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实验及原理分析〗
19.(3分)用下图装置进行氧气实验室制取和性质的实验。
A B
(1)加热时,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氧气可以用排水法进行收集,其原因是______。
(3)将红热的细铁丝放入盛有氧气的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0.(2分)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图中①和④为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湿润
棉团、②和③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团)。 (1)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______。
(2)用干棉团和湿棉团进行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1.(3分)现配制500 g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1)需要葡萄糖的质量为 g。 (2)溶解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3)配制后将溶液装瓶,请在右图的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
22.(2分)取相同质量大理石和相同体积的酸在密闭容器内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研
究,并用压强传感器测定,实验 结果如右图。
(1)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 (2)三个实验中,块状大理石和
10%盐酸适宜实验室制取CO2, 原因是_____。
23.(2分)用右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
现象是______。
初三化学试卷第5页(共6页)
时间/s
压强/kpa 〖科学探究〗
24.(6分)科学实践课上,同学们用水果和蔬菜进行“水果电池”的探究。 【提出问题】制作“水果电池”时,影响灵敏电流计示数的因素有哪些?
【猜想与假设】可能与果蔬的种类、电极片的距离、插入深度、果蔬的个数等有关。 【进行实验】用铜片和锌片分别作为正负极,插入单个果蔬或串联两个果蔬中,连接灵敏电流计。其结果如下(电流计示数均取三次的平均值): 果蔬 电极片的插入深电流计(单电流计(两个实验 序号 种类 距离/cm 度/cm 个)示数/μA 串联)示数/μA ① 实验1 柠檬 ② ③ ④ ① 实验2 香蕉 ② ③ ④ ① 实验3 土豆 ② ③ ④ ① 实验4 白萝卜 ② ③ ④ 【解释与结论】
(1)锌和铜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 (2)表中a和b的数值分别为。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时最好选择电极片的距离是cm。 (4)同一果蔬,插入深度3 cm的效果好于1.5 cm,依据的一组数据是。 【反思与评价】
(5)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水果电池”实验时,选择的果蔬最好是。
(6)根据实验数据,用柠檬进行实验时,最佳的实验条件是。
初三化学试卷第6页(共6页)
1 1 2 2 1 1 a 2 1 1 2 2 1 1 2 2 1.5 3 1.5 3 1.5 3 1.5 3 1.5 3 1.5 3 b 3 1.5 3 90 122 58 80 155 177 90 140 160 185 90 110 80 140 70 90 65 100 70 90 180 208 120 203 177 200 150 205 100 148 80 120 石景山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期末
化学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一部分选择题
(每空1分,共12分) 题号 答案 1 B 2 A 3 B 4 C 5 D 6 D 7 A 8 B 9 D 10 A 11 C 12 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每空1分,共33分) 13.A B
14.(1)+1 (2)分解反应 15.(1)酒精(2)水分子、酒精分子之间有间隔 16.(1)厨余垃圾 (2)化学
(3)过滤(4)0.165 (5)BCD 17.(1)2H2O
通电
2H2↑+ O2↑(2)氢、氧
催化剂18.(1)增大煤和水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
(2)H2O + CO
120℃ CO2 +H2 (3)56
19.(1)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氧气不易溶于水 (3)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有黑色固体生成 20.(1)湿棉团④比湿棉团①先变红
(2)证明CO2能H2O 反应且生成碳酸(或证明使石蕊变红的是碳酸不是CO2) 21.(1)25
(2)烧杯和玻璃棒(3)
22.(1)CaCO3 +2HCl== CaCl2 + H2O + CO2↑ (2)反应速率适中,有利于收集 23.(1)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试管中白磷燃烧 24.(1)单质(2)2和1.5 (3)1
(4)实验1中①②的数据(或1、1.5、90、65和1、3、122、100。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5)单个果蔬时土豆最好,两个串联时香蕉最好 (6)单个柠檬、电极片的距离为1cm、插入深度为3cm
初三化学试卷第7页(共6页)
△
葡萄糖溶液
5%
初三化学试卷第8页(共6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