对某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小麦生长的适宜范围。丁图是某植物叶片的横切面,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 甲图P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为____________。
(2) 乙图Q点,高CO2浓度条件下,若要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应注意满足植物生活的________条件。预计丙
图Q点之后3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夏天中午光照强烈时,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低的主要原因可以用______来说明,其具体解释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称为 。
(2)与原核细胞的基因相比,人类胰岛素基因的编码区的主要特点 ,其非编码序列包括 。
(3)人类胰岛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体内成功表达的标志是 ,以及表达的过程是 。 (4)请你写出两条人工合成该目的基因的方法:
① ②
II、(12分)舞蹈病是一种遗传病,它和人类的数千种遗传病的产生有相似之处。 (1)图例为某家族舞蹈病的遗传系谱图,据图答: ①这种病属于 染色体上 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②假如在人群中50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是携带者,则III1与正常女性婚配,生出一个舞蹈病的女孩的概率 。
(2)如果要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合成人体细胞中的脱羧酶,就要获取目的基因,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 。
(3)我国科学家成功地把螺旋藻的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植入水稻中,该转基因水稻比普通水稻的生长周期显著缩
短,光合作用速率增长70%,淀粉含量大幅增加,达到了周期短、见效快、粮食增产的目的。
为探究“螺旋藻的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是转移在叶绿体内还是转移在染色体上”,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方法步骤、实验预期及结论。 实验方法步骤
I ; II 。 第二步:将F1分别种植在适宜水稻生长的相同环境中 第三步:观察比较二者的性状表现。
实验预期及结论: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