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10mm B、10~20mm C、20~30mm D、30~40mm
120、地砖铺贴完后应在( C )小时内进行擦缝、勾缝和压缝。
A、6 B、12 C、24 D、48
121、抹灰工程的面层,不得有( D )。
A、爆灰 B、裂缝 C、空鼓 D、爆灰和裂缝
122、溶剂型涂料后一遍涂料必须在前一遍涂料( A )进行。
A、干燥后 B、涂刷1小时后 C、涂刷2小时后 D、涂刷3小时后;
123、对轻钢龙骨隔断应用( C )的托线板检查立面垂直,使其控制在3mm以内。
A、1m B、1.5m C、2m D、2.5m
124、一般抹灰工程应按要求分层进行,不得一次完成,并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每层抹灰的厚度,同时应严格控制抹灰层的总厚度,这样可避免抹灰的( C )。
A、材料的浪费 B、人工浪费 C、空鼓与开裂 D、施工进度
125、抹灰表面应平整,用( D )检查。
A、2m直尺 B、楔形塞尺 C、拉5m线 D、2m直尺和楔形塞尺
126、在对涂料基层的质量监督时,应检查基层的( A )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A、含水率 B、平整度 C、所用材料 D、清洁程度
127、给水管道穿越建筑基础墙时应留孔以防建筑沉降对管道的损坏,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小于( C )mm。
A、 80 B、 90 C、 100 D、 120
128、管道在穿越沉降缝、伸缩缝处应设置( B )。 A、套管 B、补偿器 C、固定支架 D、活动支架 129、硬聚氯乙稀(UPVC)给水管适用于给水温度不大于 ( A )℃,工作压力不大于0.6Mpa的给水系统,且不得与消防管道相连。
A、45 B、50 C、55 D、60
130、当消防喷淋管道的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mm时,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置( C )支架不应少于1个,当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 C )支架。
A、固定 B、承重 C、防晃 D、活动
131、排水管道埋地排水横管与立管连接时,应采用两个45°的弯头,或半径不小于( B )倍管径的90°弯头。
36
A、3 B、4 C、5 D、6
132、排水管道在管笼及管井内敷设,在施工完毕封闭管笼或管井前应作( C )冲水试验,并作隐蔽工程验收。
A、灌水 B、盛水 C、通球 D、通塞
133、UPVC排水立管当穿越楼板处为固定支承点时,其伸缩节下(上)的支架应为( C )支承点。 A、固定 B、承重 C、非固定 D、控制
134、UPVC排水立管当穿越楼板处为非固定支承点时,其伸缩节下(上)的支架应为( A )支承点。
A、固定 B、承重 C、非固定 D、控制
135、排水管道的支吊架设置应在承重体上,且稳定牢固,墙卡设置严禁使用( C ),轻质墙体上严禁设置支架。
A、铁榫 B、铅榫 C、木榫 D、塑榫
136、埋地排水管在隐蔽前应作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应不低于( B )地坪面。 A、二层 B、底层 C、基础 D、室外
137、地漏安装应在地面最低处,其格栅板面应低于地平面( B )mm。
A、 0~5 B、 5~10 C、 10~15 D、 15~20
138、带水封地漏,三用(多用)地漏,排水管不设存水弯,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 C )mm。 A、30 B、40 C、50 D、60
139、低压蒸气采暖其蒸气压力应小于( B )Mpa。
A、0.05 B、0.07 C、0.10 D、0.12
140、采暖系统作压力试验时,如其系统最低点压力大于( C )所能承受最大试验压力时,应作分层水压试验。
A、阀门 B、配件 C、散热器 D、管道
141、采暖支管连接散热器时,应设置( C )。
A、阀门 B、补偿器 C、活接头 D、支架
142、燃气管道的坡度,横管坡度为( B )。
A、0.001 B、0.002 C、0.003 D、0.004
143、燃气管道安装完成后的严密性试验,应采用( D )。
A、水 B、燃气 C、氧气 D、压缩空气
37
144、泵房管道连接时,管道及阀门的重量应有( C )承重,不得将重量受力于水泵上。 A、水泵基座 B、管道自身 C、独立支架 D、基座支架
145、PVC塑料管及其配件必须由阻燃材料制成,其氧指数应达( D )以上。
A、15 B、20 C、32 D、40
146、埋地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 C )倍。 A、4 B、6 C、10 D、20
147、明敷跨接接地线采用导线的,其颜色应为( B )。 A、黑色 B、黄绿双色 C、浅兰色 D、黄色
148、明配电线保护管的管卡或支吊架固定,牢固间距符合规范规定;在转角、进箱盒等处( B )统一。
A、随意 B、对称 C、均匀 D、平分
149、在民用建筑安装工程中,工作电压一般为380v和220v,因此配线工程所采用的导线额定电压应不低于( C )v。
A、220 B、380 C、500 D、1000
150、导线相与相、相与零、相与地、零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 C )。 A、1Ω B、10Ω C、0.5MΩ D、20MΩ
151、导线在与灯具、开关、插座的连接中应采用分支接头法,螺栓上只接( A )根线。 A、1 B、2 C、3 D、4
152、电缆敷设要求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一般不应小于电缆外径( D )倍。 A、4 B、6 C、8 D、10
153、埋地敷设的电缆,表面至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 D ) mm。
A、200 B、500 C、600 D、700
154、电缆在桥架(托盘)内宜单层敷设,并应( A ) , 不宜交叉。 A、排列整齐 B、整齐统一 C、水平整齐 D、高低一致
155、在吊平顶中导线和导线的接头( A )在接线盒或器具内。 A、必须 B、应 C、宜 D、不得
156、灯具墙上安装时距地面高度不应低( B )m。
A、2 B、2.5 C、3 D、4
38
157、大型花灯、吊装花灯的固定及悬吊装置应按灯具重量的( B )倍做过载试验 A、1 B、1.25 C、1.5 D、2
158、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校安装插座的高度不得低于( D )m。 A、1 B、2 C、1.5 D、1.8
159、吊扇扇叶距地面高度不得低于( D )m。 A、1.8 B、2 C、2.4 D、2.5
160、吊扇吊钩安装牢固,吊扇挂钩的直径不应小于吊扇悬挂销钉直径,且不得小( D )mm。 A、4 B、5 C、6 D、8
161、避雷带支持件的高度,在全国通用电气装置标准图集D562中要求为( C )mm。 A、50 B、80 C、100 D、120
162、避雷引下线沿外墙明敷时,引下线离墙面距离为( A )mm。 A、15 B、20 C、80 D、100
163、根据国家施工规范的规定,断接卡设置高度应为( C )m,但在一个单位工程或一个小区内应统一。
A、0.8~1 B、1.2~1.4 C、1.5~1.8 D、1.9~2.2
164、当建筑物采用共用接地(建筑物内其他接地系统与防雷接地共用一个接地体)方式时,其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 A )Ω。
A、1 B、4 C、10 D、40
165、接地装置的接地线采用扁钢的截面不应小于( C )mm2,厚度不小于4mm。 A、48 B、80 C、100 D、120
166、导线采用安全型塑料接线帽连接,塑料接线帽必须是( B )的。 A、非阻燃 B、阻燃 C、绝缘 D、非绝缘
167、垂直敷设的电气配管,管内导线截面为50mm2及以下,长度每超过( C )m,应增设固定导线用的拉线盒。
A、18 B、20 C、30 D、40
168、硬塑料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当管径为20mm 及以下时为( C )m。 A、2 B、1.5 C、1 D、0.8
169、按风管系统工作压力划分,风管系统可分为低压系统、中压系统和高压系统。其中系统工作压
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