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节 贝多芬
教学内容:1. 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 2. 知识:奏鸣曲 奏鸣曲式与交响曲
3.拓展与探究:
教学目的: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与《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作品的
音乐情绪以及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了解贝多芬的简单生平,认识维也纳古典主义后期的音乐文化特征。初步懂得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以及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图片 相关资料 教材 教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相互问好! 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 二.导入新课: 1.导言:
1750年至1820年左右,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随着人文和科技的发展,在欧洲掀起了著名的“启蒙运动”。启蒙主义者反对传统宗教的权威,反对封建专制特权,提倡科学和知识,推崇“理性”,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这场运动对整个欧洲的思想与文化艺术(包括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音乐艺术开始逐渐走向市民社会,出现了最早的公众音乐会。“启蒙运动”渴望人类社会平等,四海一家的人道主义理想体现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就是著名典范。此外,启蒙主义者对“返回自然”的追求则使音乐风格发生很大变化,逐渐从晚期巴罗克以复杂、沉重的复调音乐为主的风格,转向以简洁、明快的主调音乐为主的风格。
海顿(Haydn)、莫扎特(Mozart)和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由于他们都在维也纳度过自己的创作成熟期,因而也被人们称作“维也纳古典乐派”,这个乐派标志着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成熟,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高峰。
出生在德国波恩的贝多芬(Beethoven,1770-1827)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他既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终结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引路人。 2.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国作曲家。生于波恩。父亲为科隆选侯的宫廷歌手。5岁随父学钢琴,8岁开始登台演出,10岁开始作曲。1789年到维也纳深造,先后向作曲家莫扎特、海顿、阿尔勃列希兹贝等人学习,艺术上进步飞快。1800年左右听觉显著恶化,但他仍坚持创4作,相继完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1820年两耳失听。此后,仍创作了著名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庄严弥撒曲》,以及最后的五部钢琴奏鸣曲、六部弦乐四重奏曲。贝多芬所作九部交响曲被誉为不朽之作。他的音乐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争取民主的革命热情,表现了贝多芬毕生竭力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在创作手法上,他开拓了动机性展开的结构原则,和声充满活力,节奏空前活跃,旋律的表现力极其丰富,增强了管弦乐曲的交响性和戏剧性。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欧洲古典主义音乐推向新的高潮。概括地说,贝多芬的音乐创作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3.出示课题: 三.新课教学:
1.《第23钢琴奏鸣曲(热情)》第三乐章
“热情”奏鸣曲是一首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作品,激烈的矛盾冲突,顽强的斗争精神等典型的贝多芬风格在此一览无余,充分表现出作曲家成熟时期的思想情感。评论家们将这首乐曲比作“火山的爆发”,“花岗石河床中的熔岩”,总之,离不开火一般的热情。“热情: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是从容的快板。在一小段引子之后,音乐出现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奔腾气势。右手快速流动的音型和左手短促果断的节奏,犹如烈马奔驰,风暴席卷。在第三乐章中,这种快速奔腾的气势贯穿始终,一气呵成。 2.《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完成于1823年的《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晚期的代表作品,也是贝多芬全部创作的高峰和总结。
在作品的第四乐章中,贝多芬史无前例的将人声引入庞大的管弦乐队中,以德国诗人希勒的诗作《欢乐颂》作为歌词。
交响曲前三个乐章中的主题依次在第四乐章中出现,但又逐一被中断,展现了作曲家寻求真理的曲折的心灵历程。最后,作曲家终于找到他理想的目标-----“欢乐”主题。最初,这个主题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
之后,音量逐渐扩大,推向高潮,由合唱唱出: 1=F 4/4 非常活泼的快板
3 3 4 5 ┃ 5 4 3 2 ┃ 1 1 2 3 ┃ 3 . 2 2 – ┃ 欢 乐 女 神, 圣 洁 美 丽, 灿 烂 光 芒 照 大 地!
3 3 4 5 ┃ 5 4 3 2 ┃ 1 1 2 3 ┃ 2 . 1 1 – ┃ 我 们 心 中 充 满 热 情, 来 到 你 的 圣 殿 里! 2 2 3 1 ┃ 2 3 4 3 1 ┃ 2 3 4 3 2 ┃ 1 2 5 3 ┃ 你 的 力 量 能 使 人 们 消 除 一 切 分 歧,在 3 3 4 5 ┃ 5 4 3 2 ┃ 1 1 2 3 ┃ 2 . 1 1 - ┃
你 光 辉 照 耀 下 面, 人 们 团 结 成 兄 弟。
音乐经过漫长的发展,最后,速度加快,乐队与合唱怀着极度兴奋的激情,赞颂欢乐,交响曲在歌颂全人类团结友爱的欢呼声中结束,表现出贝多芬理想主义的梦想----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
复杂的时代环境,个人的痛苦经历,铸造了贝多芬独特的音乐性格:充满矛盾、激烈冲突的戏剧性和勇往直前,热情澎湃的英雄性。“自由和进步”是贝多芬终生追求的艺术与人生目标。可以说,象征着力量、意志、壮美、崇高精神的贝多芬音乐至今仍震撼人心。 四.音乐知识了解: 1. 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
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常简成称为“古典乐派”。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在奥地利维也纳形成这个重要的音乐流派。其代表人物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海 顿 莫 扎 特 贝 多 芬 1.奥地利人。 1.奥地利人。 1.德国人。 不2.在他的音乐中,贯串2.他的早期作品具有精致典雅的2.他的音乐创作以生客的同着明朗、欢快的情绪;风格,后期创作交织着抒情和戏社会冲突,英雄般的斗争意点 他最富有成果的领域剧性的因素;他用器乐和声乐的志和热情为特征;他最擅长是交响曲、室内乐和清多种体裁写出了不少杰作,其中的领域是器乐,其中以交响唱剧。 歌剧创作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 曲和钢琴奏鸣曲最为出色。 相同点 1. 三位作曲家分别出生于德国和意大利,但绝大部分时间在维也纳生活和创作,思想和创作一脉相承,对欧洲音乐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2. 他们都经受了欧洲启蒙运动以来的社会进步思潮,思想上不同程度的具有挣脱封建贵族束缚的倾向。 3. 他们的创作继承了德奥民间音乐的优良传统,汲取了欧洲各国专业音乐的杰出成果,具有生气勃勃、乐观向上的气质,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 4. 他们确立了主调音乐风格在音乐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古典类型的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和歌剧的规范。 5. 他们的创作以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刻,语言通俗为特征,构成了古典主义的音乐风格。 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构成了18、19世纪之交欧洲音乐文化的高峰,对后世音乐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 奏鸣曲
奏鸣曲是一种由三个或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组成的器乐曲。其典型结构为: 第一乐章,快速,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慢速,三段式,变奏曲式或简单的奏鸣曲式;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诙谐曲,三段式;
第四乐章,快速或极速,奏鸣曲式、回旋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 3.奏鸣曲式
奏鸣曲式是乐曲的结构形式之一。它是欧洲18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型器乐题材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曲式。大多数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都运用“奏鸣曲式”写成。 奏鸣曲式总是用“快板”写的,所以在“奏鸣曲”(套曲)中的奏鸣曲式乐章,常被称为“快板乐章”。关于奏鸣曲式的三大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有人比喻说:呈示部好像提出矛盾的、可争论的问题;展开不是进行讨论,甚至矛盾间相互斗争;再现部则统一认识,作初步的结论;尾声是总结。奏鸣曲式的这种“对比---发展---统一”的结构布局,很适于用来表现复杂的、甚至戏剧性的内容,所以奏鸣曲式不但是“奏鸣曲” 、“交响曲”和“协奏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乐章,而且管弦乐“序曲”与“交响诗”也常用此曲式写成。 4.交响曲
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做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交响曲以结构宏大,内容深刻而富于戏剧性,管弦乐写法复杂而银色对比鲜明为特色。 五.拓展与探究:
1.贝多芬创造性的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将深邃的思想和热烈的激情赋予古典主义音乐的形态上,这使贝多芬不但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高峰,同时也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行者。聆听了他的作品,谈谈古典主义音乐风格是怎样的?
2.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大音乐巨匠,请各收集海顿和莫扎特的一部音乐作品,谈谈你的感受,并与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做一个简单比较。 莫扎特 海顿 贝多芬
3.除了《第九交响曲》以外,你还知道贝多芬创作的那些交响曲?收集其他交响曲的CD或磁带在课堂上与同学聆听交流。 六.作业:
七.小结: 八.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