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寄生虫学问答题及名词解释概念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4:36: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实验诊断:

(1)粪检查虫卵: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即可满足诊断要求,也可采用沉淀法和浮聚法提高

检出率

(2)痰中查蛔蚴:用于肺蛔虫症或蛔虫幼虫引起的过敏性肺炎的诊断 (3)驱虫治疗性诊断:根据成虫形态特征进行鉴别

预防和治疗:(1)查治病人和带虫者

(2)加强粪便管理

(3)个人防护: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 (4)药物驱虫:主要药物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伊维菌素 (5)驱虫宜在感染高峰后的秋、冬季节进行,最好每隔3-4个月驱虫一次,以

防再次感染

蛔虫流行广泛的原因(小问答)? 答:生活史简单

产卵量高(24.5万/天/雌虫) 虫卵抵抗力强 粪便管理不严 不良卫生生活习惯

个论五,钩虫(引起钩蚴性皮炎、呼吸系统病变、贫血、消化道症状)(231)

简介:隶属于线虫纲蠕虫。丝状蚴是体外发育的最终形态,它可侵入皮肤,具有感染能力,故又称为感染期蚴。

生活史:

从感染幼虫到成虫产卵时间:5-7周。

(1)成虫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2)血肺移行:皮肤→血循环→右心→肺→气管→咽→小肠 (3)致病阶段:成虫、丝状蚴 (4)诊断阶段:虫卵、丝状蚴 (5)感染阶段:丝状蚴

(6)感染方式途径:经皮肤,赤足下地接触疫土

可能的其它感染方式与途径:经口直接吞入丝状蚴

生食转续宿主的肉类 经胎盘、母乳感染

致病:

1,钩虫丝状蚴致病(是重点)

(1)钩蚴性皮炎(俗称粪毒):感染期丝状蚴钻入皮肤后,数十分钟内患者局部皮肤有针刺、

灼烧感,奇痒难忍,进而可有丘疹出现,1-2日内出现水疱,一般于数日内消失。若抓破继发感染,可发展为脓疱,最后结痂愈合。多见于与泥土接触的手指、足趾间等处较薄的皮肤。

(2)呼吸道症状:钩蚴移行至肺部时可引起肺局部出血及炎症。患者症状有咳嗽、痰中有

g

13

血、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严重时可持续干咳和哮喘。

2,成虫致病

(1)贫血(最严重):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成虫的吸血活动,使患者长期不断地失

血,造成慢性贫血。铁和蛋白质不断丧失,引起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此乃钩虫病的最突出的症状表现。 (2)消化道症状和异嗜症

a,成虫咬附肠粘膜,分泌毒素,导致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佳、腹泻等;

b,有少数患者出现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煤渣、破布等异常表现,称为“异嗜症”。原因可能与体内铁的耗损有关。大多数患者经服铁剂后,此现象可自行消失。

实验诊断:

(1)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从粪便中查虫卵

(2)钩蚴培养法 检出率同饱和盐水浮聚法,并可鉴别虫种,但需5-7天 (3)痰中查钩蚴

预防和治疗:

(1)加强粪便管理

(2)个人防护:穿鞋下地耕作;涂沫防护药物如15%噻苯咪唑软膏、1.5%左旋咪唑硼酸洒

精等。 (3)治疗患者:常用药物有:丙硫咪唑(肠虫清400mg qd?3d)(首选药)、甲苯咪唑、噻

苯咪唑等。 鉴定钩虫和蛔虫的异同点?(考大问答,必考)(233) 1,入侵部位不同:蛔虫经口,钩虫经皮肤;

2,移行过程中有无肝损伤:蛔虫有“门静脉→肝脏”途径,有肝损伤;钩虫无肝损伤。 蛔虫体内移行:口→小肠→门静脉→肝脏→右心→肺脏(蜕皮2次)→气管→咽→食管→胃→小肠(第4次蜕皮)

钩虫血肺移行:皮肤→血循环→右心→肺→气管→咽→小肠

3,成虫的致病性的区别:蛔虫成虫导致最严重后果是肠穿孔和肠梗;钩虫的成虫导致最严

重后果是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A,蛔虫的成虫引起:

(1)营养不良:掠夺肠内营养物质,影响吸收功能。导致食欲不振、呕吐等 (2)机械性刺激及毒素作用:导致肠壁黏膜损伤、恶心、呕吐、腹泻等

(3)并发症:有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肠穿孔和肠梗(最严重)。 B,钩虫的成虫引起:

(1)贫血(最严重):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成虫的吸血活动,使患者长期不断地失

血,造成慢性贫血。铁和蛋白质不断丧失,引起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此乃钩虫病的最

突出的症状表现。

(2)消化道症状和异嗜症

a,成虫咬附肠粘膜,分泌毒素,导致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佳、腹泻等;

b,有少数患者出现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煤渣、破布等异常表现,称为“异嗜症”。原因可能与体内铁的耗损有关。大多数患者经服铁剂后,此现象可自行消失。 4,都导致肺炎:蛔虫的幼虫引起肺蛔虫症;钩虫丝状蚴引起呼吸道症状。 钩虫和蛔虫生活史的区别?(问答)(277) 1,钩虫生活史:

g

14

从感染幼虫到成虫产卵时间:5-7周。

(1)成虫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2)血肺移行:皮肤→血循环→右心→肺→气管→咽→小肠 (3)致病阶段:成虫、丝状蚴 (4)诊断阶段:虫卵、丝状蚴

(5)感染阶段:丝状蚴

(6)感染方式途径:经皮肤,赤足下地接触疫土

可能的其它感染方式与途径:经口直接吞入丝状蚴

生食转续宿主的肉类

经胎盘、母乳感染

2,蛔虫生活史:(1)感染阶段:感染性蛔虫卵(含二期幼虫的虫卵)

(2)感染途径与方式:通过污染食物、饮水,经手-口途径感染 (3)寄生部位(成虫):小肠

(4)致病阶段:成虫、幼虫

(5)诊断阶段:成虫、虫卵(粪检)

(6)体外发育:虫卵→含幼虫虫卵→卵内幼虫蜕皮1次→含二期幼虫的虫卵 (7)体内移行:口→小肠→门静脉→肝脏→右心→肺脏(蜕皮2次)→气

管→咽→食管→胃→小肠(第4次蜕皮)

疟原虫(196)、杜氏利什曼原虫(194)、钩虫(231)对血液致病的区别?(小知识点) 答:疟原虫的原虫血症导致贫血,杜氏利什曼原虫使全血细胞破坏导致全血性贫血,钩虫导

致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个论六,丝虫(引起象皮肿)(233)

简介:隶属于线虫纲蠕虫。为卵胎生,出生时即为微丝蚴。

生活史:(1)中间宿主:蚊(吸入微丝蚴,发育为丝状蚴)

(2)终宿主:人

(3)传染源:血中有微丝蚴的带虫者及病人

(4)感染阶段:丝状蚴

(5)感染途径与方式:蚊叮剌吸血,经皮肤感染丝状蚴 (6)致病阶段:成虫、微丝蚴 (7)诊断阶段:微丝蚴、成虫 (8)寄生部位(成虫):人体淋巴系统

(9)寿命:成虫一般4~10年 ;微丝蚴寿命2-3月,具有夜现周期性。

夜现周期性(名解):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现象称夜现周期性。白天滞留在肺毛细

血管中,夜晚出现于外周血液。因此采血时间为晚上9点以后。

致病:丝虫急性期和晚性期的致病症状特点?(问答)(235)

1,急性期:丝虫热,淋巴结炎,逆行性淋巴管炎(包括精索炎、睾丸炎和附睾炎)。 (淋巴管炎的特征为逆行性,发作时可见皮下一条红线离心性地发展,俗称“流火”或“红

线”。在出现局部症状的同时,患者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即丝虫热。) 2,慢性期:象皮肿、乳糜尿及睾丸鞘膜积液

马来丝虫不寄生在深部淋巴组织,所以马来丝虫病仅表现有象皮肿。

实验诊断: 1.病原诊断

g

15

⑴ 血检微丝蚴:取血时间9PM—2AM。

1)首选厚血膜法:取末梢血60μl(3大滴)涂成厚片,干后溶血镜检。

2)新鲜血滴法:取末梢血1大滴于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加盖片后立即镜检,观察微丝

蚴的活动情况。

3)浓集法:取静脉血1~2ml,溶血后离心沉淀,取沉渣镜检 4)海群生白天诱出法

⑵ 体液和尿液检查微丝蚴

⑶ 成虫检查法:直接检虫法、病理切片检查 2.免疫诊断可用作辅助诊断

⑴ 皮内试验:不用作确诊病人的依据,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⑵ 检测抗体 ⑶ 检测抗原

预防与治疗:

1.普查普治“三早”原则;普查应以1周岁以上的全体居民为对象,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

采血。 2.防蚊灭蚊是控制丝虫病的关键措施。

3,丝虫病治疗首选药物主要是海群生(又名乙胺嗪DEC)。在流行区推广使用海群生食盐的做法加快了我国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步伐。WHO将此经验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个论七,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引起旋毛虫病)(236)

简介:隶属于线虫纲蠕虫,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生食或半生食受染的猪肉是人群感染旋毛

虫的主要方式

生活史:(1)寄生部位:成虫寄生在小肠,幼虫在横纹肌内

(2)感染阶段:幼虫囊包

(3)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吃了活幼虫囊包的肉类及其制品 (4)致病阶段:幼虫、成虫 (5)诊断阶段:幼虫及囊包 (6)成虫寿命:♀1~2个月

生活史特点:

1,成虫和幼虫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不需在外界发育,但必须转换宿主才能完成生活史。必须通过人吃不熟的肉,才能更换宿主使虫种延续。

2,保虫宿主有多种哺乳动物,如猪、犬、鼠、猫及熊、野猪、狼、狐等野生动物。

致病:旋毛虫急性期和晚性期的特点?(问答题)(237) 1,急性期(幼虫移行和肌肉受累期)

(1)幼虫移行期:新生幼虫随淋巴、血循环移行至全身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的阶段 ,

因主要病变部位发生在肌肉,又称肌型期。

致病机理:幼虫移行时机械性损害及分泌物的毒性作用,引起所经之处组织的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发烧、水肿、病人突出且最多发症状为全身肌肉酸痛、压痛,以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疼痛最明显。有的可出现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还可表现肺炎、胸膜炎和心肌炎等。可因心衰、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

此期病程:2-3周

g

16

搜索更多关于: 寄生虫学问答题及名词解释概念 的文档
寄生虫学问答题及名词解释概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n16t0ep0y1wxgu8jpta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