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精编基础常识题专题十一综合性学习读书学习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4:24: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专题十一 综合性学习

1.(2018·广东广州)为了推进广州市“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广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公益海报设计评比活动。下面为参赛作品,请欣赏这两幅海报,并按要求作答。(5分) (1)甲、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谈谈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参考答案】

【甲】甲展现了老师带领学生们在藏书丰富的阅览室中读书的画面。图中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老师也乐于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甲图能够表现出师生同读的融洽气氛,强调了校园环境对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性。

【乙】乙是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一起阅读,温馨和谐的画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阅读习惯的形成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和陪伴,只有家人一起共同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孩子的阅读兴趣才能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文转换及对活动精神的把握能力。首先概括介绍画面的内容,要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既要抓住画面主要形象:【甲】老师、同学、画面上文字信息“师生同读”;【乙】爸爸、妈妈、孩子、画面上文字信息“亲子阅读”;还要注意画面上人物的动作行为(读书),读书的环境。然后联系题干中活动的主题为“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抓住这些加以整理即可。

(2)结合你喜欢的那幅海报的内容,为本次活动拟出一条宣传口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考答案】【甲】①师生同读,共同成长。②共建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之乐。 【乙】①构建书香家庭,培育儒雅一代。②家人齐阅读,增情益智乐融融。

【解析】本题考查宣传语。应结合画面内容“师生同读”“亲子阅读”及活动的目的“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两个要素,整理作答即可。并注意语言简练,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等。

2.(2018·山东淄博)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个研究专题。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 示例:

【专题名称】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

【研究依据】《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

【我的发现】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叉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 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的研究:

【专题名称】 【研究依据】

【我的发现】 【答案】示例:鲁迅散文的特点

《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藤野先生》中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又写了自己留学的感慨,还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但都被怀念线和爱国线紧紧聚在一起;《阿长与<山海经>》零零碎碎写了阿长的诸多讨厌,又写了她买《山海经》,一条怀念与敬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性语文实践能力。解答此题必须认真阅读要求,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解答。题目是要求做一个研

究专题,而且给出了示例。解答第一题,我们可以根据示例“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的专题,选择自己的专题,鲁迅作品入选课文很多,有《社戏》《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这其中从题材上有小说、散文、议论文等,示例是从“小人物”做出提示,我们可以选“鲁迅散文的语言技巧”、鲁迅作品里的“美女蛇”、鲁迅的“故乡“情结”等来制定自己的研究专题;解答第二题,可以根据专题的选择,挑选两个学过的文章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所选的这两个课文要能体现专题的内容,如示例中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就不能选《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等课文,因为它们是散文。解答第三题,一定要结合研究专题的名称以及所选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切不可脱离课文实际,瞎写一气,文不对题而丢分。

3.(2018·山东潍坊)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阋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阔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远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阋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9.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 。(2分) 【答案】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字性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分三步:第一步要审清题目,读懂材料。第二步分析材料,提炼要点。细读材料,抓住关键词,提炼概括。题目要求——推进“全民阅读”重点是什么。然后分析材料一,从“阋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阔读收获”中,“不是”“只能”二词,可提炼出推进“全民阅读”重点是——读者的阔读收获。 10.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①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②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题,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自己如何读书的看法。题目中“材料2”“材料3”——告诉我们答题范围;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告诉我们答题的方向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这是要求学生个性阅读的体验。“材料2”主要讲述了两种阅读媒介——纸质阅读、数字阅读,而且各有各的优点,因此可以得出“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观点;“材料3”写俞敏洪根据自己的需要不但读纸质书,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因此可以得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读书方式”的观点。最后,对自己的分析加以总结概括。 11. 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4分)

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②在推行“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处,修改意见: (2) 处,修改意见: 【答案】②去掉“都”,应将“双升”改为“上升”。③将“而是”改为“而且是”。 ④在“在于”后面加“是否”(将“能否”改为“能”删去“能否”)。

【解析】 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通读各个句子,逐字逐句的进行分析,找出病句,然后提出修改意见。第②处,句中“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中“都”与“双”用语重复,应去掉“都”;应将“双升”改为“上升”。 第③处,关联词语运用不当,“长知识,增技能”与“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属于递进关系,应将关联词语将“而是”改为“而且是”。第④处,前后不一致,前句 “能否”是表示两个方面,而后句“有”指一个方面,因此在“在于”后面加“是否”或将“能否”改为“能”删去“能否”。(答出任意两个即可)

4.(2018·安徽)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12分) 【我阅读 我朗诵】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

②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4.(1)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A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和朗读语气。①题划分停顿时注意表达思想的完整性,根据主谓之间和动宾之间要停顿来解答。整个句子为一个大的主谓宾式的句子,主语后即“松林”后停顿,动宾之间即“失去”后停顿。②题,根据诗歌表达的意境来确定诗歌的语调。这首小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故朗读时应该采用舒缓的语调。 【我阅读 我分享】

(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 ”改为“ ”。 (2)①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共2分) ②不耻下问;请教 【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及表达的得体。①题,【甲】处画线句的语病是并列不当,诗歌包括“古典诗词”,可把“古典诗词”删去,在“戏剧”前添加“和”;②题,【乙】处中“不耻下问”意思是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错用对象,应改为“请教”。 【我阅读 我创作】

(3)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示例: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诗句。做这类题一定要注意示例的句式特点、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整个句子的意思。本题示例运用暗喻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为“每+一(量词)+名词,都是+四字短语+的+名词”,且要表达出自然之物的赞美。

5.(2018·湖北黄石)综合性学习(4分)

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细味名胜古迹的意蕴…… (1)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2分)

夏天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 ,我 【答案】(1)【答案示例】假如我是画家,我就要用一幅长画来描绘它的鸟语花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根据划线句子的特点,诗人对应的是写诗赞美,再扣住“夏天是个好季节”这个中心句,从画家、作曲家、雕刻家等角度去展开,难组织出答案。

(2)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下面这副对联来自黄石市团城山公园的凝碧亭,上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到横线上。(2分) 上联:把酒问鲶鱼谁道磁湖水浅

下联: 盛世 山高 声随月亮 歌 临风 【答案】临风歌盛世声随月亮山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运用能力。注意词性、短语类型要相对。“把酒”对“临风”,“问鲶鱼”对“歌盛世”,后面剩下的相对应,且要语义通畅。

6.(2018·山东临沂)4月23曰“世界读书日”期间,你所在的学校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6分)

(1)班级举行“亲子共读”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一部经典,可你的家长借口工作忙迟迟未读。一天,看到他(她)

正在刷微信,请你写几句话劝说。(60字左右)(3分) 【答案】示例:爸爸(妈妈),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的兴趣以及对书籍的喜爱,始终离不开你们的引导与帮助,爸爸(妈妈),请您把刷微信的时间留给我,和我一起读书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道典型的口语交际题。你想劝说父母和自己一起读书,劝说时,一定要注意语言运用的恰当性,同时还要把握住“家长在孩子阅读中的重要性”这一关键点,另外,还要把家长没有时间的借口堵死,用他们玩微信的时间陪你读书。

(2)活动结束后,有同学写下两句读书感悟,请你以此为例,仿写一个句子,表达你的读书体会。(3分) 读书就是到智者家串门儿,可以开阔你的视野,増长见识; 读书就是进行生命的化妆,可以充实自我,改变气质; 。

【答案】示例:读书就是享受乐趣的过程,可以愉悦身心,倍感幸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仿写能力。仿写,首先要弄清原句子的结构,这个句子共有两个分句,例句中“读书就是到智者家串门儿,”是比喻句,本体是“读书”,后两个分句是对前一分句喻体的功能或效果的阐释,第二句句式相同。本体同样是“读书”,所以在仿写时,围绕“读书”先写一个比喻句,再阐释所用喻体的功能或效果就可以了。

7.(2018·山西)(一)

“初心”是一个美好的词汇,它关乎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请积极参与“学语文·悟初心”主题活动,完成下列各项任务。

【画说“初心”】

3.为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初心”二字的本源,第一小组展示了以上材料。细心的你发现两段“解说”中各有一个错别

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1)图一“解说”中“ ”改成“ ”(2)图二“解说”中“ ”改成“ ” 【答案】(1)栽 裁 (2)弛 驰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辨析与书写。(1)“栽”字意思是“栽种”,而文中应当是“裁剪”;(2)句中“心驰神往”意思是整个心思都奔向那里,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而“弛”是松弛的意思,所以错误。

【读文赏句】

不忘初心

女 什么是初心?可能是一个远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变得更好,我要去试试;也许是一个质朴的愿望,凭知识改变命运,

靠本事赢得智慧。

男 有的初心,走着走着丢失了;有的初心,走得再远,我们依然会坚定地靠近它。 女 初心在最开始的时侯,往往简单、朴素,但它会慢慢长大,就像一颗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又仿佛站在零的起点,......慢慢绵延成很长很长的道路。 ..

男 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所谓初心,就是在所有的愿望、誓言和梦想当中,离自己的本心最

近的那颗心。

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4.第二小组朗诵《不忘初心》,赢得阵阵掌声。请品读朗诵词,找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2分) A.开头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人们对“初心”的思考。 B.画线句中的“;”表示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C.加点词“简单”“慢慢”“起点”“绵延”词性相同,都是形容词。 D.结尾合诵时,应当语调激昂、铿锵有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汉语语法知识。“简单”是形容词,“慢慢”修饰动词,这里应该是“副词”,“起点”应该是名词,“绵延”在这里应该是动词,所以C项错误。

2019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精编基础常识题专题十一综合性学习读书学习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mm588fwsv6b8ve00zsa83uyx9681900ve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