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专题组合练(六)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
+名句名篇默写
(六)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直到90年代中期以前,我们都在试图重新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钱穆、钱钟书和陈寅恪的著作和传记成了畅销书;《顾准文集》《顾准日记》________于市场,这个中国“市场经济第一人”,坚持学术自由的孤独者形象,________了人们对于知识分子的期许;《傅雷家书》长达二十余年的畅销,成为了________的“三字经”;浪漫骑士王小波横空出世,给这个日益保守的社会打开了一个叛逆的缺口。 A.充斥 符合 金玉良言 C.风行 满足 老少咸宜
B.风靡 印证 字字珠玑 D.充塞 引发 家喻户晓
解析 “充斥”指多得到处都是,也有“充满”的意思。“风靡”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风行”指盛行、普遍流行,通常是短时期的习惯、用法或式样。“充塞”指塞满、充满。文中描述的对象是书,且与“畅销书”相呼应,排除A、D项。第二处横线若填“印证期许”显然不合适,“满足……期许”为固定搭配。“金玉良言”比喻非常宝贵的劝告或教诲。“字字珠玑”比喻说话、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老少咸宜”指老的小的都适用;“家喻户晓”意为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即人人皆知。文段中提到“三字经”,所以“老少咸宜”更加符合语境及题意。 答案 C
2.下列诗句与“田园寥落干戈后”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风雨飘摇人分离 C.骨肉流离道路中
B.山河破碎骨肉离 D.腥风血雨兵刃下
解析 A项,“人分离”与“干戈后”不对仗。B项,“骨肉离”与“干戈后”不对仗。D项,“腥风血雨”与“田园寥落”不对仗。 答案 C
3.下列填入《腊月海棠》一诗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尤物真能夺化工,腊前偷泄数枝红。 ____________,强饰春妍嫁北风。
A.霜花不上胭脂面
1 / 6
B.两树繁华占上春
(江苏专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专题组合练(六)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
+名句名篇默写 C.采得百花成蜜后
D.暖风轻絮正悠扬
解析 依据题中的“腊月”,可排除B、D两项;C项中的主语应为“蜜蜂”,与最后一句的主体海棠形象不符,可排除C项。故选A项。 答案 A
4.某品牌手机客服中心接收到了消费者反映手机问题的电子邮件,以下是客服人员向消费者回复邮件的部分内容,其中表达最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感谢您的来信与支持,给您带来诸多不便,我们深表遗憾。 B.请别着急,我们会尽快为您提供解决问题的相关资讯和服务。 C.手机出现问题有我们的责任,也难保没有你错误操作的原因。 D.今后您在使用手机过程中,如有任何问题我们定会鼎力相助。
解析 A项,“深表遗憾”不恰当。C项,“也难保没有你错误操作的原因”不得体。D项,“鼎力”为敬辞,用词不当。 答案 B
5.下面是三苏祠楹联,上下联各缺两句,请依文意与对联组成原则,选出甲、乙、丙、丁依序最适合填入的选项是( )
上联:宦迹渺难寻,____①____,____②____。 下联:天心原有属,____③____,____④____。 甲、器识文章浩若江河行大地 乙、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名山 丙、只恃得三杰一门前无古后无今 丁、任凭他千磨百炼扬不清沉不浊
A B C D ① 甲 丙 甲 乙 ② 丁 甲 丙 丁 ③ 乙 丁 乙 甲 ④ 丙 乙 丁 丙 解析 从对偶,内容衔接和尾字的平仄来辨别。 答案 B 二、古诗词鉴赏
2 / 6
(江苏专用)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专题组合练(六)语言文字运用+古诗词鉴赏
+名句名篇默写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渺茫”从字面上来看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渺,雨雾濛濛,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广阔的背景下衬托了一片征帆的渺小,征帆漂无定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可见诗人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诗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
(3)前三句为间接抒情,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第四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胸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做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 句 石 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1)抒发深沉的乡思旅愁是古往今来诗歌的常见主题,然而石柔的这一首绝句在写法上却力求新巧,读来情感突出,诗意盎然。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6
相关推荐: