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犯罪学课程标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2:27: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内容

一、犯罪现象

是阶级社会里历史的一种暂时的和多变的社会法律现象,是一定国家和地区的相应时间内犯罪的总和。 二、犯罪数量和犯罪率 ㈠犯罪数量 ㈡犯罪率

㈢犯罪的明数与犯罪的暗数

⑴明数是指官方统计的犯罪数量,是实际发生并被纳入统计的犯罪数量。

⑵暗数又称黑数、隐案,指虽然已经发生的犯罪,但由于各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 又分为绝对暗数、相对暗数 ⑶暗数(隐案)产生的原因 ⑷漏斗效应 三、犯罪类型结构

犯罪类型结构,是指整个犯罪现象中不同犯罪类型的比例关系。

四、犯罪成员状况(有的书上叫“犯罪主体结构”) 犯罪成员状况;是指犯罪成员的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的状况 ㈠犯罪人的性别

17

⑴男女犯罪数量不同

⑵男性犯罪与女性犯罪类型趋向不同 ㈡犯罪人的年龄

⑴犯罪人主要集中在青少年 ⑵不同年龄的人犯罪类型倾向不同 ⑶犯罪人的年龄存在着区域差异。 ⑷犯罪人初犯年龄与再犯关系密切 ㈢犯罪人的文化程度

五、犯罪的组织形式与行为方式

㈠犯罪的组织形式,是指特定犯罪主体的人员构成。 ㈡犯罪行为方式,是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具体形式 六 犯罪地点

犯罪地点:是指实施犯罪的具体场所。研究犯罪地点的目的,在于控制不同类型的犯罪案件发案部位的规律,发现这些部位在防范中的漏洞,加强防范措施。 七、犯罪的时间分布

㈠犯罪在年度内的时间变化。 ㈡犯罪在月内的变化。 ㈢犯罪在时辰上的变化。 八、犯罪侵害的对象

犯罪对象,是指犯罪所针对的人和物的基本状况。通过对犯罪对象的研究,有助于实施被害预防。

18

㈠被害人的性别 ㈡被害人年龄

㈢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 九、犯罪后果

犯罪后果,是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其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㈠对于犯罪被害人的物质、精神方面的危害后果 ㈡现代社会的犯罪,给社会造成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损害日益严重。

㈢犯罪所污染的社会环境,可以直接造成青少年社会化的障碍,使社会造就出一批社会化不完全或社会化失败的人 十、犯罪的区域分布

犯罪区域分布,是指不同区域的犯罪分布情况,包括总体分布和类型分布。犯罪区域性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不同地区的犯罪差异,进而采取重点防范。 ㈠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分布

⑴高发区:欧洲西部与北美洲大陆,包括美国、加拿大和西欧国家。发案率为700起/万人

⑵中发区:拉丁美洲和非洲大陆,发案率为100—200起/万人

⑶低发区:欧洲东部与亚洲大陆。包括中国、原苏

19

联、原东欧诸国和大部分亚洲国家,发案率为20—200起/万人

㈡犯罪在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分布 ⑴我国刑事犯罪有集中的分布态势 ⑵犯罪结构存在着区域差异

⑶犯罪分布与地区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程度、文化背景、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㈢犯罪在城市、农村不同社会区域的分布。

第五章 犯罪原因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向学生们介绍引起犯罪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地理因素及西方社会学家对犯罪原因的一些理论,使同学在将来从事公安工作中对引起犯罪的各种原因有所了解。

重点和难点:掌握引起犯罪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地理因素;了解西方犯罪学家的一些犯罪原因的理论,菲利的犯罪三元论、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的理论、加罗法洛对犯罪人心理的研究等观点。 学时数:10学时 主要内容:

20

搜索更多关于: 犯罪学课程标准 的文档
犯罪学课程标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mxlp181da9pg7z7ha0v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