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地制宜的原则; (2)试验示范的原则 ; (3)智力开发的原则; (4)合作推广的原则; (5)服务配套的原则 ; (6)综合效益的原则。
2、农业推广的程序
(1)基本程序:试验、示范、推广 (2)步骤:从推广项目选定到推广工作基本完成总结的全过程一般可分为6个步骤:项目选择、小面积试验、成果与方法示范、培训与咨询服务、普及推广、结果评价。
3、农业推广方法是指农业推广工作的一系列组织措施、服务手段和工作技巧。农业推广的方法很多,其分类方式有多种,但最常用的是基于推广对象的多寡即根据信息传播的方式不同进行分类,将农业推广方法分为三种类型。
(1)大众传播法 :推广者将农业技术和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广大农民群众的推广方法。 优点: ①传播的信息权威性高; ②传播的信息数量大、速度快;③信息传播成本低、效率高。
缺点:信息传递方式是单向的,信息发出者无法与信息接受者面对面双向沟通,获得反馈信息少。
(2)集体指导法:又称群体指导法或团体指导法,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把具有相同或相似需要和问题的一些农民组织起来,采取小组会议、示范、培训、参观考察等方法,集中地对农民进行指导和传递信息的方法。
优点:①指导范围相对较大,推广效率较高;②易于双向沟通,信息反馈及时;③共同问题易于解决。
缺点: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每个人的特殊要求。
(3)个别指导法:推广人员和个别农民接触,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有农户访问、办公室访问、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电脑服务等多种形式。
优点:针对性强,便于双向沟通,有利于推广人员直接得到反馈信息,了解真实情况,直接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缺点:信息发送量有限,服务范围窄,占有人力、物力多,费用高。
16.如何做好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
答:1)选择合适的成果示范区:
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较强的技术力量和适当的规模; 具备符合技术要求的自然条件; 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 具备一定的辐射范围。 2)选择合适的示范户:
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并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具备示范工作所需的物资,经济状况良好; 在当地有一定威望,有一定影响及号召力; 自愿成为示范经营者,并真诚地与人合作;
热情主动宣传示范成果,热情将示范成功经验介绍给其他农民。
17.农业推广实验和科研实验有何异同:
答:都是做试验,不同处:农业推广试验是针对要推广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科研试验是一个大的范畴,所有的科学研究做的试验都是科研试验。头一个是推广性质的试验,试验的结果是推广的技术应用情况,是成功的技术;后者是研究试验,可以成功也可以失败。
18.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试分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前景:
答:主要方式:
1、项目推广;即项目计划型推广方式,是相关机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项目的形式推广农业技术成果 2、综合服务;综合服务型推广方式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围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技术、信息和物资相配套的综合服务
3、技术承包;主要是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科研、教学单位利用自身的技术专长在农业技术开发的新领域为了试验示范和获取部分经济效益的一种推广形式
4、技术转让;指农民具有自行开发、应用新技术的素质和购买新技术的意愿,在推广人员道德中介和协助下,向技术发明人购买新的技术
5、技术入股;指高校和科研单位将通过研究获得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作价按股份的形式投入到生产应用单位,双方共同进行推广
6、技术开发;运用科学研究或实际经验获取的知识,针对实际情况,形成新产品、新装置、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系统和服务,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以及对现有产品、材料、技术、工艺等进行实质性改进而开展的系统性活动 7、公司(企业)加农户; 8、民间组织加农户。 前景:
1、专业化的生产经营导致对农业科技需求的多样化 2、农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导致对农业科技需求的整体化 3、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导致对农业科技需求的综合化
4、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与分化流动的加速导致对农业科技需求的层次化 5、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多功能化
19.根据成果研究的性质,农业科技成果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答:
1、基础性研究成果;应用性研究成果和开发性研究成果的源泉,为应用技术研究提供依据、途径和方法,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2、应用性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或间接应用于生产的实用技术或物化类技术产品,因而不具备典型的商品特性。
3、开发性研究成果;现实的生产力。
20.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质量的标准有哪些,为什么说成果质量是影响成果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答:一、衡量成果质量通常有五项标准:即成果的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适用性、实用性。
1、成果的创新性是指其创新点在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技术等方面,比已有成果更具有科学先进的实用价值。
2、成果的成熟性是指成果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程度。成熟的成果应经多年、多点观察、试验、验证,具有重演性,定性-成熟。
3、成果的效益性是指成果采用后,应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其中经济效益是决定成果转化快慢的关键。有些难以协调三效矛盾,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的成果转化问题,就需要一定的政府行为来组织转化。
4、成果的适应性是指成果在生产上的适应范围。适应性广的成果易转化,否则转化成本高,规模效益差,难以转化。
5、成果的实用性是指成果在应用推广过程中的难易程度。有些技术,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都没毛病,但操作复杂,要求实施条件苛刻,甚至现有条件无法实现,这样的成果只能作为储备技术。
二、在众多的农业科技成果中,有的商品化程度高,转化快,容易被推广应用,甚至是“不推自广”的态势,并且采用率高,应用范围广,能产生良好的效益。而有的却不容易转化,推而不广,甚至会造成损失。究其原因,是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问题。那些本身质量不高的农业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有难度的。所以说,农业科技成果本身质量的高低是影响转化的根本因素,是影响成果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21.物化类科技成果有什么特点?推广时应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法:
答:
特点:1、商品性;2、特异性;3、时效性
22.技术方法类科技成果有什么特点?推广时应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法:
答:
特点:1、生态区域性;2、效果的不稳定性;3、综合性和相关性;4、不可逆转的时序性;5、持续性和应用的分散性
23.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主要依据和原则是什么:
答:
主要依据:1、农民的需要;2、社会的需要;3、市场的需要;4、专家的意见。 基本原则:
1、坚持干部、专家、农民三结合
2、坚持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有助于提高农民自我价值的认识 4、切实可行
5、从我国实际出发
24.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答:
1、项目的先进性 2、项目的成熟性 3、项目的适应性
4、项目符合市场的需求
5、项目符合农民的接受能力和需要 6、要与国家技术政策和大政方针一致
25.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有哪些经济评价指标:
答:
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是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应用科学方法,依据既定的目标或
标准,对推广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观察、衡量、检查和考核,以便及时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评价的目的:1、为决策者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2、为实现项目总体目标提供依据;3、为检验实施方案的正确性提供依据;4、为提高推广管理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经济评价指标:
(1)推广项目单位面积增产率=[(推广后单位面积产量-推广前单位面积 产量)/推广后单位面积产量]*100%
(2)推广项目单位面积增加的经济效益=[(推广后总收入-推广后总支出)-(推广前总收入-推广前总支出)]/有效推广面积
(3)有效面积=推广面积-受灾失收减产面积 或=推广面积*保收系数 (4)保收系数=(常年播种面积-受灾失收面积*灾害概率)/常年播种面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