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赶海
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全文共5个自然段。全文语言儿童化,自然清新活泼,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海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课文插图再现了课文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范读、演读、赛读等多种方式正确、生动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通过设置情境和朗读,初步感知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通过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脉络,初步感受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1.我们班有同学去过海边吗?老师带来几张在海边拍的照片?(瞧,多好玩啊!)
2.来到蔚蓝的大海边,你会干什么?追问:大海退潮后,你会干什么?(捡贝壳、抓鱼、抓虾、捉蟹……)
3.就像这样:人们在大海退潮的时候去海边捡贝壳,捕捉鱼虾、海蟹等东西就叫做“赶海”。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赶海这篇课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一起读。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想解决这些疑问啊,那就赶快把书打开,大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学们,能把这些生词读准吗?
出示生字词:螃蟹 喧闹 恢复 俘虏 舅舅 长须 一捏 痒痒的 东逃西窜 束手就擒 努努嘴儿 暑假 似的 夹住
(1) 我请小老师带领大家读第一行。我们要注意“俘虏”的读音。 (2) 谁来读第二行?舅舅 第二个音应该读轻声,读的也非常好,我们再把这个词读两遍。
(3)第三行谁来读?你的儿化音读的又快又准。
(4)你们看最后一行蓝色的字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该怎么读呢? 请你用另一个读音组一个词。
(5)在课文当中,我被什么夹住了?(螃蟹的大螯)
字的读音往往跟他表示的意思有关,当他表示动作时读第一声“jiā”,当他表示名词东西时,读作“jiá”。你记住了吗?
3.相信你们已经全部掌握了这些词的读音,一起读读看!
4.老师要考考你,请大家打开补充习题。完成36页第一题。立刻反馈。 5.字词的掌握好像没有问题了,那意思呢!
这些词当中你想给大家讲哪个词的意思?(要找那些别人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的词来讲。)重点理解“俘虏、努努嘴儿、束手就擒、东逃西窜”。
三、分节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你们真了不起,轻轻松松就解决了课文中的生词,那读课文,你们一定也没问题了!
课文一共几个小节?(5节)我请5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在听别人读得是否正确的基础上,边听边想:课文围绕课题赶海,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逐节读课文,正音。
2.课文围绕课题赶海,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和小伙伴具体干了些什么?)
(1)课文哪几小节写小作者童年赶海的过程?(第2-5节) (2)第一小节呢?你能给课文分分段吗?
(3)再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没有发现什么有意思的地方?这就是“首尾呼应”。
四、歌曲激发继续阅读的兴趣。
1.赶海真有趣,真快乐!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和小作者一起去体会赶海的乐趣!
2.今天你们表现得这么厉害,老师这里也有作者爱听的那首歌,它的名字叫《大海啊故乡》今天老师就把这首歌奖励给你们,边听边想象作者赶海的趣事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赶海”是什么意思?(人们赶在大海退潮时,在海边捡拾一些海鱼、海虾之类的东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