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b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a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b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c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d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3)职业道德修养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b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c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四、荀子:天 地 君 亲 韩愈:以身立教
韩愈、董仲舒:学而愈明为上等 可导而上下中等 陶行知:教师应当以身立教 以身教人者教己
五、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
(2)必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必须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4)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六、教师资格认定程序:
(1)捐出申请 (2)受理 (3)颁发证书
七、教师聘任制的形式:
(1)招聘 (2)续聘 (3)解聘 (4)辞聘
八、1999年3月13日发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的原则: (1)因地制宜 (2)分类指导 (3)按需施教 (4)学用结合
九、教师考核内容:
(1)政治思想 (2)业务水平 (3)工作态度 (4)工作成绩
十、教师考核的原则:
(1)客观性 (2)公正性 (3)准确性
十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
(2)创造性:教无定法 灵魂的工程师 塑造新一代艺术家 (3)长期性:百年树人 (4)个体性
(5)示范性
十二、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态度 十三、教师威信:教师本身条件 第五章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调控功能 (3)评价功能
三、不同的教育目的论
(1)神学教育目的论:夸美妞斯 “今生是永生的准备” 小原国芳 (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涂尔干
(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卢梭 福禄倍尔 裴斯泰洛齐 (4)教育无目的论:杜威
四、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1)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2)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3)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
(4)教育目的的确定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五、“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 (1)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2)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六、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2)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
七、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 (2)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八、人才素质的标准: (1)创造精神 (2)实践能力 (3)开放思维 (4)崇高思想
九、落实教育目的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2)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 (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德育: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简言之: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二、学校德育的成分: (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三、学校德育的功能:
(1)社会性功能:a政治 b文化[中介] c经济 (2)个体性功能:a生存 b发展 c享用[最高境界] (3)教育性功能:
四、德育对智、体、美育的促进功能: (1)动机作用 (2)方向作用
(3)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五、德育的基础:教学生学会做人
六、道德内容的三个层次: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其中“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即道德规范]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3)较高层次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教育
七、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 (1)集体主义 (2)爱国主义 (3)民主与法治 (4)其他政治常识
八、中小学德育的主要方法 (-
(6)奖励与惩罚法
九、中小学德育的原则:[有待考证] (1)正确疏导为主的原则 (2)知行统一的原则
(3)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4)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 (5)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十、智育:
(1)斯皮尔曼:g因素 s因素
(2)吉尔福特:三个维度:a内容 b操作 c产物
(3)斯腾伯格:三元理论:a元成分 操作成分 知识获得成分 b情境性智力 c经验性智力
十一、中小学智育的主要内容: (1)传授知识 (2)发展技能
(3)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十二、体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性 (2)技能性 (3)娱乐性
十三、体育的基本功能:
(1)教育功能 (2)健体功能 (3)娱乐功能
十四、美育:德国 席勒《美育书简》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
十五、美育的功能: (1)直接功能——育美 (2)间接功能——育德 (3)超美育功能
十六、美的基本形态: (1)艺术美
(2)现实美:a自然美 b社会美 c教育美
十七、美育的任务: (1)感受美 (2)鉴赏美 (3)表现美 (4)创造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